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写写中医最基本的概念,阴阳。中医...

今天我想写写中医最基本的概念,阴阳。
中医有一些流派偏向于滋阴,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滋阴养阴,这也被称为“水仙派”;另有一些派别,重视阳气,强调扶阳,也被称为火神派 。
水仙派喜用地黄、山茱萸、麦冬、石斛、玄参、天花粉;火神派则喜开附子、乌头、天雄、吴茱萸、肉桂。
这两种投药倾向,受到家传、师承、用药习惯、地域的影响,当然我认为受到自己的病人群体影响更大,部分医师因为擅用温阳药,治疗阳虚的患者效果很好,日积月累,找他看病的就会多是这类人群。
不过,在今天这个交通日益便捷,人口流动频繁,地区习俗差异缩小的时代,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就必须要超越各种流派,坦然说自己属于中医,但是不属于任何派别。
阴阳是中医最基础的概念,从最表浅的地方,也就是从外相来论,以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时有自汗(白天出汗),小便清长,尿少浮肿,大便稀溏,面白舌胖,苔白滑为主要表现的,属于阳虚;而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夜晚发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为症候特征的,属于阴虚。
然而这仅仅只是表象,光凭表现就开始滋阴补阳,不一定能够把握到事物的本质,轻率投药也有可能缪以千里。
关于阴阳的实质,我感觉秦伯未说得最为透彻。
他认为凡是少气、懒言、怕冷、疲倦、不耐劳动等以机能衰弱为主要表现的,多为阳的不足;以贫血、萎黄、消瘦等以物质损失为主要表现,多为阴的不足。
从机能和物质损失这个角度来论阳虚,阴虚,很有深度,对于指导我们临床辨证论治,让我们在大的方向不出错,亦有裨益。
#清风计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