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进养老院,城市和农村的失能老人该怎么度过晚年?

在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要不要将失能老人送往养老院将会是越来越多家庭要面临的两难选择。

送,老人将离开家庭,他们拿什么填补思念?子女怎么样履行孝道?

不送,老人在家能否得到专业舒适的照顾?子女们怎么样平衡时间与精力?

暖通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于涛选择从事风马牛不相及的养老行业时,就开始以全新的思维去探索兼顾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专业养老机构模式。

请听这位曾经中国养老行业“学历最高,年纪最轻”的院长的演讲,一起走进“老人们的幸福时光”。

晚年的幸福不应太“远”

于涛

成都益多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

胖哥和陈婆婆的故事

十年前的夏天,我在一家养老院做院长。

这是陈婆婆,她是被儿子送到我们养老院来的。她的儿子很胖,我们都亲切地叫他胖哥。陈婆婆站在我们办公桌面前看儿子给她办手续,我看见婆婆满脸皱纹的脸上眼睛都红红的。

胖哥告诉我,婆婆八十多岁,平常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在家,但是前不久婆婆一个人在家摔了一跤,她现在只能依靠拐杖走路也无法自己照顾自己。胖哥多次劝说让婆婆到我们养老院来,婆婆很无奈就来到了我们的养老院。安顿好婆婆,陈婆婆非要拽着儿子送儿子走,她从房间走到了养老院的门口,就在儿子转身离去那一刹那,我看见陈婆婆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下来了,她告诉我说:“老了,真的就没有用了!我想我再也回不去我那个家了。”

胖哥很孝顺,经常到养老院来看婆婆,帮助她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有一天护理员跑过来说陈婆婆摔倒了,我急忙跑出去看,看见我们的护理员抱着陈婆婆坐在地上,我们急忙把陈婆婆送到医院,胖哥赶来的时候,听见医生说婆婆是因为情绪比较激动引发了中风,可能导致她下肢瘫痪,胖哥听到这句话后拍打着自己的胸口,不断地自责和后悔,原来他今天到养老院来交费,婆婆听说过后以为儿子要来看她,但是胖哥是因为有事着急走,就想着下一次再来看婆婆,所以他交完费后就走了,婆婆在房间等,结果没等到胖哥过来自己就拄着拐棍往外走,当走到门口听说儿子已经走了,婆婆情绪非常地激动,然后一下子就坐在地上就中风了!

等我老了,一定不要去养老院

很多失能老人因为家里边无法照顾,就会被家属送到养老院去,子女的探望是老人跟家的唯一联系。我们养老院有一位李爷爷,他每天都会准时地出现在我办公室门口,他就希望能够看到我一眼,他总说我长得很像他的小儿子,他看一眼他自己都会觉得心安。

我们的一般养老院大多都离城区比较远,而我们子女到养老院来探望老人在路上要花费将近两个小时;而每一次过来跟老人相处的时间平均也只有1.5个小时;每次儿女到养老院来探望基本上要四十天才会有一次;百分之八十的老年人是不会有朋友到养老院来看望他的。

每个老人都有一个原生的生活环境,身边有子女,有老伴联系着亲情,有亲属,还有我们一起生活过的朋友,这是一种友情的支持,当然还有我们生活过的街道和小区,这些都承载着我们生活的记忆。

当我们的老人被送到养老院去,老人离开了他原生的生活环境,孤零零地就到了养老院,这个时候他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孤独,还有一种就是无奈。

我相信很多人都去过养老院,每个人走出养老院的那一刻,在心里边都会告诉自己说:“我老了我一定不要这样!”但是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能不能让我们这些老人回到我们原生的生活环境里面去养老呢!

