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年危机该如何自救?精明人都从这5点分析,尽早做准备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但是35岁以后,面临的中年危机却把我伤的体无完肤”——《黄金时代》。
01 我,40岁,失业2年,没有找到工作,现在在送外卖
宋霞是和我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虽然她是个女生,但从小酷爱英语和数学,一直是都是班上公认的学霸,大学毕业后就进了国内一家知名的K12课外培训公司,光荣的成为了一名“课外培训老师”。
前几年,因为各种原因,宋霞所在的部门同事,一个二个接着跳槽,都说跳槽后工资待遇都飞上了另一个层次,越跳槽越能给自己“镀金”。
于是宋霞也开始“随波逐流”,几乎每隔半年她就会跳槽一次,最多不会在一家公司干满一年,确实,这几年K12教培行业竞争激烈,每年都有很多新公司成立,甚至不少公司为了在市场分一杯羹,还放弃原有业务来转型做这块。
因此,像宋霞这样的员工,每次跳槽工资都会有所增加,加上教培老师的工资本来比其它行业高,在她工作第3年的时候,就已经年薪30万了,而那时我们很多同龄人才月薪4000。
然而最近两年,不知为什么再也没有听到过宋霞的消息。直到不久前碰到另一个同学,聊起后才知道,宋霞这两年遇到不少麻烦,过得不太顺。
原来,宋霞在前两年,又一次跳槽,可这次情况完全和以前不同了,这两年,K12教培行业遇到了滑铁卢,资本连续出逃,国内几个龙头上市培训公司都接二连三开始走下坡路,不仅股价下跌90%以上,还大批量裁员。
一直只顾跳槽,对其他不屑一顾的宋霞,自然而然也在公司的裁员名单。宋霞离职后,本来以为会像以前一样,很快就能找到下家,但是这次事与愿违了。
很多中小培训公司要么倒闭了,要么已经在转型其它新兴业务,而像宋霞这样的“老人”,对老旧的K12培训知识和业务非常熟练,但是对新兴行业和业务则非常陌生。
她投了很多份简历都没有收到面试的通知,即使有公司承诺可以面试的,也是收入大降,而且工作强度和风险都暴增,自然谈不拢了。
宋霞也考虑过主动降低要求,打过电话和上门找过一些公司,可人家都说她年龄超过35岁了,公司转型的储备人才只要应届毕业生,和有新业务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士,就算她少要钱也不能要,这是公司年龄的底线。
就这样蹉跎了2年,高不成、低不就,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要不是仗着有前几年存的钱和老公的资助,估计她早也撑不住了。去年年底,宋霞也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先找了一份外卖员的工作,暂时缓解一下燃眉之急。
02 为什么突然出现中年危机的话题?
中年危机,为什么从前没有听说,这两年突然火了这个话题?我认为这个现象一直都存在,主要原因:每个舒适的工作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每个红利的风口行业,也都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这里我就不详细讨论为什么一些行业会遇到危机,这点前几年聪明的资本早就给出了答案,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
不过,回到中年危机本身来看,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被裁的大龄职场人,都是平时习惯了舒适,而且大多还在干最基层岗位,不知道竞争是什么。只要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很多人就会发现自己原来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
在行业出现利空的背景下,很多老员工成了螺丝钉,不仅能力单一,还很一般,但工资比市场上两三个人加起来还多,这时候,如果你只是还在吃老本、做老业务,和刚毕业的学生水平一样,甚至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请问这个人有啥用?还能有什么潜力?
