民国造假猖獗 商家为防伪诅咒造假断子绝孙
前几日应“寰行中国®”2015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的邀请参加了寻访“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动,在被恩格斯1858年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汕头这个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在这里的开埠博物馆里感受汕头历史,感受她开中国风气之先,如何成为近代潮流的风向标,在近代史上奏响了一段交响乐。
昔日的贸易口岸,如今已是繁华都市。位于汕头永平路的一号大楼,见证了汕头埠的盛衰更迭,如同一位满脸皱褶,饱经兴衰的历史老人,而今作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展示海洋文化,留住美好记忆,让人们得以重温汕头近代化进程风云。
在众多的历史藏品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原本并不起眼的瓶子,它上面刻着的“假冒招牌 绝子害孙”几个字,记录了近代中国商人防伪打假的一段历史。
从清朝末年开始商品的假冒现象就已经非常严重,坊间出现不少抄袭惟妙惟肖的假冒商品,其挟正货的商誉,企图鱼目混珠,混水摸鱼。这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直接影响了正货的销路和商誉,各商家对此确是绞尽脑汁予以对付,特别是在包装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务求设法增加复杂程度,不惜提高包装成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崭新的印刷设计和包装设计,以防假冒。
为使顾客分辨真伪,甚至有商家不惜工本,印制验真券放在包装盒里,以资识别。验真券一般仿以一张小纸币,印有药行主人的肖像,有时用上拼花和拼地。拼花边是包装设计中很常见的基本元素,本身的装饰性很强,并有防伪功能,因其复杂花巧,制作难度高,造伪者即便将原盒复制,也会在拼花中出现线条不均的破绽,凹版凸墨的印刷。内容除介绍药品的故事外,更有主人苦口婆心的忠告,尤其一句“提防假冒,庶不致误”更是常见。
民国初年,许多商家利用照相技术,将本号注册商标及防伪标记(多为老板真像)作为广告,或印于瓶樽底面,以利顾客识别真伪。二三十年代,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迫使商家纷纷改换新装。一大批商家均接连发布防伪改装通告,新的装潢、封口、仿单、招纸图形等,做到设计别致,以电版精印,不惜工本,以求达到有效防伪。
再就是如上图那样采用诅咒防伪法,虽然这样最省钱但不能保证有效。如在包装上印有造假者“子孙不昌”、“必遭天谴”等话语,虽略嫌恶毒,却完全切合中国人传统那套“善恶到头终须有报”的价值观,姑且可将之视为一种“心理防伪法“吧!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