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女士最近有点感冒,随后出现了嗓子疼的症状,本以为是感冒所致,但连续服用药物多日后并未见好转,而且“嗓子疼”转变成了“脖子疼”,特别是在咀嚼吞咽、转头时更加明显,颈部还出现了肿大。去医院后,医生建议做一个甲状腺检查,检查后的结果显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等多项指标均出现了升高,被诊断为亚甲炎。
亚甲炎的全称是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诱发的甲状腺变态反应性炎症,常常于流感或感冒后1~2周发病,所以流感高发季也是亚甲炎的高发季。30~50岁的女性多见,发病率是男性的5~10倍。之所以称为“亚急性”,是因为其发病比急性缓慢,比慢性要快,病程也介于两者之间,一般在2~8周之内。同感冒一样,亚甲炎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因为其容易被当成“感冒”而误诊,且容易复发,所以需要引起重视,否则会引起甲状腺的“永久性”损伤。亚甲炎多在感冒或流感之后发生,所以很容易被误诊。其早期会表现为发热、咽痛、疲乏无力等症状,最典型的是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和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有的人会描述为“咽痛”、“嗓子痛”或者“脖子痛”等等。此外,甲状腺区域会有明显肿大,对称或不对称,一些可触到结节(此时不要误以为肿瘤)。实际上,典型的亚甲炎病情演变通常要经历甲亢期、甲减期、恢复期三个阶段,甲亢期是早期,患者会出现怕热、多汗、心悸、焦虑、震颤等甲亢表现。甲减期可有畏寒、便秘、虚肿、倦怠、嗜睡等症状。恢复期时症状会全部消失,甲状腺的各种指标也会恢复正常。一般来说,只要想到了亚甲炎的可能,诊断方法还是比较成熟的,比如血沉明显增快、甲状腺B超的低回声结节、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和甲状腺摄碘能力的“分离现象”等,可以明确诊断亚甲炎。很多人在亚甲炎早期误认为是感冒引起的炎症,服用抗菌药治疗,结果反而延误了诊断。亚甲炎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而并非细菌感染,因此抗菌药治疗无效。亚甲炎的治疗以缓解症状、对症治疗为主。轻症患者首选解热镇痛剂(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症状较重者可以短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使发热及甲状腺肿痛得以缓解。亚甲炎预后良好,但也有5%~10%的患者可能发生永久甲减,需终身替代治疗,因此不能大意。要预防亚甲炎的发生,最重要的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在目前的疫情防控态势下,外防输入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日常的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分餐制等仍然不能放松,这些措施对于流感病毒同样有很好的“隔离”作用。此外,平时应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保持好的心态,这些都有利于免疫力的提高。对于亚甲炎患者,如果出现了甲亢症状,应以富含高热量、高维生素、蛋白质和糖类丰富为主,多补充水分。忌烟酒及一些辛辣刺激食物,如葱、姜、蒜、花椒、咖啡、可可等。禁食海带、紫菜等含碘高的食物。如果出现了甲减,饮食应以低热量、低脂、高维生素、蛋白质丰富为主。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饮水,避免便秘。甲减期应该适当增加含碘食物的摄入,提高血液中碘的浓度,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准备充足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