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改的潮起潮落

中学语文课改的潮起潮落

——语文课改十周年的回顾与反思 

唐建新

从2001年春到北京大兴参加国家级的课改培训至今(此文写于2010年),已经是整整十周年的时间了。十周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作为全国第一批参加课改实验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历时了3600多天的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确实是值得我们进行回顾与反思的一次重大的教育内的课程改革。

一  语文课改的十年路

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在经历了1980年代各地的轰轰烈烈的教改,进入1990年代之后,虽然还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全国曾经编了八套半教材的第七次教改之后,逐渐进入了低谷。

1997年高考,一道小新背小牧的作文题引起了中宣部领导的高度赞赏——既考出了写作水平又弘扬了精神文明,要求国家级大报刊登100篇各地的高考优秀作文。没有想到的是,100篇优秀作文还没有刊登完,《北京文学》就刊登了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引发了全国语文教育大讨论。一时间,不少报刊转载并发表学者专家教师作家大学生以及家长对语文的讨伐文章,达到顶点的是洪禹平教授的声音: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紧接着,光明日报上刊登了对数学、物理、历史、生物及外语教学的批判,基本观点是严重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发展需求。

1998年,在国务院领导的关注下,教育部组织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开始了这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开始就使人感到与过去的国家层面展开的教改不同。

在没有认真总结第七次即普及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等不得了”为由缩短了论证和小范围试验的时间,匆匆忙忙在行政强力推进的口号下迅速开始了第八次的课程改革。

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有点“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气氛。大规模的培训蓬蓬勃勃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提的要求是新课改意味着全国教师的集体下岗,通过培训和洗脑之后,合格者再重新上岗。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头脑风暴等一时风靡全国,新教材先于课程标准下发到大家手中。各地成立三结合的教材选用小组,通过各种形式的教材选用的投票,开始了多种教材的比较选择。

2001年8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很多新名词新术语开始进入了参加课改实验区的教师头脑中: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即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教育特点即实践性综合性母语性汉语性、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纷纷进入大家的视野,言必称课改,已经习以为常。就连课桌的摆放,也要求尽量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秧田式的方式,改为学生自由组合式的适合于随时小组学习的不规则的组团式的摆放。

在课程改革的舆论上,似乎一提知识一提训练,就犯忌,就在反对课程改革。但是,当时最流行的说法就是课程改革打到了三个人:倡导训练的钱梦龙、画知识树的魏书生、提倡三级作文训练的高原刘胐胐。教材的确也大砍特砍知识教学的内容,教学也强调现场的生成而大批特批备课时预设。一段时间,一些教师甚至提出,课程改革之后,还要不要备课,又该如何备课。课堂上学生围在一起小组学习的次数多了,教师也的确讲得少了,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了,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2004年春,基础教育司又组织首批参与了初中课程改革的17个实验区的中考命题组主要成员(大多是学科教研员)再次到北京大兴,参加国家级中考命题改革培训,并下发了《关于进行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若干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将选拔性的中考改革为水平型的学业考试,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取消精细化的百分之甚至标准分,采用模糊度较大的ABCD等级制评分,让人人尝到成功的快乐。一些人还希望经济条件较好的深圳南山等探索语文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加进面试或者听力的内容,因为考虑多年的理论探讨以及没有实践推广价值,而没有去进行这方面的测试。

2004年以纸笔为唯一形式的中考与大家见面以后,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就开始了降温。虽然其间不乏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在综合性学习以及语言运用名著导读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大胆的甚至是卓有成效的尝试,但是,随着一些地方甚至不少地方中考不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来进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的考查,大面积的语文课程改革逐渐回归到了平淡。

2004年春,作为四个连续进行中学语文课改的地区(另有青岛海口宁武)之一,我们又开始参加了高中课程改革。

高中课改一开始出现了很多新鲜的内容:必修课选修课、领域模块、学分活动、综合素质、校本课程。然而,大家还是焦虑地等待着期盼着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问世。等到2007年的课改实验区的高考与世人见面之后,当大家看到选考的分值仅占10%,且得知必修选修不等于必考选考之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就迅速来了一个大转身。选修课在不少的地方变成了必修课,也有不少的地方一开始就基本不再开设选修课了,更不用说什么模块学分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很快回到了课改之前的状态。

二  语文课改的历史价值

语文课改十年,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提出的语文素养被普遍接受,语文学科的工具人文并重、必修选修、综合性学习等新概念得到了普及,语文教育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观念得到了流传。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理念也得到了普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高中的现代教育理念即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等,逐渐形成了共识。

最主要的价值在于现代教育理念得到了大面积的普及,传统的师道尊严得到了破除,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师生关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极少数条件优越的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有所获益,积极拓展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选修课的开设。

三  语文课改的问题凸现

第八次课改是一次政府强力推进的课改,带有浓厚的急功近利的行政色彩,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我国教育实际,脱离了东方传统文化,脱离了我国语文教学现实。

