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教语文前言重贴 之六 写作教学复习教学及尾声
今天怎样教语文前言重贴 之六
写作教学复习教学及尾声
渐新堂
第九章
请君莫奏前朝曲
——写作教学的历史惯性与时代嬗变
我们习惯了一篇文章定终生的说法:在上千年的科举考试中,凭借一篇文章就可以决定一生是否能够步入仕途以及做哪一级的官。
我们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信曾经有过的语文教学大纲里的一句话: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7年,我们国家高校招生的语文考试,就只考了一道作文题。只有考中文中医和历史专业的才加试一则文言文翻译。
从小到大,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们的一切语文学习内容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写好一篇锦绣文章。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古诗背诵还是凝神屏气的作品探讨,也不管是睿智深邃的论辩雄文还是条分缕析的实用短章,我们的阅读目的都非常功利和直接,只选取可能进入文章写作的元素进行教学。于是,文章静态分析出来的知识得到了膨胀,鲜活文本被写作方法写作风格的肢解甚至尸解的现象得到了重复与强化。可笑的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全国至今拿不出一套适合小学适合初中适合高中的写作教学的纲目,哪怕是粗线条的简陋计划。
改革开放之初,不少地方还能够见到一种职业性的招揽“代写家书代写情书”。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吧及可视电话的出现,手机短信QQ聊天的流行(补:现在是语音聊天视频通话),上述职业早已消失。恢复高考之后作文在语文试卷中的比重不到一半,仅仅为30——40%。而欧美教育发达国家,境外华文教育圈的考试,其写作的比例也非常非常低下,大多仅仅为20%左右,不少地方和国家不到20%。
随着社会发展的腾飞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语文生活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为大量的人员流动,普通话得到了自然的快速普及,而汉字使用量却急剧减少。根据2006年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语文生活年度报告书,外国人学汉语达到顺利阅读我国报刊需要认识的汉字数为968个,这与解放初期国家公布的扫除文盲的字数标准3500相差多远啊!
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不可知的魔幻状态:一方面继续着无大纲无计划无教案的三无状态;一方面虽然自己达不到却又固执地要求学生的写作达到作家都难以企及的立论深刻结构严谨语言精美富有韵味的无懈可击的完美境界。不看社会对写作的需求,还在那里单相思的要求学生写出“两句三年得”“捻断数茎须”式的“田园牧歌”类的不厌百回读的富有情趣意韵的好文章。把对极少数作家诗人的理想写作目标拿来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孩子,其结果自然碰得头破血流,事与愿违,反差巨大,师生都苦不堪言。
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都已经根据社会发展和语文演变的现实在改变观念,将写作改称为“表达与交流”,说穿了将过去的作文看作是今天的用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来与人进行的一种交流。我们不能够再用传统的文章观念来约束甚至毒害学生,还在那角落里坚信“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使得学生一说写文章就两股战战如履薄冰诚惶诚恐自己不敢随意落笔,使得学生对用笔来表达来与人交流产生出一种弥久越厚越沉重的恐惧感。
写作是一种历练,是对学生学习阅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整理,是对自己思考问题的纷繁思绪的一种梳理。今天的社会对文章的要求就是说清楚。如果还有余力,则是站在受众的角度有条理地说清楚。这就要求我们的写作教学要依据21世纪的语文教育需求发展,进行写作意识的培养。要将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写作要能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要做到对自己的言语负得起责任来,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根据低效甚至无效的作文批改现状,国家就在语文学科的法定文件即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标中明确删除了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要求,具体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修改好自己的作文。”这样,我们就有一定的时间来思考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基础的学生用笔来进行的表达与交流的大计划中如何安排进有效指导的小项目了。
想要等待国家给出一个全国适用的写作教学规划,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绝对等不来的,何况学生的写作基础千差万别,还是自己动脑筋制定出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有效的可行的预案,或三年四年的写作教学计划吧。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动。
第十章
不信东风唤不回
——复习备考的观念态度及作用方式
生米煮成了熟饭还能够加工吗,语文完全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最后的备考能够有所作为吗,语文连请家教的人都没有最后的复习阶段还能够有所指望吗?
是的,语文由于是母语教育的学科,再加上又是学校教育中开设时间最长课时最多的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早已经不是其他学科尤其是其他自然科学学科那样进行具体直观的线性的知识教学和一定的直线推进为主的课程了。和一般的学科相对,语文既不是如生物地理般侧重纯知识性的,也不是如器乐球类般偏重纯技能型的课程,而是无所不包的综合性极强的难以框定边界的学科,是至今的学科性质都难以界定厘清的学科。因此,大家发出如上的感叹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但是,是不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学生最后一个阶段的语文复习备考中就无所作为了呢,就心甘情愿将语文学科的课时拱手相让于其他学科呢?
当然不是!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在这最后一个语文学习阶段,我们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首先,我们面对结束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甚至是一生中将不再继续进行专门的语文学科学习的绝大部分高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对其九年的学校语文学习或十二年的语文学习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将这些年来的学习内容分门别类的梳理一次,以提高学生对母语学习的自觉反观,提高对祖国语文的理性认识。
其次,学生在过去九年或十二年的语文学习中,接触过积累过不少的感性内容,其数量也是不少的,我们在学生告别初中或告别高中学校语文学科学习的时候,将这些感性的积累点化为规律性的认识和质的飞跃,从朦胧走向自觉,去有意识的指导今后的言语实践,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有的职责。
再次,对于学生过去语文学习中的差欠缺漏,对已经显现出来的语文能力弱项,我们应该利用这一阶段宝贵时间进行补习,进行补练,让学生在复习备考阶段尽其所能的弥补一些缺陷,增强一些能力,少带走一些遗憾,有什么不好呢?
