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这位绥阳人,改变了贵州旅游的“命运”
他是向中外推介贵州溶洞旅游的第一人,他是国内溶洞塑造第一人,他是世界岩溶绘画第一人。近40年来,他用一台相机、一双巧手、一支钢笔,通过摄洞、造洞、画洞,频频向世人呈现生长在多彩贵州的地下世界,让贵州旅游大放异彩。在他看来,如果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那么一座溶洞亦能展现贵州的旅游风采。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旅游行业劳动模范——金德明。
一元钱 一部相机 一生“溶洞缘”
1939年,金德明出生在遵义绥阳县城北大街一个普通家庭,家中兄弟姐妹较多,生活十分困难,记得10几岁考入遵义师范学校时,由于凑不足车费,只好赤脚步行到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遵义市区念书,毕业后进入凤冈县一所小学教美术,后来被调往地区一处专业剧团从事舞美工作,1958年,金德明被贵州省黔剧团相中,人生迎来初次转折。
一次下班途中,金德明花了1元钱在路边“淘到”一部老柯达相机,镜头和功能基本完好,立即对其产生了兴趣。
金德明回忆:“那时相机是个新鲜玩意,很多人都没见过,更不知道怎么用,想到以后工作上肯定用得上,于是请行家修整了一下,还买了本摄影书,开始自行琢磨如何拍摄、冲洗照片,经过无数次试验,终获成功。”
紧接着,金德明拍摄了很多黔剧团演出剧照,一经展出,备受关注,越来越多人知道黔剧团出了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请他拍照者甚众。
1971年,金德明受命筹划广州商品交易会贵州展台,让贵州的青山秀水和人文风情首次通过摄影展的形式呈现给沿海及国外嘉宾,受到组委会高度赞誉。
20世纪70年代中期,金德明的摄影作品在贵阳算是小有名气,曾被制成年历出售,或成为广告图片。
1978年,金德明调往贵州省科学院从事宣传工作,正式与贵州旅游结缘,常常进入深山、险滩、洞穴等人迹罕至的地方勘察贵州自然旅游资源,并拍照取证,这是金德明人生中第二次转折。
1979年,金德明得到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徐健生极力推荐,进入贵州省风景旅游资源专题考察小组,常常与地质工程师汪朝阳结伴科考。从那时起,二人日夜奔波于不通公路,甚至没有任何通道的荒山野岭,先后考察600多个洞穴,拍摄4000余幅岩溶洞穴照片。尤其在考察织金洞时,他们5次进洞,最长一次连续在洞内奋战13天。
金德明告诉记者:“洞内没有任何光源,湿气逼人,用作睡觉的草垫子都能挤出水来,同行的小伙子四肢水肿,我和汪朝阳也是脸色发白,双腿肿胀。”
过暗河、下天坑、淌急流,选景、拍摄、冲洗,金德明认真用相机记录下洞内一处处罕见的绝世奇观。
一次摄影展:贵州因“洞”而“贵”
照片冲印后,金德明在贵阳黔灵山弘福寺举办《中国贵州溶洞奇观展览》,但收效甚微。
“想想历经千辛万苦拍摄的图片竟然只有寥寥数人观看,心里很不是滋味,”金德明很不甘心,后来经人推荐,带着照片进京找到光明日报社,报社党委看了贵州溶洞景观大为惊叹,并致函贵州省委,表示由光明日报社牵头,在北京举办贵州溶洞景观摄影展。
1984年7月20日至8月3日,中国贵州溶洞奇观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120张织金洞图片,开展13个白天,迎来国家领导人,全国各地游客及来自30多个国家外宾等共50000多人关注,让贵州旅游资源首度名动京城,享誉世界。
原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表示:“这次摄影展,是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史上第一次走出去的、最有成效的一次推介,也是最早的一次旅游文化推介,它将以溶洞为代表的贵州旅游首度呈现给世人,更把贵州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多彩的地下溶洞世界成功推向全国,甚至世界,意义非同一般!”
