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化太极拳的一些背景资料 (上)
魏坤梁先生昨天(2017年6月7日)就《为何请傅钟文演述〈杨式太极拳〉的》一文,从海外发来微信谈:“对于二十四式太极拳历史与内容,至今尚缺客观全面的评述介绍,其编写参加的人员,李德印的书里有介绍,仅仅是国家武协的几位武术家,显然是不全面的,印象中有关文章介绍濮冰如也是参加过的,临时去一下,仅仅提提看法而已,有的看法事后还是被否定了,如脚跟着地的虚步,被改成脚尖着地的了。印象中顾的日记与书信中记述上海还有其他前辈曾参加过。这两方面的情况能够说清楚,对于太极拳的正确继承发展是关系重大的。……”
笔者答坤梁兄:关于简化太极拳的讨论,首先要回到1955年的社会背景下,在历史的视角下,才能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我简略抄录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给你参考。
唐豪先生
顾留馨先生
唐豪1955年3月11日说:“体委对于开展民族形式体育的方针,我到京后才知道今年与过去不同,作了一个大转变,将来政务院批准了体委的体育运动方针(包括武术问题在内公开发表以后,你就能明白的)。(王)子平老托你转言告我:‘从事民族武术的工作是很艰苦的,可能会有种种困难,希望坚持克服。’子平老想已得知其约略,所以托你转告我,你希望我坚持克服,我当尽力的去做。/已发表的《简化太极拳》,领导上决定‘暂缓出版’,《弹腿》的编成在其后。照我的看法,可能同样这样处理。”
1955年3月7日《北京日报》载有人民体育出版社广告一则,内容是《简化太极拳》暂缓出版。
1955年4月23日唐豪:“上月人民体育出版社登京报广告,《简化太极拳》暂缓出版,故上海武术界联谊会所编《弹腿》,可能亦暂缓出版矣。
1955年9月6日唐豪:“1955年8月21日出版的62期《新体育》,有我委副主任蔡树藩同志所作《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1954年体育工作的总结和1955年工作任务的报告》,经1955年7月31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次会议批准,题为《把我国人民体育事业继续向前进》。文中第二段4节之末和第三段5节,总结了1954年以前和提出了1955年武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工作,因此可以看出答案,为什么现在的武术工作只能限于研究整理,你是党员,不难体会到的。”“你对于武术抱着很大兴趣,准备在业余把精力放在这方面,这是我非常赞同的。在这方面,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体验,从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来说,不管能写多少,不能说毫无意义。”“据我听得的意见,过分夸大武术的医疗价值而无视医药,将会陷于唯心主义,这一点可供你参考。我个人的看法,过去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极少通过医生的检验,即使通过医生的初步检验,在过程中没有通过医生的不断检验,因此缺乏坚实的说服力量。今后希望云倬和钟文两位,能在这方面结合检验来进行,手续是繁琐的,可是证明力是肯定的。”
按:那时把“武术”称为“民族形式体育”,其名称本身就可以看出武术在体育工作中的地位是不高的。1955年那年,国家体委批判“武术技击论”,武术不能再谈技击,只谈健身养生,所以武术能不能打的问题,应从1955年说起,但这又是大家不敢直接面对的问题。
王子平当时是国家武协副主席,他先知道武术要被“整理”,这“整理”意味着什么,他比外人要清楚得多,也就是一大批武术家将不能再教授传统武术,面临改行的尴尬。武术地位下降,工作也会十分困难。因此王子平托顾留馨带口信给唐豪(唐豪刚调入国家体委),隐晦地告诉他“武术工作是艰苦的,可能会有种种困难”。王子平得知国家武术方针变化后,武术不再有技击,他心里郁闷,甚至生病。
