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华:周山荣,是一杯茅台隔壁的小烂苞谷酒!

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832篇原创文章

山荣如酒
李光华
1999年,我与周山荣因文相识,因文而交。
2009年,我以几位朋友为题,写了一篇小散文《朋友如酒》,其中的『苞谷酒』,说的其实就是山荣。
2021年,山荣的新书《山荣说透酱酒》出版,让我写篇文章。山荣说,我写这篇文章,可以与茅台、与酱酒无关,与他有关即可。
那么,这篇文字,就写山荣。
山荣最初的经历,很多人都知道是传奇。
山荣是农民,家庭贫寒,家人费尽全力供他上学。他在学校奋发读书,读书之余想尽办法勤工俭学,卖过牛奶,搞过保洁,以减轻家中负担。
期末,学校以欠费为由拒绝他参加考试。悲愤之下,山荣写了一篇《除了坚强我别无选择》投稿报社并得到发表。
怀庄酒业集团董事长陈果先生看到文章后,资助了他。因为这份缘分,山荣辍学后就去怀庄工作,这也成为了他后来事业的起点。
我与山荣相识,则在之前的1999年。准确地说,是因写作新闻相识。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有点混乱但也生机勃勃的年代。那个时候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文学,吸引了大量的新闻爱好者投身其中,山荣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的山荣,来自底层,年轻气盛,胸中有热血,笔下有风雷,能言敢说,犹如一柄短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因为这种风格,山荣甚至曾被政府部门唤去问过话。这份经历,至今我记忆犹深,深感佩服。
后来,山荣发起成立了仁怀市网络志愿者服务站——这是仁怀民间第一家志愿服务组织。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网络志愿者组织发起了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声势如潮,在仁怀、遵义乃至贵州形成了较大影响。
在网络志愿者里,山荣策划方案,组织活动,联系各方,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策划、协调能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他也因此荣获了贵州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的光荣称号。
再之后,因为各自成家工作,彼此的联系渐渐没有以前那样多了。但我能一直听到有关山荣的消息: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务员——他是贵州省第一个农民公务员。从民营酒厂进了体制内,从乡镇政府到了市机关,还在仁怀市文联主席的岗位上两进两出。
这其中,太具体的情况我并不太清楚。山荣可能有苦有乐,有甜有咸吧。不管是在什么岗位,工作之余,他一直坚持并扩展了他的写作爱好,从原本的新闻延伸到了地方文史、酒文化、酱香酒品牌策划。
这从他出版的书就能看到他的成长轨迹:
一开始的书如《贵州商业古镇茅台》,多半还在茅台酒和茅台镇地方文史里打转转,还能看到一丝青涩和模仿;几年后,从《茅台酒文化笔记》开始,他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
到了今天的《山荣说透酱酒》,山荣显然已经形成了自己对仁怀酱香酒历史和品牌的独特思考。
如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荣已经是在贵州乃至国内有较大知名度的酒文化专家、酱香酒品牌专家、酒类策划专家。
山荣还是文化学者。在仁怀市文联主席任上,他组织出版了30多部仁怀地方作家的文学作品集,为仁怀的文学艺术事业发展,他是尽了力的。
回顾二十多年来与山荣的交往,我始终认为:
他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人。在他的身上有成功也有坎坷,别人对他的看法可能毁誉参半,各有不同。
在我的眼中,他从一个贫寒家庭出身的农民,到如今的酒文化专家、酱香酒品牌专家、酒类策划专家、作家,山荣身上始终折射出了一种顽强奋斗的精神,一种不认输的精神,一种不管在任何位置都要做到最好的精神。
这些精神,配上他出色的工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是他能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品质,他的成功,也绝非偶然。
就以《朋友如酒》里对山荣的评价做结尾吧:
『正如苞谷的成长,多在贫瘠土地,而不甘自苦,努力成长;朋友的成功,亦如苞谷酒的味道,虽辣而香。』
(李光华,贵州省作协会员。在《军事文摘》《深圳青年》等报刊有散文、评论、诗歌等数十万字作品发表。出版有散文集《月下文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