政府缺乏课改硬件的充分投入,综合性学习以及选修课因为时间空间以及师资编制的严重缺乏而流产。

语文课程标准过分理想而笼统且缺乏最主要的基础研究的支持,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起到课程标准的定性与定量的标准化要求与对教学的规范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没有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及核心能力的系统要求,甚至被一些地方的高考语文命题组斥之为“没有教学内容”,以至于2009年8月中国教师报使用了8个版面来进行专题讨论:语文应该教什么。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淡化知识淡化训练淡化系统序列的影响下,教材缺乏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与核心能力的教学与训练系列,少而浅又零碎的甚至是断裂的内容,给高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报刊杂志以及铺天盖地的教辅资料留出了非常辽阔的充斥天地。教材里每课三四道练习,而《北大绿卡》之流的教辅资料则详尽细化为30余道课前课中课后的题海。

缺少语文教材编写的专职人才,多种教材的雷同化、同质化,经济利益的切割引起了一哄而起的虚假热闹,造成了很大的财力与精力的浪费。

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越来越被稀释,语文教学的预设越来越被所谓的生成为借口而替代,很多时候语文课改已经成为了不系统策划语文教学内容的遁词。

学生中愿意增加对语文学习精力投入的人越来越少。

四  语文课改路在何方

国家应该下决心划拨巨资组织较大规模的专业队伍进行母语这一基础性学科的理论研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大规模的社会需求时代发展的母语学科基础理论的调查研究,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东方国家母语学科建设的理论,以尽快结束凭感觉定性拍脑袋说事的落后现状,以加快我国的百年来单兵作战玄而难决的语文教育的学科课程理论的基础建设。

借鉴英国母语教育中百年来莎士比亚在各个年段大旗高扬的经典文学教育经验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适应大规模人才培养的母语技术主义教育做法,结合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遗产,以确定我国现代语文教育课程的基本走向。

语文学科性质不能够再在打比方的“工具性”和无所不包的“人文性”上忽悠下去了,应该尽快明确起“语言和文学”的这两个最基本的学科教育任务,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及“接受文学熏陶发展文学素养”等三维目标方面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应该研制出适应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序列,并能够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制定出分类分层分年级的基本的和一般的及较高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课程标准来。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应该形成国家主流教材、地方补充教材、学校活页教材三结合的教材体系,并明确规定在国家语文学科考试中的各自地位及比例。

当前,应该组织全国语文教育工作者集中精力投入语文学科的内容研究,学科社会性的需求研究,学科教学恒定内容及发展内容的基本研究。

(0)

相关推荐

  • 教案编写如何创新

    何锁牢 课堂教学改革,怎样改,从哪里着手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惜时增效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传统的编写教案必须改,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目前,有的学校用固有的标准定期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 ...

  • 浅议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新课程改革进行了20多年,特别是语文课程改革,改来改去总让人有一种绕来绕去的感觉.实际上,细细思考起来,这次统一教材才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让语文返璞归真,回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道路 ...

  • 如何避免跨学科学习成为“四不像”

    许兴亮 近日,笔者听了一节跨学科学习课--<走进屈原>,是初中语文与地方课程的整合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听课后的感受,那就是蜻蜓点水.说是语文课,语言的品味与 ...

  • 语文课改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李成满 听了几个要申请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的青年教师的课很有收获,很受启发,多数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组织有序,教学思路严谨,体现了教师们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理解以及对即将开始的 ...

  • 大错判何居心?文博众专家吵翻天,中学教材改吗?

    引子 马未都曾说,古代书画鉴定争议极大.即便谢稚柳.徐邦达.启功这三尊书画鉴定"大神"也常因意见相左,大吵一番. 如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雪竹图>,上博的头牌专家谢稚柳先 ...

  • ​屏阳师表系列之四——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课王泰华老师 || 作者 杨海川

    屏阳师表系列之四 --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课王泰华老师 作者    |   杨海川 杨海川在唐关(通渭碧玉关)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屏阳师表系列之三--记原大沟中学建校元老王善治老师>< ...

  • 用一中学数学公式,中了14次彩票头奖,多国的彩票规则因他而改

    万丈高楼平地起,功成名就都需要经一番的艰险和挫折,不管是身家上亿的富豪商贾,还是小有成就的都市白领,哪一个不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历经风雨,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的一切?但是,就有这样一个人,他靠着自己的小聪 ...

  • 评课技能十四: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评语文课

    评课也称课的分析,是听课人依据一定标准对所听课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诊断.它对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着积极作用.下面就新课改下如何评小学语文课的一些浅见与同行们作以探 ...

  • 焕然一新的乳山市第二中学(现改为崖子中学),你还能认出来吗?

    乳山市原第二中学为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创建于一九五二年,现在乳山市第二中学已经撤并,旧校址改造后变身为乳山市崖子镇初级中学,一幢幢教学楼拔地而起的同时,新的塑胶运动场硬化铺装完毕,乳山二中走出去的小伙 ...

  • 为什么很多孩子小学成绩好,中学就下降了?原来隐患在这里,现在改还来得及

    教育界有句谚语: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行业公认,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 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 家长应该 ...

  • (原创)课改案例:在“做中学”中感悟物理之美

    或许是长期以来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容乐观,已经到逐渐衰退的地步,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作为师者,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课本那点有限的知识,更应该重视方法的指导.决不能把初中物理课上成&quo ...

  • (原创)课改案例:在“做中学”中进行“深度学习”的思维碰撞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任教初中物理学科,担任物理教研组长.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