1955年12月10日顾留馨在信上说:“子平老说:近数月因心闷而时觉头晕,功夫也不练,主要为听到暂时不开展民族武术而引起,今听到在重编太极拳和日本拳家要求来华交流技术,认为是很大的喜讯,是一种推动力,病立刻松了大半,他希望中央体委早做准备,介绍哪些东西?按他的看法,武术中的点、打、摔、拿,日人占有了摔、拿。日本摔法的优点为耐力和地下法,中国的黏跤、跪跤他们早学去了,但是连环板子和破法恐怕还未学到……如有需要和可能,希将他们的空手图片择要寄来研究一下。”(下面谈了许多技击技巧,囿于篇幅,这里不摘录,恕另文详告)
按:这一时期书信中,顾留馨还向唐豪反映了上海武术家生存艰难的情况,由于不能开展武术教学活动,不少武术家生活困难,被迫改行,有的只能以卖大饼、擦皮鞋为生,也有卖掉心爱的武术器械,甚至“大都面有菜色”“到了冬季,练的学生更少,又将是教师们的难关”等等,希望国家体委考虑适当给以安排。
1955年10月4日顾留馨说:“将来体委应该多吸收这样的专门人才,作为整理民族武术的顾问。当然还应该培养训练出一批青年技击家,趁老年技击家手上还拿得出来的时候,保持一些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巧。”
1956年10月7日顾留馨:“现在武术界中老辈凋零,剩下的认为政府照顾很少,大都意气消沉,我认为中央体委应该有些紧急措施,把武术界中有特长的吸收一批来传授技术、经验,这些技术、经验可能在现时认为没有多大用处,可是一旦在研究上发觉还需要参考研究这种技术和经验时,这批老辈大都不在人世了,这将是民族文化遗产的大损失。”“田兆麟先生近来已显衰老,拳架已和杨氏面目全非,较以前表演是精神流动的情况差得多了,由于声望大,学生还是很多,函请他也是理所当然。”“张玉、武桂卿对每晨教拳三四小时感到吃不消,学生陆续到来,须逐一应付,精力感觉不够。赵寿村也是如此。田兆麟据说也是意气消沉,厌世情绪颇浓(按:因病与生活困难)。”
按:以上的信其实是一句话:赶快抢救!抢救老辈武术家,就是抢救中华武术文化。在50年代武术的寒冬时期,老辈武术家生活发生了困难,而当时的顾留馨还不是专职武术干部,在当年的政治环境中,他敢于为老辈武术家的困难呼与鼓,而且他更着急的是中国武术的继承问题,希望政府对老辈武术家能适当安排与照顾,赶快抢救中国宝贵的武术文化。从中体现了他人道悲悯、大爱之心,和对武术前途的远见卓识!
1955年11月20日唐豪:“我委正在重编太极拳,请你(顾)准备一些意见帮助这一工作。”
1956年6月14日唐豪:“重编的《简化太极拳》不久就要出版了。内容有一篇苏联专家的科学说明,这是前所未有的对太极拳作出了体育上的积极作用的论证。
1956年9月2日顾留馨:“太极拳在30年来自发地流行于全国各地,不在于它的技击上的原理与方法,而在于医疗体育上的效果。关于疗效的事例,可以预先通知出席者搜集材料,最好规定提纲发下去,虽然老师们绝大部分不懂生理、病理,讲不出所以然来,但事例多些,提供专家们参考研究还是有用的。”
“据说褚桂亭先生等已编一套简化太极拳,由蔡龙云执笔(有二十多位上海武术家参加),完全采用杨氏大架子,据武桂卿说最近因大小架之争,赵的学生汤某当众辱褚老,褚老气愤得很,可见武术界在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下,尽会闹无原则的意气之争。”“大小架原是因材施教,随体质、年龄的不同,各就推之所近来练习,由开展而紧凑,又是一定的锻炼过程,本来不应该判定说谁对谁不对,但在编制时,就最容易引起争执和不满。”“由中央组织一批有代表性的专家作分析研究,提出建议,然后由中央择善而从,重新创造一本简化太极拳,适合于工厂、机关、学校、年老的、体弱的人们作为疗病保健的体育运动,架子的来回,占地面积,要适应工厂、机关等均地不多不大的特点,或者抽出若干式子来分路练习,如弹腿那样,对易学易懂的原则是相符的,每路对某种疾病较有效果,可加以生理学上说明。”
按:上海褚桂亭等二十多位武术家就集体讨论编写的简化太极拳,由于当时的国家体委武术科某些人有不同意见,此稿至今尘封在上海图书馆资料库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