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论治
1987年,我被派到云南元江县的一个苗族村寨做医疗援助,一起共事的老药农对我说:“脂肪瘤,只知道手术或者化痰散结的医生,真的是误人子弟。”我从质疑到深信,花了将近2年时间。
那时候,元江县苗族村寨那边的医疗条件是很落后的,为了做好医疗援助工作,院里会定期派遣医生去做援助,每位医生的援助时间为4个月。
到那边之后,我被安排跟当地的一位老药农一起共事。我那时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医学高材生,药农就是与药打交道的,没什么看病的真本事,所以就没将他放在眼里。
刚到那没几天,就有位脂肪瘤患者找我看病,他的身上有大大小小七个脂肪瘤。我心想,这还不简单,化痰散结就可以了。
于是就给他开了药,让他回去吃。前后调理了一个月,脂肪瘤就消下去了。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他身上又长出来了新的脂肪瘤。
问题到底出在哪呢,真当我困惑不解时,一旁的老药农开口说了话。
他说:“脂肪瘤,只知道手术或者化痰散结的医生,真的是误人子弟。”
我不服气地问:“不化痰散结,那该怎么治?”
他说:“化痰散结没问题,问题是你得搞清楚这痰从何而来?只一味地化痰散结跟做手术切掉是一样的,都没治根。”
他继续说:“刚才经过询问,我发现患者平日里有反酸恶心,腹胀腹泻等症状,这明显是脾虚的表现呀。脾有运化水湿的作用,脾虚,水湿运化失常,就内蕴成痰湿。所以呀,要想除根,你就得健脾。”
接着,老药农就为患者开了一个方子:白术、党参、黄芪、茯苓、制半夏、昆布、白芥子、海蛤壳。
老药农前后为患者调理了20天,之后,患者的情况就没再出现异常。
其实刚开始我对老药农说的话是充满质疑的,直到2年后,随着我的医术不断精进,我才深信他当时说的话是非常对的。
脂肪瘤是皮里膜外之痰凝结成的疙瘩,一方面和痰湿有关,一方面和气的运行有关。所以化痰散结的同时,还需要健脾益气。
现在,我们来看看他当时开这个方子的用意。
茯苓、白术(健脾)+党参(补中气)+黄芪(补全身之气)———— 用意:健脾益气,治脾虚,气不足
茯苓(利水)+白术(燥湿)+制半夏(燥湿化痰)———— 用意:燥湿化痰,治痰湿
昆布、海蛤壳(软坚散结、燥湿化痰)+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穿山龙(穿透力)———— 用意:软坚散结,治包块
来说说穿山龙这味药吧,看到名字,大家可能会想到穿山甲,其实穿山龙和穿山甲一样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在这之所以用穿山龙,是因为穿山甲是保护动物,这味药已经很难找到了,所以我们只能从植物里面找到这样一味药代替穿山甲。
老药农借助穿山龙的穿破力,将昆布、白芥子、海蛤壳的药性送到脂肪瘤的内部,将它由内而外软化,然后破开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