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山水画集古贤之大成,其晚年“粗笔山水”,没几人能懂
关键词:沈周;山水画;粗笔山水;笔墨线条;
如想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书画用笔要领和技巧,别忘了评论和关注!下期更精彩!
沈周 半身像轴
一、何为“粗笔山水”?
何为“粗笔山水”?所谓的“粗笔山水”,其实就是相对精工细笔山水画来说的,其开创者为沈周。沈周早中年的山水画走的是精工细笔山水一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晚年,沈周的笔墨技法日益成熟、渐入佳境,达到了笔随心运、心手双畅的自由境界。
粗笔山水主要是指在作画的过程中,不计工拙,放笔直写心中所感所想,其风格属于大写意。沈周的粗笔山水,用笔粗健,墨色苍润,粗简豪放,强调书法用笔,具有非常浓厚的文人画趣味。
明 沈周《仿王蒙山水》
二、沈周山水画心路历程简述。
沈周博学多才,画艺精湛,集众家之长,融会一体,是位集大成的画家。王樨登曾高度评价沈周画艺:“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先生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微。”沈周的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明代沈周《为祝淇作山水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1、沈周早期细笔山水画分析。
沈周早期主要师法“元四家”为主的文人画传统,如《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主要是学习王蒙的山水画。此作画于一四六一年,时年沈周34岁,此图山峦圆浑。山头多密攒苔点,画下方画一参天古松树,树后一挂飞瀑隐于古松之后,顿觉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感。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渴笔点苔,近处多施浓墨干笔复皴,中锋用笔较多,和干墨积迭方法相辅。沈周多学王蒙强调书法入画,重于发挥篆书中锋用笔的特点,并付之创作实践,这是沈周早期学王蒙最成功的一点。
如将此作品与王蒙《青卞隐居图》作比较,就可以发现沈周之作笔法细腻,法度井然。在他40岁以前除宗法王蒙以外,还上追五代山水大家董源、巨然。如沈周38岁时所作的《幽居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此幅作品上沈周自题:“心远物皆静,何须择地居。赁畦还种药,过市每巾车。委苍藤梢乱,幽窗竹色虚。五禽多却老,又鬓未应疎。叔善先生久索予拙恶,滋漫作此,并诗归之。甲申孟夏沈周。”此画作于一四六四年,比《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晚了三年,画法主宗董、巨,兼有王蒙之笔墨,如石上浓淡枯润的苔点。从作品题款书法来看,比较雅致、秀美、端正。
沈周《庐山高图》长轴
2、中年山水画成熟时期山水画赏析
沈周中年时期也就是40岁以后,在师承和画风上有很大的改变,这个时期沈周主要师承黄子久(黄公望)。他的学生文徵明题《沈石田临王叔明小景》曰:“自其少时,作画已脱去家习,上师古人,至40外,始拓为大幅”。也就是说沈周从初承家学,主宗董、巨、王蒙,到脱去家习。
完成这个时期的大幅山水画《庐山高图》,是沈周41岁所作。构图深邃繁复,气势沉雄苍郁,用牛毛皴,浓墨点苔,焦墨破苔点法,都源自王蒙法。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魏园雅集图》轴,是沈周43岁作,此幅笔法已融多家、笔墨,在董、巨的圆浑山石中融入黄公望遗意,坡石用披麻皴也增强粗重力度,线条于细密中见劲利,此时整体风格已在精细中显出粗劲趋向,正如文征明所言:“精枝大叶,草草而成。”
从沈周山水画生涯中可以看出,他几乎都在临摹古人与创作相结合方法向前发展的,如《仿董、巨山水》、《仿云林山水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仿倪山水图》等。
沈周50至60岁时,已基本形成“粗沈”风格,笔法以董巨,黄公望为本,兼融王蒙、倪瓒之法,笔墨粗劲浑厚,然中锋多于侧锋,景致臻简开阔,但画面刻画仍较细致。59岁的《湖山佳趣图》卷(浙江博物馆藏)画面用笔已很简炼,虚实相间,坡石用粗放线条勾出,具有空灵之墨韵,皴法也趋短粗,时出侧锋斫笔。画面题款书法明显看出有黄庭坚之笔法。字体瘦长,有开张之势。
明沈周《谿山高逸图》
3、晚年时期粗笔山水画探究
沈周晚年山水画以吴镇为宗,他的画与吴镇最为接近。李开先讲:“沈石田其原出于吴仲圭,王叔明,”也兼取南宋画派之长。如作于61岁的《夜雨泊舟图》,71岁作《谿山高逸图》,78岁的《仿梅道人山水》卷,都可以看出得益于吴镇等元代画家,而兼宗南宋画的笔墨神韵。用笔简率,层次丰富,笔墨胜于丘壑,用笔更为粗率,下笔较重,时出侧锋,于遒劲浑厚,墨色也趋于酣畅,大多湿笔渲染,富浓淡变化,于简率中见苍茫。笔墨洒脱自然,而不乏天趣,更见磊落雄浑的气概。
明沈周《夜雨泊舟图》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沈周晚年粗笔山水画中,石坡画法在传统技法中很独特,先以中锋淡墨粗线勾勒、骨中有肉用笔略呈方峻,仅在石坡侧面稍加皴笔和淡墨渲染,有一种明快、简洁的画面效果,然后再加苔点提醒山石结构的错落变化,这使石坡有一种松动感。
沈周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墨色滋润,水墨具有浓淡变化,富有层次感,设色多施以清淡的浅降,在水墨之中更有清雅之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沈周的山水画集历代诸家之大成,在继承优秀传统的的基础上又有卓越的艺术贡献。他幼承家学,善于学习名家之长,到了晚年,其“粗笔山水”,自成一家,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他的画格平正浑厚,拙中寓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