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掌握的物理70个易错概念,从此不怕出题陷阱
(一)原子物理中的32个常见易错概念
1.物理学史
(1)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否定了光的波动说。(×)
【提示】 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解决了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不彻底性。光子说不排斥光的波动性,光子能量计算公式中就包含着波动因素——频率。
(2)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提示】 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弹回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3)麦克斯韦提出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提示】 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
(4)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并给出了光子能量计算公式。(√)
【提示】 ε=hν。
2.光电效应
(1)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此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提示】 “最大波长”对应的频率为截止频率。
(2)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提示】 Ek=hν-W0,可知Ek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
(3)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该束光的照射时间太短。(×)
【提示】 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4)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提示】 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光照强度多么大都不发生光电效应。
3.波粒二象性
(1)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单个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
(2)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
(3)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没有波动性。(×)
【提示】 实物粒子也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
(4)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波动性。(×)
【提示】 波长小粒子性强,不易观察。
(5)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微观物理学中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提示】 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性关系告诉我们,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而也就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6)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则反映了光的波动性。(×)
【提示】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4.原子结构和玻尔理论
(1)大量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可以产生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提示】 3种。
(2)对于氢原子,量子数越大,其电势能也越大。(√)
(3)玻尔理论是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
【提示】 玻尔理论是在普朗克关于黑体辐射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关于光子的概念的启发下提出来的。
(4)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小半径轨道跃迁到大半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总能量增加。(√)
(5)氢原子的能级不连续的,但入射光子的能量却是连续的。(×)
【提示】 光子的能量ε=hν。
5.原子核
(1)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提示】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
(2)一种元素的同位素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3)原子衰变可同时放出α、β、γ射线,它们都是电磁波。(×)
【提示】 α射线是实物粒子流。
(4)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释放出来而形成的。(×)
【提示】β射线来自原子核。
(5)爱因斯坦质能方程阐明了质量就是能量。(×)
【提示】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反映的是质量和能量在量值上的关系,二者不能相互转化。
(6)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7)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减小。(×)
【提示】 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是核反应,其半衰期只与物质本身有关。
(8)核反应中的裂变和聚变,会有质量亏损,却会放出巨大的能量。(√)
【提示】 ΔE=Δmc2。
(9)γ射线是原子核衰变过程中受激发的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
【提示】 原子核衰变过程中,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产生γ射线。
(10)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提示】 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适定律。
(11)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 )
(12)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13)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越稳定。(×)
【提示】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越稳定。
(二)选修3-3中的19个常见易错概念
1.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1)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热运动。(×)
【提示】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运动。
(2)由氢气的摩尔体积和每个氢气分子的体积可估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提示】氢气分子间的间距很大,氢气的摩尔体积和单个氢气分子体积的比值大于阿伏加德罗常数。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分子间平均距离不变,则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一定变大。(√)
(4)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
【提示】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平均速率不同。
(5)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大于r0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当r小于r0时,分子间斥力小于引力。(×)
【提示】r大于r0时,分子间斥力小于引力;r小于r0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6)在两分子间距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减小。(×)
【提示】 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
(7)容器中的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产生的。(√)
2.固体、液体和气体
(1)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提示】 单晶体不是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是绝大部分。
(2)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大。(×)
【提示】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r有关。
(3)液晶的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随外加电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4)不浸润现象的附着层,分子间距离r>r0,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5)在同等温度下,干湿泡湿度计的干泡温度计与湿泡温度计所显示温度的差别越大,说明环境越潮湿。(×)
【提示】 所显示温度的差别越大,说明环境越干燥。
(6)分子无规则运动,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热力学定律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提示】 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大。
(2)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提示】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自发地传到低温物体。
(3)在轮胎爆裂这一短暂过程中,气体膨胀,温度下降。(√)
(4)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客观过程并不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5)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不可能的。(×)
【提示】 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可能的,但会引起别的变化。
(6)即使没有漏气,没有因摩擦而产生的能量损失,内燃机也不可能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三)选修3-4中的19个常见易错概念
1.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峰上的质点运动到相邻的波峰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提示】 横波中的质点振动但并不随波迁移。
(2)质点做简谐运动时,一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等于4A,则半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等于2A,但是四分之一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可能等于A,也可能不等于A。(√)
2.光的折射、全反射、干涉和衍射
(1)不同色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等,但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等。(√)
(2)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3)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4)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隔变宽。(×)
【提示】 Δx=d/λ,变窄。
(5)白光经肥皂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形成彩色条纹。(√)
(6)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
(7)拍摄玻璃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提示】 减少反射光的强度。
3.电磁波
(1)爱因斯坦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提示】 麦克斯韦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证实。
(2)电磁波是横波,而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3)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传播时都需要介质。(×)
【提示】 机械波传播时需要介质,电磁波有无介质都可以传播。
(4)电磁波中每一处的电场强度方向和磁感应强度方向总是互相垂直的,且均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5)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而机械波的波速大小与介质密切相关。(×)
【提示】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6)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提示】 干涉和衍射是一切波具有的特征。
(7)电磁波自真空进入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小,频率不变。(√)
(8)机械波和电磁波本质上不相同。(√)
4.相对论
(1)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同的。(×)
【提示】 光速不变原理。
(2)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m与物体的速度v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