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破坏了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在自然状态下,池塘的生态系统有很强的自净能力。在水产养殖条件下,如何让池塘水质环境得以改善,才能有效的进行水质管理;而水质管理的实质就是协助和提高池塘的自我净化能力,与人工养殖状况下持续增多的残饵、粪便等污染物相抗衡,并使这些污染物得到净化。

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体的自净能力来源于各种菌藻分解有机质过程中所形成的闭环。

养殖池塘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粪便、残饵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这些水中的有机质在溶氧充足的条件下,由水中的常在有益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作用下分解成无机盐营养物质,供水中的藻类生长和繁殖,这些藻类又重新为水中所养殖的水产动物提供了食物。

在光合作用下,藻类吸收利用无机营养盐,大量增殖并产生氧气,这些大量增殖的藻类形成了池塘初级生产力,并被其中水生动物和养殖动物直接或间接的摄食利用,形成物质转化成生物量的循环。

人工养殖池塘,大量投喂饲料,养殖动物密度大,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有机污染物大大增加,有机质的分解任务异常繁重,需要消耗更多的溶氧,需要更多的细菌来参与,需要更多的藻类来吸收降解的无机盐,才能保证池塘呼吸的正常运行,即池塘自净能力正常运转和顺利进行。

而在实际生产养殖过程中,人们不断的破坏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频繁使用水体杀菌消毒剂,盲目向水中泼洒抗生素,杀菌杀藻,导致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处于支离破碎、崩溃的状态。导致池塘有机物降解不彻底,而产生大量有害产物,如:亚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池塘养殖中后期这些有害产物常常居高不下,生存在如此恶化的水质环境状况的养殖鱼类,长期遭受环境胁迫而产生应激反应,是鱼类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低下,极易染病患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