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艾灸后出现灸痕水泡,可判断出体内湿热情况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艾灸后出现的灸痕、水泡,可判断出你体内湿气的严重性!

看艾灸灸痕,判断寒湿轻重!

大部分人做完艾灸后,很少会去注意自己的灸痕。但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艾灸后几乎总会留下一些或浅或深、或浅黄或紫红的灸痕。

其实体内寒湿轻重,通过灸痕就可以判断的:

1、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出现大面积积黑紫印迹时,则表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发紫伴有斑块: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呈散紫点,深浅不一:表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4、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5、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6、呈鲜红散点:通常在背部大面积出现,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

7、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温邪。

8、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9、水汽、水珠: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10、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应;水肿水汽过多者,揭示患气证。

11、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建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淤症。

12、皮色不变,触之不温:提示患虚症。

13、汗毛耸立:风、湿、寒均重。

观察灸泡颜色,辨体内湿气情况!

很多人在艾灸的时候,通常也会灸出水泡(这里的水泡不是烫伤)。实际上,灸泡的颜色不同,说明体内寒湿情况也是不同的。

下面就来教大家一下,如何通过灸泡来辨别你体内湿气的轻重。

实际上,艾灸后如果出水泡,说明你体内湿气较重:

如果水泡是无色的,说明是寒湿。

如果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郁热的表现。

如果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

水泡出现后,一般会有轻微疼痛感,有的人则没有任何痛感。

其实,遇到水泡后,不用害怕,不用担心,也不用考虑说要停灸多久,大可以继续在水泡的位置施灸,数次后水泡就会自行溃破。

溃破后,仍然可以继续施灸,直到结痂。结痂后,还可以施灸,这时会有液体状的物质从痂体下渗透出来。

事实上,以上的种种表现均为艾灸后的排病反应,而流出来的液体状物质也大多为人体瘀滞的废物,这些废物的不断流出,会加速身体的康复。所以,艾灸出现灸泡是件好事!

提示:灸泡出现后,也不会化脓,所以一般不需要消炎药水消毒。如果盲目消炎,反而是画蛇添足。此时应当相信你身体的自愈能力。不久水泡破裂后,就会很快结痂,基本上不会出现化脓发炎。但是患者伤口如果接触了不干净的物质或在不洁的环境中活动,那就另当别论了。

艾灸后皮肤瘙痒,体内有风寒湿邪!

除了出水泡,还会有灸友艾灸后感觉灸过的部位发痒,有的还会伴着出现疹子,瘙痒难耐,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体内有风寒湿邪。因为,艾灸可以帮助人们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其中有一部分会通过皮肤外排出去,这些排到皮肤上面的毒邪就会刺激到皮肤,导致皮肤发痒。并且毒邪在排出去的过程当中,皮肤上面就会出现不同症状的疹子。这就是常常说的排毒以及排病的反应。

对于这种现象,只要可以忍受,我们就不用理会。如果不能忍受,我们就需要暂停艾灸。

1、有些患者瘙痒难耐,甚至可能会流黄水,越是骚痒,证明毒气越重,对患者的血液以及器官存在更严重,那么大家艾灸的时间可能就需要久一点,千万不能太过焦虑。

2、当然有的时候痒得非常厉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消失,那么也可能是对艾灸过敏,这样的话这些人就不适合继续艾灸了,不过这类过敏体质的人,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3、艾灸后瘙痒如果频繁发作,那么证明体内的寒邪比较严重,艾灸的热量还不能完全攻克寒邪,并且经络还没有完全疏通。

在体量上仍然会表现出骚痒、红疙瘩的症状,体寒重的人在艾灸过程当中会频繁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自己也属于这种人群,那么我们就需要有耐心坚持下去。

实际施灸过程中,会有不少灸友发现自己灸后瘙痒难耐,其实这大多是因为病气外排,瘙痒的程度非常剧烈,那么证明人们体内的寒邪之气比较严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会得到缓解,除了那些过敏性体质的朋友,对艾灸过敏,那么这时就需要立即停止施灸。

说到底,艾灸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去风去寒去湿,提高正气,增强免疫力!而关于灸后的种种不适,只要我们足够了解,就完全不用担心和惶恐!

02

艾灸后皮肤起红疹,是过敏还是排毒?

部分人做完艾灸之后,会出现皮肤瘙痒、起红疹子的现象,每当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大家心里就不免产生怀疑:这是过敏还是排毒?

其实,做完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这是艾灸在身体里起作用了。从中医角度来说,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的痒、肿、泡。

艾灸之后,阳气渗透进入我们的体内,肝、脾、肾之阳气得到有效补充和恢复,功能加强,排毒和自愈能力加强。身体与病邪有了抗争的势力,使得病邪被赶出内脏、血液和其他组织器官而走出皮肤。因此,在排出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症状的疹子,这就是中医的排毒、排病反应。

还有其他西医所说各种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等,都是湿邪为主的风邪、寒邪团伙,流窜搞破坏导致的各种皮肤病,有的瘙痒难忍,有的疼痛难受,有的流黄水,有的干燥起皮。因此,越是瘙痒,说明毒气越重越深,对内脏、血液、器官损害越严重。

病邪能深入到这种地步,也可以判断病邪进入已久,可称之为“年深固疾”之病。而往往此类患者还比较急躁,既然“年深固疾”,那就要给艾灸一段时间,给身体排毒一段时间,着急不得。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体内有任何病邪,人体自己先要通过皮肤排出,能排到皮肤的毒素,其实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

中医讲:“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先受制于内而后发于外”。只要能发出来,此病一定能痊愈,这就要看患者能否给病邪排出的机会,能否坚持到病邪完全排出。

在《明疮疡痛痒麻木论》中有这样两句话:“若人质肌肤附近火灼则为疮,近火则痛,微远则痒。痛者为实,痒者为虚,非为虚寒之虚,乃火热微甚之意。”其中,拿人与火的距离说明痛和痒的关系:痛了,那是因为离火近;痒,那是因为离火远。因此,“出疹”,是因为虚,不是身体虚弱,而是“火力”不足,也可以理解为阳气温煦得不够。

《内经》中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医宗金鉴》的外科心法中也提到了:“诸痛疮疡,皆属心火。”而中医有“心肾相交”的说法,心在五行学说之中,属火,火中之阳下降至肾,便能温养肾阳;而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关怀,把自己过盛的东西,传递给对方,恰恰平衡了对方的不足。

也就是说,阳气,尽管先天藏于肾脏,后天也由此生成和升发,但是肾阳的本原,却来自于“心”,当然不是解剖学里的心脏,而是中医所说的“藏神”的心。就好比地球的温暖,其实是来自天上太阳的恩赐。

其实不说火,就说冬天,在外面被冻得凉凉的皮肤,回到家里,在换衣服时,皮肤裸露在暖气中,许多人就会出现“痒”的感觉,很轻微,随着体温的上升,痒也慢慢散去。

中医认为,睡眠是养阳的最好办法。我们多留意会发现,睡眠好的人,相对显得年轻有活力,皮肤也往往不会出现大问题。因此,艾灸后皮肤起红疹,是身体在排毒,大家不用过多的担心。

灸后治疗加重:

1、有时治疗后原发疾病有加重的情况,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治疗过程中的排病反应是治疗效果的前奏和标志。

2、在疾病未愈时经常易出现这种情况。此时病邪在体内不会轻易出来,通过艾灸治疗,可激发正气,正邪之间进行拉锯战。

有时邪气占优势,疾病会加重,正气占优势时,疾病会减轻,一般排病反应越强烈,治疗效果会越显著。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被赶出体外了,疾病就会痊愈。


文章页面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