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从二手知识与“二手人”

【异史氏曰】14日。因为一个意外的原因,凌晨才睡,水滴声倒是没有听到,但不知道什么机器的声音隔10来分钟就响一下,一直听到天亮才不响了。倒也是另一番乐趣。

这些年虽然常年在外流窜,对南通话中“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是没有什么体会的,昨晚的经历,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悟了一把。虽然造字法上看“家”这个会意字是说屋里养了猪就是家了,但有研究表明猪其实并不蠢,不然为什么人们用猪骂人时,会在前面加个“蠢”字呢?许多时候,人类是不如猪的……

今天有又做了一次核酸。

看到一不断批评某地核检安全防护不到位的老师的朋友圈晒照片,今天核检排队的间隔是两米了。跟了一句:今天这个距离可以啊,进一步坚信批评就是建设!如果每个人,尤其是握有权力的人有了谦卑地接受批评的素养,社会就有可能不断进步了。

昨天一朋友发来另一朋友的评课文字问我怎么看。我的意思,大家都是语文老师,别问我怎么看。我只知道评课必须基于标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要求,学生实际水平的要求,及其在这基础上制定的本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否则就有可能不着边际。评课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必须紧扣具体的教材内容和课堂的实际状况,如此才能有理有据。我以为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语文教学的课堂评价不能够离开语文学科的特点,那就是课堂上教师是不是充分运用教材内容联系具体的语境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准在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得到了哪些提升,否则就有可能不是评语文课了。

市面上已经开始有《红楼梦》《乡土中国》的整本书解读书籍了,我愚钝,不知道出这样的书究竟是帮人还是害人。请教了几位朋友,一朋友说,不过教辅资料的升级版。另一朋友说,商业行为,他们才不管害人不害人呢,跟风赚钱罢了。还有个朋友说,这书应该由历史老师带着学生读,是不是害人不晓得,且看它蹦达一阵子再说。不知道诸君以为如何?

迈克·詹姆斯·史密斯  加布里尔·巴在《无知》中说:“我们认为自己所了解的大多数事情,都是读来的或是别人告诉我们的,而那些人亦然。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甚至都不只是二手的。它已经被传递了多次,远远脱离了我们的直接体验。”我只知道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自己的个人知识的基础上的,只有自己读的《红楼梦》《乡土中国》得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至于理解但哪一步恐怕不是别人的解读可以替代的,教师能做的无非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围绕教学任务给他们提供一点恰到好处的帮助而已,从教学论视角说就是搭建支架,而不是喂养。

用二手知识去理解《红楼梦》《乡土中国》“这就与我们由第一手经验获得的知识之间产生了差异,并形成了一种错觉,即我们可以理解被传递的信息,并能够根据支撑的证据和论证追本溯源。我们认为自己所知的大量内容其实是'被社会建构的’,也就是说来自父母、学校、媒体等。”我基本的认识就是无论怎样的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一定是读原文,而非读解读,否则不读也罢。那些解读就是试图建构我们认知的社会力量的一部分,而我们则常常用这些囫囵吞枣的东西去建构学生的认知,那就不只是二手了。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读,首先自己得将原文读透,当然一个“透”也不过是个人知识基础上的。也不是绝对不可以读那些解读,只不过要认识到那只是他人的解读。还有一点必须注意,慎重一点,不要轻易地向学生推荐这些解读。要知道,许多我膜拜的二手的东西“不只是谣言或者传说,事实上还有很多我们视为常识的内容。”我以为那句“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是值得好好玩味的。如果一定要参考那些解读,还是要以批判的精神对其进行解读。

《无知》这本书的一个观点是“无知,也是一种力量”,谈的是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转化为求知的力量,与那句“无知即力量”有异曲同工之妙。
(0)

相关推荐

  • 二年级语文下册,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 陆志平:七问语文大单元

    陆志平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 七问语文大单元 陆志平 现在语文大单元比较热,大家提出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梳理了一下,想就其中 ...

