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遇到,就是一种幸运》
几天前,心情不好,学校正在举行教师趣味运动会,我坐在操场的草坪上看着远处的同事们欢声笑语。突然,三个学生来到我身边坐下问我:“老师,怎么看你的情绪这么低落呢?你怎么不过去呢?你要是过去了,我们全体同学都能给你加油的。”我转身一看,是三个平时学习不怎么好的学生,也是三个经常被我批评的学生。那一刻,我突然心里一暖,觉得很感动。
一年多了,这些孩子还是慢慢地在被我感化着。从一开始对我的不理解,背后偷偷地骂我,到逐渐的理解,从开始对我避之不及到现在跑过来主动问好,甚至因为高一的学生骂我要去揍他们替我“报仇”……回首望去,真的让我唏嘘不已。
每接一届新学生,心中总是充满了憧憬,希望能够多分到几个“好学生”,“坏学生”越少越好,最好没有。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年,觉得班里一个“坏学生”也没有,真的好喜欢他们,现在想想,那是因为自己刚毕业,突然有了自己的学生,喜欢还来不及,哪还分什么好坏。慢慢地教的学生多了,就发现班里有“坏学生”了,其实不是有了“坏学生”,而是自己的心态变了。十几年过去了,似乎又觉得没有什么“坏学生”了,大概是自己的境界又变了吧。
想起了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开始看学生,没有好坏,那是因为真爱;中途看学生,有好坏,想要“因材施教”,实际上是看学生有了分别,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有了分别心;而教育的最终境界,最终是“有教无类”,看到学生都是可教的,自然就没有了好坏。而从第一重的非理智的“无分别”成长最后理智的“无分别”,中间就需要太多太多的功夫了。
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三乐之一。当老师的,很容易把这句话理解得无限狭隘。总觉得“得天下英才”就是把天下最好的学生都弄到自己的麾下,然后与捡了一批“混蛋”学生的同事或同行们竞争,再笑呵呵地看别人被自己踩在脚下的狼狈相,简单地认为,这就是当老师的乐趣。
所以,很多老师就把心思放在“得天下英才”上了,怎么撵走班里的“害群之马”,怎样把别的班里的好苗子挖过一棵来,如何在分班的时候抢一个高分学生过来,就成了他们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的事情,而后面的“教育之”仨字,倒成了摆设。忘记了老师的本分,忘记了自己的职业良心。
美国教育学家帕克.帕尔默说:“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我们有幸成为一名老师,有幸此生教到这么多学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这种相遇,并为这种相遇而欣喜。茫茫人海,只有你成了他们现在的老师;人海茫茫,只有他们成了你现在的学生。真心实意地与每一次相遇打个招呼,不管你是不是愿意。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教育亦如是。我们能遇到怎样的学生,会展开怎样的行程,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结局,都不在我们的想象之中。也就是说,教育容不得你选择,也无法选择。
对于一名优秀的老师来说,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接受。不管碰到了什么,不管遇到了什么,都坦然面对,并把生命中的每一个沟沟坎坎都看成是命运的恩赐。学生“好”也罢,“坏”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次相遇,我们应该珍惜。
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不妨看作是放入我们教育生命中的一条鲶鱼,只不过他搅动的不是一船的沙丁鱼,而是我们那随时可能固化僵化的教育思维,让我们不至于过早地进入职业倦怠,让我们的教育生涯不至于因为缺氧而窒息。
一个有追求的医生,会欣然接受各种疑难杂症的患者,以提高自己的医术。一名有追求的老师,也应该欣然接受各种各样的学生。遇到顽劣的学生,其实是一种幸运,最终的结果,也许不是你挽救了他,而是他成全了你。正如张文亮在《牵着蜗牛去散步》里说的那样:“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因为,每一次相遇,不管前方是什么,遇到就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