把养老院开到家门口去

所以两年后我离开了养老院,我想把我们的养老中心开到城区去,开到老人的家门口去,于是我们成立了我们的品牌“花甲年华”,在社区里面开设失能老人的照护中心。

当我们第一个中心开业的时候,我们迎来了第一位夫妇就是常大爷跟彭婆婆,常大爷跟彭婆婆都八十多岁,婆婆是属于老年痴呆症一直以来都是爷爷在照顾她。爷爷这几天心情不是很好一脸的疲惫,他告诉我说:“这几天儿女都在做他的工作,希望把婆婆送到养老院去,还推荐了好几家养老院,我说我坚决不同意,因为我知道如果把老伴送出去了,我估计我就再也看不到她了。”

我们的养老中心离他的家只有一条街的距离,就在他的家门口爷爷非常地开心,常爷爷每天都会到养老中心来看婆婆,他自己也开始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早上起来有时候去打打太极,自己的身体也会越来越好。他每天上午会到养老院两个小时,下午到养老院来两个小时,目的就是陪婆婆一起说说话。虽然婆婆是老年痴呆症,但是我们发现当爷爷跟她讲故事的时候,爷爷哭的婆婆也会哭,爷爷笑的婆婆也会跟着笑,每当看见两位老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在想这就是一幅唯美的爱情故事的画面,因为我们老了都希望有这样一个伴,陪着我们走完这一生。

常爷爷的儿子跟女儿每天下班都会到养老中心来看望婆婆,有时候还带着他们的同事甚至朋友到养老中心来,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会到中心来做志愿者。

当时我们也非常地好奇,因为在原来的养老院很少看到有子女带着自己的朋友来看老人。我们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这么做?”他告诉我说:“这样做我并没有遗弃老人,因为他就在我的家门口,反而是说我把他送到专业的机构接受专业的照料,这样的话让老人能过得很舒服有尊严,而我们自己也不会被别人所谴责。”我们养老中心的老人非常幸福,因为到我们养老中心来的子女看望老人基本上是按天算的,而在原来的养老院老人看到子女基本上是按月来。

失能的张叔叔为什么会打人?

史阿姨有一天到我们养老中心告诉我说,她想把她的老伴也送到养老中心来,她的老伴张叔叔属于小脑萎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史阿姨比较担心,她说张叔叔会打人!我们听到这句话时非常犹豫,但是看到史阿姨这种状态我们很想帮她一下,当张叔叔送到养老中心过后我们发现并没有出现打人的情况,我们一直非常疑惑。

直到有一天史阿姨非常早地到养老中心来,她想帮张叔叔穿衣服,后来张叔叔又打了她,我们这时候才发现,原来张叔叔打她的原因是因为史阿姨把他弄痛了。因为张叔叔不能说话,所以他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告诉史阿姨:“我们给张叔叔穿衣服,我们会先告诉他,张叔叔!我们要给你穿衣服,我们要先把你扶起来,然后借助我们腰部的巧力会把老人扶坐在床前。当张叔叔被我们扶起来的时候,张叔叔自然地伸出了右手,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他应该穿衣服了。”

史阿姨看到这一幕情绪非常地激动,一下子抱着我哭了起来,她说:“我照顾他五六年受尽了委屈,他一直打我,我觉得是不是他不想要我了?我们过了这一辈子是怎么过来的,他也不知道了?如果没有今天,我永远都不知道是为什么?我永远都会自责以为他不要我,不爱我了!原来是我自己把他弄痛了让他受罪,其实我也受罪。”

怎么照顾失能老人?

像这样的失能老人的照顾带给家庭很多的困难,老人的子女在照顾他的时候都非常地感到无助。有的卧床的老人本来他可以坐在轮椅上,有的应该出来逛的老人却一直窝在屋里,有的老人可能一周也洗不到一次澡,当我们老人想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儿女把电视打开,可能在旁边玩自己的东西,但他并没有看到老人对电视的节目是否感兴趣,特别是对一些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来说他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个画面,而根本就没有思想上的互动。

我们鼓励更多的照顾失能老人的家属,去学习护理技能,我们专门成立了一支队伍,专门去帮助这些家属学习基础的护理知识。很多老人其实在家属照顾他过程中,他感觉到痛,他能说但他不愿意说,他知道自己已经是家里边的负担,当他讲出说把我弄痛的时候,他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因为有的老人可能就是因为照顾不周导致他重病在床。

我们在社区成立了两家社区的护理中心,同时也建立了十三个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们期望是说能够把我们的养老中心,开到更多的失能老人的家门口去,让他们能够得到照顾。同时迄今为止,我们帮助了三百多名失能老人的家属,让他们学会怎么去照顾老人。

农村留守老人谁来照顾

在我们筹备开第二家店的时候刚好雅安芦山地震。我们是在汶川地震之后参与过灾后重建的服务,当然我们服务对象仍然是我们老年人,我们也是在汶川地震之后创立了我们自己的公益组织叫做“益多公益”。