  • 没有信仰的知识,比无知更可怕!

    你还可选看:这是我见过最过瘾的视频!

  • 《红楼梦》阅读导引

    <红楼梦>阅读导引: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适应新形势下的育人要求,教育部在高一下学期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红楼梦>确实是值得阅读的好书,但由于 ...

  • 高考《红楼梦》的全部易出知识点,早晚用的上

    这份资料,你早晚都会用得上! 高考语文想要得高分,并不容易,需要各方面的积累,近几年新课改,让语文题越来开放,咱们古人的四大名著.诗词歌赋都是语文卷里的常客啦! <红楼梦>.<三国演 ...

  • 铁塔视野 | 温儒敏先生为什么要给“《乡土中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热”来降温? ——兼谈如何破解“...

    温儒敏先生为什么要给"<乡土中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热"来降温? --兼谈如何破解"温儒敏悖论" 2021年8月1日,教育部启动了&q ...

  • 闲言碎语 025

    *教师和学生之间确实有知识差,因为有知识差,教行为才成为可能.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差都可以进入课堂,想为教学服务就必须摒除一些教师的"显摆"行为,虽然那部分行为也是一种知识差. *不 ...

  • 2021年第59篇:读文随笔∣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指导”

    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指导"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建设>2021年第2期"关注"栏目的主题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与指导,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胡根 ...

  • 凌宗伟:做好知识的搬运工。

    [异史氏曰]前两天我在跟一些教师分享关于如何改善教学的话题的时候,再一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做老师的无非就是一个搬运工,差别只在一个是从A点搬到B点,另一种情况是把相关的知识知识搬到自己特有的框架里进行 ...

  • 凌宗伟:没有知识何来能力

    [异史氏曰]多年来我们总是强调学生的能力提升,这几年则大谈素养培育.貌似都有道理,到不知不觉中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素养之间的关系.柏拉图.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都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力,一种理解世界的基本能力. ...

  • 凌宗伟:未成“经师”何为“人师”

    常言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不过,我们的问题往往是"好为人师",而鄙视"经师",很少考虑自身是否具备"人师"的资格.所 ...

  • 凌宗伟:“经师”、“匠师”与“人师”

    [异史氏曰]昨天与伊顿纪德的内部讲师们分享"'经师'-'匠师'-'人师'"这一话题,是个半命题作文.我用了<"经师"."匠师"与&qu ...

  • 凌宗伟:不过干了媒体人干的活

    [异史氏曰]有些名师(或者说是教育精英吧)真的很有意思,行文标题往往习惯刻意选择有损斯文的表达以博人眼球.内容大多紧跟热点,用词极具夸张之能,常常"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 ...

  • 凌宗伟:从二手知识到二手人

    [异史氏曰]看到一个句子,"每当你用尽全力去做那些你认为是对的但又频频失败的事情时,极有可能是因为知识的欠缺或是某种技能的缺失."深以为然!做教师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如此.并不是 ...

  • 凌宗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关联起来

    [异史氏曰]为什么必须尽最大可能教材的内容(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换个专业的说法就是搭支架,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譬如教轴对称图形,如果能与教室里那些可见的图形关联起来,不 ...

  • 凌宗伟:理解我们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偏差

    [异史氏曰]教学说得简单点不过就是给学生及时提供帮助而已,其复杂性则在于如何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及提供怎样的帮助.罗宾·R. 杰克逊认为:"知识偏差每天都在课堂中上演.我们勤勤恳恳地敲出勾股定理 ...

  • 凌宗伟:一本可以同《个人知识》一起读读的书

    [异史氏曰]偶然发现迈克尔·布拉斯兰德的<暗知识:你的认知真在阻碍你>,这本书的开篇向人们介绍了大理石纹螯虾的研究返现的现象"尽管这些大理石纹螯虾基因相同,且处于所有外部条件都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