因此,即使没有行业利空,但前些年像宋霞那样不断跳槽,把工资水平拉上了天,靠着一定经验和资历,薪水远超刚毕业的新人,但业绩差不多,后期能力却远远跟不上了,同时完全不能接受降薪,那企业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
03 所谓中年危机,也是大多数人真正的觉醒时刻
大多数人觉得,35岁之前还不成功,就来不及了。35岁,俨然成了职场“生死线”,引发无数人焦虑,仿佛一到这个年纪,一切都在滑坡,索性没了初心,也失了人生的希望。
但是,在我看来,更多的人都是暂时还没认清自己而已,从社会发展的本质看得出来,绝大多数的职业,其实55岁才是其事业巅峰期。
比如说医生,没有30岁你可能连主治医生都当不了,只是一个实习生。才独立接诊5年这辈子就结束了,可能吗?类似的还有律师、工程师、设计师等,基本都是30岁之后才开始能独立干活。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什么很光鲜的职业,那也有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能认清自己是个普通人,不好高骛远,能真正自我觉醒,那你也不会有中年危机。
很多人一旦超过多少岁就找不到工作的言论,是不符合逻辑,也没有任何根据的,因为多低的工资都找不到工作,这本身就违反经济原理。
一定会有追求性价比的资本家出现,专门收拢这批超过自以为在中年危机中,要求低价的老员工,这反而可以用超高的性价比击败一切竞争对手。
04 人到中年,要学会投资和资产配置
我以前写过类似的文章,如果你35岁之后,收入来源只有工资,或者你找工作还在只靠简历的话,毫无疑问,你的规划是失败的,你之后的路很容易越走越窄。
打工者通常会有这样的思维,我干多少活,就拿多少工资,干多大的活就拿多大的钱,干得多或贡献大,我就多赚点。
但现实是,只拿工资的日子会越过越难。不出意外,你的工资收入增长,绝对赶不上消费需求增长。你自己回忆一下,如果你现在二十多岁,拿着几千块的薪水,有事没事还能去旅个游,散个心,毕竟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但你一旦过了40岁,心境就不一样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日常开销巨大,没胆量月光了,因为得省下钱给孩子搞教育,父母医疗费也得考虑存一笔,甚至还得考虑买车买房,孩子越来越大,存款有几个0才够花呢?
因此,工资只能替你解决一些暂时性问题,但在长期问题面前,工资是无力的。一定要学会做好资金的多元化配置。
第一,股票、基金的配置
为什么我们看好股票市场呢?
大家知道,一个成熟的金融投资市场,比如,欧美一些投资市场,是比较成熟的经济体了,其实股票的配置比例是要远大于房产的;因为股票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上市公司的整体实力和盈利能力;而在中国目前是相反的,民众在房产投资上的比例,远远高于股票市场。
而2020年后,咱们国家各方面出台的,明显是希望做大做强股票市场,而降低房产的投资,现在已经能看出,房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十年,应该更看好股市。
但是,无论什么金融产品,最好都交给专业人士来配置,比如股票或基金,能交给靠谱基金配置,就不要自己瞎炒。
美国普票投资市场,散户很少的,都是机构在玩;基金才是市场上的主流玩家,你要相信他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一定比你更上游。而大多数散户,都在信息链底层。
第二,“人情投资”的资金配置
富人们普遍对花钱的态度是:绝对不会乱花一分钱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他们舍得花钱的东西都是他们认为有价值的。
富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让别人欠他人情,其实欠人情也是人家的投资方式之一,就像“教父”里的老维多,以及深受教父启发而写出的“流星蝴蝶剑”里的老伯,都喜欢帮助别人,除了感情外,不失为一种投资。只是这个回报不一定是现在,也有可能是未来。
当你的人情投资到达一定量的时候,就非常利于你去做资源整合,简单说,就是你能尽可能多的在外面接到订单业务,然后把业务和能干活的人联系起来,促成交易,赚取利润。
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有钱人,都不是技能过硬的人,而是懂得寻找资源并整合资源的人。
05 面对不确定的中年危机,要投资自己成为一个多元化人才
随着“老龄化”越来越普遍,法定的退休年龄也因此做出调整,未来一个人读完书后可能会有五六十年的时间都在工作。人到中年,想不出局,只有出众。
中年失业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除了年纪,什么都没有,还什么都不想学。以前的人只要选定了一个方向,他们就会坚定不移朝这条“单行道”走下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在传统社会条件下,人们可能会从事一种职业,一直做到退休。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进入了移动互联,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给了人们尝试新职业的机会。
但同时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当你没有与竞争对手抗衡的能力,你就失去了竞争资格。
所以为了避免被淘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现有职业的同时,还会培养副业的能力。做一个“两条腿走路,多种能力兼备”的多元化人才,才是牛逼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其实每一种危机里面,有危也有机,其实很多人的职业危机、中年危机,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他们很多人其实不是甘心于一辈子领薪水的,他们只是喜欢等机会,喜欢等到一个可以翻身的机会,他们永远在等天上掉馅饼。
但是,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天永远都不会到来。为什么你等待的机会永远不会到来?
因为等你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的时候,机会早已经被那些趁着一切并不明朗就冲进去的人瓜分干净了。真正的好机会,永远都存在未知中。
所以,最后能真正翻身,实现逆袭的人,他们考虑问题的过程,一直是这件事我一定要做,自己哪不足就投资自己哪一点,缺什么东西我去想办法去争取,而什么都做不起来,一直在危机边缘徘徊的人,他永远在等待那所谓的时机成熟。
欢迎关注公众号@彪悍猫先生,资深媒体人、设计师,从思维到技能,只写最接地气的逆袭干货,让你一路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