记得有一次在探访老人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七十多岁的卢爷爷,他腿上犯有风湿病走路非常地慢,我们扶着他回了他的家。当我们进到他家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真的是惊呆了,在我们进入到他的房间那一刹那,迎面扑来的是令人作呕的味道,整个房间里又脏又乱还有苍蝇在飞,床上躺着一位婆婆大热天还裹着被子睡觉,婆婆倒是很热情还招呼我们坐下。

我们给卢爷爷说,我说我们是志愿者,我们想帮你清理一下你的房间帮助一下婆婆。我们把房间清理后带着婆婆又去洗澡洗头,把她扶坐在椅子上给她梳头,当梳完头的时候婆婆告诉我,能不能帮一个忙?她说:“用你们手机拍一个照片,我想看看我现在究竟是什么样?”

卢爷爷看到我们这么做对我们也亲近不少,我们在聊到地震的时候,卢爷爷告诉我说地震来的时候他都没有跑,我很好奇!我说难道你不怕吗?他说不怕,如果房子塌了真的把我们埋了,那就真的好了!

很多老人在农村失能之后他会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家庭的压力,大多数的老人都是留守,子女长期在外,老人最大的一个幸福感来自于哪里?就是他的子女的看望!甚至说子女的亲情连接,这就是当老人在农村失能之后他的寿命是远远低于城市老人。

我记得我爷爷在去世前也是卧病在床。我们本想把他接到城市里面养老并照顾他,但是我爷爷不干,他说落叶一定要归根!于是我们只能花钱请我们村上的亲属或好友们帮忙照顾我爷爷一直到他去世。

于是我就在想,农村缺乏像城市一样养老的资源,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方式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跟城市老人不一样,我们农村的老年人,他本身就生活在自身的原生环境,但是他的子女进城了,甚至在城里安家了,他缺少了这一环,缺少了亲情的链接。我联想到我爷爷的故事,我想能不能让我们的老人实现互助,用这种方式让我们村上的失能老人,能够得到帮助。

在农村,让老人照顾老人

于是在友成基金会和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我们在农村尝试一种“活化老协、互助养老”的模式,我们找到我们大板村老年协会的张会长,告诉他们我们的想法,张会长跟所有的理事们都是很有这个热心,想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他们感到很无助,因为他们没有资源更不知道怎么去做?

于是我们成立了我们的“老年协会议事会”,组织村上的老年人加入我们协会,在村上来开展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特别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老人在这个时候他都希望我们活动搞到很晚,因为他不想一个人回去面临冰冷的房间,我们的老年人有孤独感的时候会觉得对生活没有希望,我们去劝导他可能并不一定效果很好,但是通过老年协会组织的活动,会发现他身边的老人有同样的情况,他同样会开导他说:“你不用担心,因为我的孩子也没有回来,我们同样可以活得很好!”

我们老年协会还组织年轻的老人还有妇女,组成一支志愿者队伍,然后我们对他进行培训,让他们获得一些基础的护理能力。当我们的老人住院的时候,老年协会就会让我们的志愿者轮流去医院去看护他,当我们的老人需要照顾的时候,我们老年协会的这些志愿者都会到老人的家里。

有句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而我们的老年协会让我们的近邻变成了近亲,很多老人的子女都打电话给老年协会感谢老年协会的付出,他们愿意付钱来购买我们老年协会的服务,希望我们能够持续地去帮助这些老年人。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在农村帮助了十二个村,服务了五千多位老年人,帮助三十多位失能老人。农村因为它缺乏资源,光靠我们这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今年成立了“中国乡村助老服务网络”,我们希望去号召更多关心农村,更多愿意到农村去做服务的组织或个人,参与到农村养老的服务中来,去解决和探索农村养老的问题,去满足我们农村老人的生活的需要。

说到养老,我们根本就不缺专业的技能,也不缺先进的设施设备。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孝道是“百善孝为先”,说明了我们中国人养老的特殊性。

我们中国的老人在老了的时候不愿离开家,他希望跟自己的老伴,子女在一起,希望跟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一起,也希望跟乡里乡亲在一起,他希望生活在完整的原生环境中,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幸福的源泉。让我们老了的时候感到幸福,也才能让我们幸福的晚年,不会太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