经过30多年精心打造,织金洞现已获评“世界地质公园”,成为举世无双的“岩溶博物馆”,常年游人如织,尤其在节假日期间,日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早期,织金洞是贵州旅游的一个引爆点。现在,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引擎。
在金德明家中,收藏着一台跟随他多年的玛米亚相机,这台相机,曾记录下一幅幅壮观精美的溶洞画面,也记录着他与当地村民的款款深情。金德明无法忘记,曾在丹寨县金瓜洞考察完已是半夜,出洞时竟然有许多苗族青年举着火把、吹着芦笙守候在洞口,那时,他感受到了信任的温暖和村民对脱贫致富的渴望。也无法忘记,当年拍摄过的安顺龙宫早已是车水马龙,那里的布依族同胞在旅游经济带动下住进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他决心唤醒更多的贵州山水,让更多的旅游资源转化成产业资源,带动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人工造洞掀起“黔游热”
贵州,是世界上喀斯特溶洞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对于众多美轮美奂的溶洞,金德明并不满足于仅通过照片展示其千姿百态。经过长期自学钻研,1989年夏季,金德明在贵州省展览馆用泡沫塑料和木材搭建一个溶洞,开启了“人工造洞”。
1990年9月,金德明受邀来到深圳,为刚建成的锦绣中华民俗村制造一个人工的大型溶洞景点。金德明到达时,锦绣中华民俗村里已经修好了一个长65米、高9米,面积480 平方米的洞体,他需要在这个空洞内部缀满钟乳石景观、瀑布、暗河及悬崖绝壁等,然而,大多是吊在光滑的洞顶上,设计施工难度极大,而且工期只有150天。
常年以洞穴为家的金德明,对溶洞构造和景观早已烂熟于心,他把一个个洞厅做成1.5平方米的模型,在模型上设计塑造方案,共浇注制作出20多种类型、80多组个体钟乳石造型。该工程9个厅堂景区布局丰满,80多个奇妙景观协调有致,一座座冰雕、一幢幢塔林、一片片飞瀑……几乎浓缩了贵州溶洞景观精华,而且浑然天成,完全看不出人工雕琢痕迹,该项目被命名为“黔灵古洞”,并成为深圳名噪一时的旅游景点,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此后,金德明趁热打铁,又在湖北、北京、河北等地建造人工溶洞10 多个,成为当地旅游热点,也成为了贵州溶洞奇观的宣传点,在全国掀起一股溶洞观景热潮。
金德明说:“溶洞是贵州一大财富,可以造福当地百姓。虽然当时信息并不发达,但通过在省外'造’溶洞,让更多人关注贵州旅游资源,吸引不少游客涌入贵州观赏真正的溶洞。”
钢笔下的“溶洞世界”
退休后,金德明对溶洞的热爱与日俱增,为了把贵州溶洞更加丰满地呈现给世人,开始尝试着画溶洞。
立足展示溶洞的千姿百态和磅礴气势,金德明试过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去描画溶洞世界,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决定选用笔触精致细腻的钢笔画去展现溶洞大千世界,成为世界岩溶绘画第一人。
近10年来,金德明用白描手法绘出了300多幅钢笔画作品,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溶洞白描作品数量之最”,其后又耗时2年时间创作了“地下世界——金德明溶洞绘画艺术十米长卷”,涵盖800多处形态各异的溶洞景观。
为了展示出更为丰富的“地下世界奇观”,金德明构思一年多,2016年开始绘制一幅更长的溶洞景观。前不久,金德明终于用钢笔将更加大气超凡的溶洞奇观绘制在20多米的画卷上。据了解,所有景观构图的灵感来源,均出自金德明多年来对溶洞世界的认知,一根根石柱、一条条暗河、一朵朵石花,简繁有致、浓淡相宜,既来源于现实,却又美于现实。
对金德明而言,绘制溶洞最难的是如何布局,以及每幅画卷如何自然过渡到下一幅,每次他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常常几天都下不了笔。
金德明说:“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才会下笔,一点都不能出错,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通常半个月才能画出一幅小画。”
今年81岁高龄的金德明,作画的手指已经变了形,常常会隐隐作痛,却每天坚持伏案作画四五小时,一笔一画,饱含着他对溶洞的挚爱和为贵州旅游事业发展付出的艰辛与热情。
金德明倾尽此生,参与并见证着贵州旅游一次次发生着奇迹般的变化,也很欣喜看到了贵州旅游每天都在产业脱贫效应,在他眼里,溶洞之美,只限于赏心悦目,群众的幸福笑脸才是贵州最美的风景。
让金德明更没想到的是,因为旅游资源开发,自己的家乡也发生着巨变。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自己曾回到家乡拍摄过双河洞,并多次对外展出而引发外界关注,后来加速了双河洞旅游资源开发,如今双河洞已问鼎“亚洲第一长洞”,成为省内一处有名的4A级旅游风景区,金德明备感欣慰。
金德明说:“贵州强起来了,贵州的旅游也强起来了,希望我的家乡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发展得越来越好,过些天一定要带着家人去家乡的双河洞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