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图讲“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气口就是我们说的寸口啊,因为这个部位属于肺经,肺主气,所以叫气口,因为这个长度是一寸九分,不离于寸,所以又叫寸口。在《内经》里头也有两种叫法,有的地方叫气口,有的地方叫寸口。为什么气口可以主五脏之病呢?因为全身的经脉在《内经》时代呀,看来都作为诊断使用过,哪儿能摸得着动脉跳动,在《内经》时代都曾经作为一种诊断的部位,分主不同的病。但是呢,《内经》又提出来,惟独气口它不是单纯主肺的病,尽管这儿是肺的经脉,它还要主五脏之病,所以说“气口独为五脏主”,别的脉它不能主五脏、只主一个部位,是不是,你看人迎穴主阳明,足背的趺阳穴主胃气,足内侧太溪穴主肾气,就只有气口主五脏。当然我刚才说了《内经》时代,凡是能摸到动脉跳动的地方,都曾经作为诊脉的部位使用过,最后确定了气口主五脏。

岐伯回答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先从后天来说,人的生命必须要有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先从这儿谈起,说胃啊就是水谷之海,盛纳水谷最多,“物器之大者谓之海”嘛,这吃饭的饭碗大了还叫海碗呢,你查字典去吧,就这么称呼。因为人体盛水谷最多的地方就是胃,所以胃就叫“水谷之海”,而水谷能够化生出精微,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胃又是六腑的源头,对不对,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源头在哪儿?源头是胃,没有胃的受纳水谷,其它几腑就谈不上什么水谷之道路,谈不上什么传化之腑,所以说胃是六腑这大源。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饮食五味入口然后藏于胃,经过胃的腐熟,当然这里又包含了脾的功能在里边了,脾胃是一家了,经过脾胃的运化转输,产生的精微之气散布到全身,特别提到的是养五脏之气,人体生命之所以能够维持,从后天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水谷精微之气,通过脾胃的受纳运化来滋养五脏。这里说明什么呢?说明生命要依赖着脾胃之气,可见脾胃是对生命是至关重要的(后天之本啊)。但是下边说呢,“气口亦太阴也”,怎么又出了个“气口亦太阴也”呢?这应该看到是承上文的脾胃而言,脾是足太阴之脾,是运化输布精微的一个本源,叫太阴,而气口是属于肺的,肺也是太阴,“气口亦太阴”是说的肺经也是太阴、是手太阴。手太阴和足太阴、手厥阴和足厥阴等等的同名的经脉,它们在生理和病理上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它说“寸口亦太阴也”,这就强调了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那个脾经一说又联系到胃去了,和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前面讲了脾胃是生命的根本、六腑之大源,是养五脏之气的,这个一下子就涉及到“气口亦太阴”,就把肺连上了。

肺呀、从同名经脉有重要关系,同时肺的经脉起自何方?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行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然后才出于体表循行,是这样走过来到拇指内侧的少商穴,对不对。它起于中焦,中焦是什么?中焦是脾胃,所以“寸口亦太阴也”,从经脉上也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它在生理上也必然有密切的联系。一句话这么几个字啊,就把脾胃和肺经这样给联系上了。

“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五脏六腑之气味呀,就是讲的五脏六腑得到水谷精微之气滋养的问题,也就是精气的来源问题,五脏六腑精气的来源“皆出于胃”,都是从胃开始的,这个胃当然与包括脾了。皆出于胃然后呢?而“变见于气口”,这个见就是表现的现,《内经》时代没有现字,看得见是它、表现的现也是它。五脏六腑之气味都来源于胃,“之味”经过变化可以表现在气口上,因为气口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肺经起于中焦的脾胃呀,所以出于脾胃的“之味”可以表现在其经脉的气口上。这几句话就讲明了为什么寸口独为五脏主,就本篇文字而言,就是说的这里。

附记:

肺手太阴之脉,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肺手太阴之脉:肺手太阴的脉。
脉,“壅yōng遏(阻止)营气,令无所避(避,去也),是谓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简单讲就是血管。理论上中医的脉包括了人体内一切液体的循环系统。
脏腑为根,经脉为枝,经脉是脏腑的经脉。脏腑与经脉是主从关系。
起于中焦:肺脉起于中焦。
中焦,“上焦出于胃上口”。“中焦亦并胃口,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乃化而为血,发奉生身”。也就是说,中焦起于胃中,是肺脉的来源,所以说肺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向下网络大肠。
络,网状的东西。用网状物兜住。所有的络脉都是网状的。
这就是上面讲的内次五脏外别六腑。下络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构成体内表里相通的通道。每一对相互表里的脏腑都有这样一个通道,可以看出,表里关系是脏腑间最重要最亲密的关系。
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下络大肠后弯回到胃口,沿着胃口,向上穿过横膈膜,归属于肺脏。
还,回到原处叫还,比如告老还乡。循,顺路前行。胃口,胃上下各有一口,这里指上端的口。“胃之上口,名曰贲门”——《医宗必读》。属,归属。脉与本脏腑是从属关系,运行到本脏腑时都是归属。
从肺系横出腋下:跟随肺系运行后离天肺系,横向运行从胸腔出于胸腔外到腋窝。不走体表,走锁骨的下面,第一肋骨的上面。
肺系,固定肺的组织,是肺的一部分
“肺系者,喉咙也”,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气管和喉咙。
腋下,腋窝。“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

(0)

相关推荐

  • 卷下二

    ​[灵]诸病皆有逆顺,可得闻乎?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冷)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皆为阴证见阳脉.)咳且溲(小便.)血脱形,其脉小劲,(小不宜劲.)是 ...

  • 为什么通过摸寸口脉可以观察全身疾病呢?

    古人之诊脉三部三部九侯,这句话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根据临床 ...

  • 王洪图讲五脏补泻

    下面看第二段,248页.是讲五脏所欲之治法.也就是五脏在其有病的时候,他希望用什么样的药味对它有好处.希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也就是适合用什么药味来治疗.下面我读一下: [原文]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 ...

  • 王洪图讲五脏盛乃能泻

    原文: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王洪图讲:又说"肾者主水",肾是水脏,这个水脏可不是 ...

  • 王洪图讲黄帝内经01

    王洪图讲黄帝内经01

  • 王洪图讲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论

    方法论特点:从功能.整体.变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所谓方法论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对我们医生而言,怎样认识疾病.怎样治疗和预防疾病,这就是方法.从层次上来说,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 ...

  • 王洪图讲《素问·生气通天论》节选

    第33课 病因病机概述 我们今天讲新的内容,第四章,病因病机,在教材的124页.从概念上来说,病因就是生病的原因,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而出现的疾病,也就是导致了人体阴阳失衡的原因,就是所谓的病因.其实病 ...

  • 王洪图讲: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

    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 岐伯说:调补各经的荥穴,疏通各经的输穴,以调机体之虚实和气血之逆顺:无论筋脉骨肉的病变,只 ...

  • 王洪图讲“故阳明虚,则宗筋纵”

    上面这一段,是讲的五痿在面色和五体上的一些特殊的表现(五痿的望诊),这些不难理解,五脏应五色,五脏各有所主.下面,最后一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了,这一段就应该很好地记住,说的是治痿独取阳明的问题.痿病 ...

  • 王洪图讲“毒药攻邪,五谷养正”

    现在我们讲249页,饮食五味调养五脏那一段. [原文]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 ...

  • 王洪图讲《素问·五常政大论》服药常规

    现在看本章的第六节,<素问·五常政大论>节选,在254页,这一篇我们过去没提到过,所以把篇名说一下,"五常政","五"是说的五运,因为这一篇也是讲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