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常见的热融地貌

热融地貌是地下冰受热融作用形成的一种地形,亦称热喀斯特地貌,多发育于平原或高原地区。

冰缘地区因热力条件改变,使地下冰局部融化,形成洞穴、地表沉陷和塌落等现象。当植被遭破坏、森林火灾、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和气候变暖时,都可以产生热融现象,致使冻土区出现小的陷穴和某些较大的湖泊。

地下冰受热融作用形成的地形。又称热喀斯特地貌。热融作用是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的过程。热融地貌可分为2类:①热融沉陷,主要发生在平坦地面,形成沉陷漏斗、洼地、沉陷盆地,积水后成为热融湖。多发育于平原或高原地区。②热融滑塌,多在<16°的缓坡上发育。有新月、长条、围椅、枝叉等平面形态。有明显的季节性活动周期。中国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每年始于春季,夏季达到高峰,秋季逐渐停止。

平坦地表因地下冰的融化而产生各种负地貌,称热融沉陷。由热融沉陷形成的地貌有沉陷漏斗(直径数米)、浅洼地(径长数百米)、沉陷盆地等。当这些负地貌积水时,就形成热融湖。

由于自然营力或人为活动,破坏了多年冻土的热平衡状态,使冻土或地下冰部分融化,造成地表下沉形成凹地,称为热融沉陷;当凹地积水时,称为热融湖塘。青藏铁路沿线的热融湖塘大多发生在高平原地区地面横坡小于3º的地方,往往成群分布。 青藏铁路沿线热融湖塘和热融沉陷有100多处,其中有13处线路通过,总长约700多米。

热融滑塌最早发现于青藏高原风火山。养路工人取土修路,使路边斜坡下的地下冰层暴露,夏天暴露的冰层融化,上覆草皮和土层失去支承而塌落下来,冰层融水稀释了塌落的物质,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缓缓下滑。这样地下冰层继续融化,上边土层继续滑塌,并使新的冰层继续露出,这样几经反复,经过几个夏天,这种滑塌就会到达坡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