以上这些认识是超越特定时空里的所谓中考高考的,就是站在中考高考的角度想问题,也是应该的啊。试想自己的子女要参加中考高考,我们自己又有一个什么样的期待呢,难道希望自己的女儿考得差一些吗?现在的中考高考都是相对最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考试,我们自己不也是通过这样的考试才慢慢走出来的吗?作为绝大多数远离钱权二字的老百姓,大家都不愿意倒退,都不愿意回到十年浩劫那没有考试推荐上学的时代。
中考高考是面对很多人的选拔性考试,其间必然会有他自身的要求与局限,我们要熟悉这些考试的规律,明确这样性质的选拔性考试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熟悉考试的内容项目,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就能够取得可喜的进步。万万不可脱离实际的去盲目追求高分与满分,超越客观实际去折腾学生去折磨自己,到头来原有的底线保不住,能够到手的成绩都可能丧失。这就是会的不要丢失,阵地要能够坚守,在战略上要有自己的应该坚守的基本阵地。
中考高考是相对比较全面的高要求的选拔性考试,要依据考纲和历年的试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备考。对多数学生还要逐步引导,让其在战略上有清楚的放弃意识,即对那些再努力也办不到拿不到分的试题,在备考后期要有战略放弃的胸襟,对那些通过努力能够到手的内容要能够百战百胜永不出错。
中考高考又是有很强规律性的考试,考虑到众多参与的人数,稳定性是非常强的,变化是非常小的且是大家可以承受可以接受的,一旦过分变化会引来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该尽量使用原汁原味的高考语文试题或中考语文试题进行或批发或零售式的训练,不要去轻信小道消息,不要去使用自吹自擂的所谓有信息的模拟试题,以防搞乱了自己的阵脚,扰乱了学生的备考心理。
中考高考复习备考的知识复习、能力训练、试卷讲评三种主要的课,都需要改变观念让学生继续成为备考学习的主人,要坚持多数已经会的不讲,没有歧义异议的不讲,学术上有分歧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内容不讲。要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以新的弥补、新的点拨和新的方法,要坚决杜绝按部就班的炒成饭,或者漫无目的的来一通超越承受的狂轰乱炸。
在21世纪的语文复习备考,不能够再采用农耕社会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野蛮落后的方式进行了,应该采用素质备考、科学备考、智慧备考。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的能够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有了正确的战略把握和敬业的备考心态以及扎实有效的阶段推进,不信东风唤不回。
尾声
莫愁前路无知己
——今天教语文还得带着问题上路
语文学科理论要自足要圆润是很难的,要想把语文教学的问题解决得很透彻很圆满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我们的语文学科犹如一辆在泥泞路上跌跌撞撞艰难前行的承载了太多希望太多功能的大车,还得靠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的拉着它,步履艰难的永不停歇的往前走。
不必硬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事业,那样反而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就看做一种职业吧。一种值得珍惜的职业,一种自己已经熟悉也难以在短期内另寻其他工作的职业,一种天长日久已经逐渐产生了一定浓郁感情的职业。
作为职业就得有职业规范。然而,我们的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很多职业都没有什么职业规范,全凭自己的职业良知在那里干活,凭借自己做人的底线在那里干活。只是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期待有追求,希望经过自己教育的学生,语文知识更多语文能力更强语文素养更好。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学校每一天都要开门,学生每一天都要上课。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尽管等不来语文学科问题完全解决的那一天,我们也得走上讲台开始每一天的语文教学,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孩子播撒下语文学习的种子,催生出语文学习的兴趣,培植出语文学习的足以造福一生支撑一生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充满语文潜质素养的参天大树。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不完美的教学旅途中寻求具体项目的具体阶段的完美,带着遗憾不断调整与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修正与更新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念,不断从学生的实际发展与实际需要出发来校正与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断参与着学生今天的颇富时代活力的语文学习,不断分享自己学生的语文学习的阶段成果,渐渐的,自己也会变得热爱语文热爱语文的教与学,热爱自己的教学生涯,热爱起自己的职业生活来。
守正创新,不轻易被蛊惑,不轻易被忽悠,不轻易被裹挟。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新的口号新的理念新的所谓的课题满天飞。对这些光怪陆离色彩斑驳的东西,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真正弄明白了才作用于自己的学生,任何取巧的技法任何没有理解的理念,都有可能将自己陷入尴尬的困境。坚守得住自己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是一种有见识有底气的标志。那种随意西东也随便南北的人,成天满天飘不断追逐时髦与新颖的人,不断靠包装来粉饰自己的人,是缺少基本的判断能力鉴别能力与学习能力的人。到头来不仅语文教学难以成功,就连自己职业的最后家园也会丢失。
对语文胸有成竹,不为某一次某一年语文考试而累而偏离语文这艘大船的航向;对学生满怀期待,不为某一月某一周的挫折变化而丧失语文教育的爱心。尽管语文学科还有诸多的问题,我们也一定能够带着问题上路,不断获得语文教学的新感悟新收获。
莫愁前路无知己,有德不孤。与我们一样在孜孜以求在努力实践在苦涩探索语文教学的志同道合者,在城市在乡村,在课堂在校园,在报刊杂志上,在博客网络里,真的,还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大有人在!
2009年11月8日 于海岸居
全书28万字 前言及各章导语重贴至此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