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 复杂的人呀 @《曾国藩》
评分截至2019/5/12
来源于豆瓣
在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一书中:
唱片,白岩松推荐的是《巴赫平均律》;
电影,白岩松推荐的是《辛德勒的名单》;
书籍,白岩松推荐的是《曾国藩》。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关于这本书。
“九三年底,有很长的时间,我是在唐浩明的《曾国藩》中生活着,进了书便忘了身边的世界,曾国藩喜得时候我喜,悲的时候我悲,等到快读完的时候,竟开始有了一种依依不舍,读的速度明显故意放慢,希望和这本书得告别晚来一些,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书终于读完。掩卷之后,告别的感慨让我在空空的屋子里飞也似地写下几千字的笔记,然后空空落落好几天。”
93年的白岩松正在参与制作“东方之子”的人物访谈节目,其节目主要是采访改革开放后的骄子以及国学大师,比如褚时健、启功、季羡林……
白岩松称那段与大师相处的时光,有两件东西帮助一个年轻人走进这些大师、骄子。
一个是古典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
另一个便是唐浩明的《曾国藩》,通过了解曾国藩的生平,白岩松看到了复杂的人性,有让他尊敬的曾国藩,有让他气愤的曾国藩,有在文化上非常大家的曾国藩,也有钻进了牛角尖的曾国藩。
白岩松曾在采访中谈到:“90年代中期,我走进了《东方时空》,20多岁成为《东方之子》主持人。我知道在自己的生命历程里当然是没有这样的底气的,因此要不断去学。阅读在帮助我,其中有一套厚厚的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浩明《曾国藩》,当合上最后一页时,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更有勇气去面对一个又一个摄像机前的《东方之子》”
这是白岩松对于《曾国藩》的印象。
我就带着这种印心迹去翻开唐浩明的《曾国藩》,读到半路却越发觉得内心矛盾。
晚清名臣中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都在这本书中出现。
左宗棠一如历史书上的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即便是对曾国藩,该拉下脸,也敢直书恩断义绝;
李鸿章历史书上就是“宰相合肥天下瘦”,是个卖国贼,签了那么多的不平等条约。
可后来读越多的书,越发觉得李鸿章是宁可不要自己的身后名,也要风雨飘零支撑着大清,不至于沦为完全的殖民地,渐渐对李鸿章的评价改观。
对于曾国藩,最初接受的人设便是一举灭了太平天国的长毛。太平天国虽然其本身是值得鼓励的农民起义,但后期腐败堕落,灭掉也是大快人心。再加上《曾国藩家书》的美誉以及曾国藩本身的儒学修养,所以其人设是积极正面。
但是书中对于曾国藩身前事的描写,却让人觉得难以置信,比如“曾剃头”的绰号;比如对外宣称,投降的长毛不杀,但实际来降和俘虏的全都是被挖眼凌迟等;比如宁可错杀一百个秀才,也不放过一个衣冠败类,可这衣冠败类实际上是被人冤枉,最后以一句“乱世当用重典”而掩去。
我一度不相信是其的作为,但除却他没有旁人。
复杂的人呀……
札记 | 阅读像是旅行,每本书都是一个旅伴。有的难相处、有的风趣幽默、有的让你舍不得离开、有的希望能和他再次旅行……每次旅程结束,总要和旅伴告别,让每一封札记成为最好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