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交通大学”不翻译成“traffic university”?
翻译有时候很容易,有时候很难。
因为中英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思维方式、两种文化背景。做翻译其实就是一个解码、编码的过程。
中西文化共有的概念翻译起来很简单,比如“房子”翻成“house”、“车子”翻成“car”、“钱”翻成“money”。但如果某一个概念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那翻译起来就很难办了,有些甚至压根翻译不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
中文中的“吃了么”,如果英语翻译成 Have you eaten? 确实把“吃了么”的字面意思给表达出来了,但是中国人之间那种嘘寒问暖的文化背景是根本体现不出来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关于这个问题的观察。中国有一所非常著名的高校,叫“上海交通大学”,先看一下 logo:
我们发现“交通大学”被翻译成了“jiao tong university”,有些同学可能会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交通大学”不翻译成“traffic university”?
这里又要给大家补一补历史文化知识了。
先插播一个段子,小时候,爸妈经常跟我说:你以后能考上交通大学就好了。我当时不懂,反驳说:我才不要指挥交通呢!
“交通大学”在中国有五所: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还有一所在台湾,叫“国立交通大学”。
这五所交通大学是同根同源的,起源于1896年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这脉源头在12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逐渐发展成了现如今这五所大学。
历史课讲完了,现在讲讲这“交通”二字为什么不能翻译为“traffic”。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在建校114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上,道出了“交通”二字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对“交通”的理解源自庄子所云“交通成和而物生焉”,阐释的是一种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中国人对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认知,是对自然规律的独特感悟。
我做了一番研究,其实庄子的这一说法最早出自于《易经》,原话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古人认为,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用大白话说:天和地和谐共处时,万物才可能生存、繁衍。
前段时间清宫剧火极一时。大家知道吗,在紫禁城内有一座重要的宫殿叫“交泰殿”,名字以为“天地交合、康泰美满”,正是《易经》的理念。
故宫交泰殿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能明白“交通大学”的含义了吧?这里的“交通”绝对不是“交通安全”的“交通”,而是古人的一种宏大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故不能翻译为“traffic”。
如果非得用英文翻译这种“交通”,我想大概可以这样:
When heaven and earth unite in deep harmony, peace and blessing descend upon all living things.
这里不禁要感叹一下中文的凝练和深厚。你看,这么复杂的意思用简简单单的“交通”二字便可说明,但若翻译成英文,得说很长一句话。所以,“交通大学”翻译为“jiao tong university”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想,当年的译者一定也很纠结,一方面校名不能译得很繁琐,另一方面又想保留全部的文化概念,所以只能用拼音了。老外看着懵圈也没办法了,谁叫咱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这里其实还牵扯出另外一个问题:
中国有一家著名的银行叫“交通银行”,这里的“交通”跟“交通大学”的“交通”含义又不一样了。
交通银行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光绪皇帝为了道路、邮政、海运等事业组建的银行。所以这里的“交通”和现代含义的“交通”比较接近,有兼有车辆运输和人际交流之意。
随着时代发展,现在的交通银行已经不再专门为运输服务的银行了,故英文翻译为 Bank of Communications(简称“BCM”),更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理念。
最后再给大家补充一个校名翻译有点“尬”的大学。
请大家看上面“中国人民大学”的 logo。是不是有人会问,什么“人民大学”翻译成“renmin”,而不是“people”?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人民”在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概念,能引发人们很多情感,可以说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但 people 在英文中只是简简单单表示“人”,如果把“人民大学”翻译成了“people’s university”,老外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强调“人”呢,大学不是给人上的,难道还给动物上的?
老外可理解不了“人民”两个字背后的情感。
同理,“人民币”的英文翻译不叫 people’s money,直接就用拼音 Renminbi。
再回到文章一开始的那句话,翻译有时候很简单,有时候很难,但我们碰到中国特色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处理,万万不可直译出来,否则可能会引发误解,甚至闹笑话。
爱读这样的文章吗,请用你的点赞和转发来告诉我
。
推荐:为什么“师范大学”翻译为 “normal university”?
侃哥好课推荐
⭐ 加星标,防失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