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天下欧公家,涪城田园诗 ——涪城区田园综合体建设主题概念解说
【刀按】前段时间,受朋友之托,为一个项目把脉。项目很大,政府主导的,事涉未来发展,以小人物身份,本不敢介入,但又不便推托,勉强而有此案。完成了也就是完成了,而已,呈报后的情况不得而知。现在看,似乎还有些意味,放这里,既是存档,也算“注册”。
天下欧公家,涪城田园诗
——涪城区田园综合体建设主题概念解说
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摘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
一、概念立场
1、情怀。情怀看上去很虚,实际上很美。简单说,没有情怀的人,可能只看得到3年以后,有情怀的人,可能会看到13年甚至30年以后。
2、文化。文化说起来也虚,但文化最具有生命力和生长力。外在的景观可能只管得到三五年,内在的文化却可能延续三五十年,甚至三五百年,三五千年。
做项目必然要做产业,但真正能够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必须要有内在的文化支撑,才可能有横向的拓展和纵向的延伸。而要让产业(项目)真正具有文化意味,只能靠有情怀的人去运作和实现。
本概念的基本出发点:记得住的乡愁、看得见的未来。
二、概念原则
1、概念即思想,思想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马克思当年最成功的就是“卖了”一个概念:共产主义社会。这个概念深刻影响了这个地球上近200年间的上百亿人,而且还将持续影响下去。
2、最好的概念应偏重“虚灵”,过于实在的更接近“口号”和“要求”。从地域旅游角度看,福建的“福天福地福建游”重点其实是在“福天福地”,贵州的“最美贵州”,重点在“最美”……“福”与“美”都是虚灵的。
3、找准最上位的主题概念,其实就是做顶层设计。从项目打造和运作角度看,最上位的概念既是项目的核心,也是诉求的焦点,更是各分支项目扩张的原点。
4、最好的概念,既要有可操作性,也要有可持续性。从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可操作性”负责的是项目的落地生根,“可持续性”负责的是项目的发展壮大。
5、最有生命力的概念,只关乎科学和人性。从科学发展角度看,概念的生命力,既体现为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更体现为人性需求的尊重。现实利益可能是短暂的,人性需要才是长久的。
三、概念背景
1、涪城区域定位
涪城原有定位“欧阳修出生地,科技城核心区”是一种地域描述,也是一种品牌界定,但稍显写实,不容易入心。同时,两个点位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难以有效连接和贯通,所以让人觉得生硬。
个人理解,这其实体现出涪城区域定位上的尴尬:处于绵阳腹心地带,但缺乏核心竞争力,因为没有真正“涪城造”的优质品牌;位于“科技城”的核心区域,但缺乏真正有“科技”含量和影响力的“涪城造”。
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说法,与其陷入两难境地,不如专攻一方。就目前涪城可供发掘的点位而言,涪翁只是一个传说,而且其主要“势力范围”在游仙,而不在涪城;从蚕桑文化角度讲,天然的优势赶不上盐亭,因为人家有传说中的嫘祖。
涪城最有支撑点和说服力的,是欧阳修。
涪城作为欧阳修的“出生地”,有史可考,毋庸置疑。尽管他在涪城只生活了三年多时间,但“出生地”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不能只从时间长短来考量。编撰有关欧阳修的文集时,我明确提出“天下欧公出涪城”这一概念,基于如下三个原因:
1)欧公一生遍历天下,南北东西,处处无家处处家,故以“天下”言之,有对欧公“家国情怀”的赞誉;
2)尽管欧公自三岁多离开后便再未回来,但涪城是他的出生地,“天下欧公”出于涪城,“欧公天下”始自涪城,言之凿凿,勿庸置疑;
3)欧公出于涪城,却惠泽天下,以“天下欧公出涪城”为名,既是对欧公一生行踪的最好总括,也是对涪城为“欧阳修出生地”的有力佐证。
基于此,建议以“天下欧公出涪城”为涪城区的定位语和宣传语,一方面可在入境涪城的路段和区域通过广告的方式予以强化,让人们强烈感知到涪城与欧阳修的关联,另一方面,可以继续发掘欧阳修的文化内涵,继续打造欧阳修的品牌价值,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欧阳修与涪城的关联。
2、项目发展定位:
1)从概念角度看,区域定位是最上层的概念。区域的发展既要通过这一明确的概念表述得到彰显,也要通过对这一概念的不断发掘得到深化和发展。区域定位于“欧公”,田园综合体这一重大项目也该有“欧公”的印记。
2)从政策支持层面看,“田园综合体”作为国家战略,虽然现在是试点,但将来必走向推广。无论试点,还是推广,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推动此前的“新农村建设”走向深化。要能达此效果,必须找到最具地域特质、区域优势和发展前景的诉求。
3)从田园综合体的构建角度看,其命名既是对区域定位的回应和关联,也是对项目发展的定调和总括——定调是关乎方向,总括是对项目的统整。简单说,综合体的名字应当是综合体落地生根和发展壮大的“魂”。
4)从项目实施角度看,任何发展都不可能凭空设计,而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在对涪城南部各乡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体的规划基调应该是对现有项目提取最大公因式,同时为现有项目和未来项目找到最小公倍数。
基于如上考量,建议以“涪城田园诗”作为涪城区田园综合体的命名,并提出“天下欧公家,涪城田园诗”作为涪城区田园综合体的主题概念。
四、概念解说
1、“天下欧公家”既是对区域定位的回应,也是对区域宣传的强化。具体而言:
1)“家”是对“欧阳修出生地”的简单化和形象化解说,更具亲和力;
2)“家”是对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的化用,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对“家”有天生的亲切感;
3)“家”的概念最能体现“人性”的意味,更具大众性、广泛性和长久性;
4)“家”的味道、“家”的感觉、“家”的记忆,是涪城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也是其本质追求。
2、“涪城田园诗”既是对涪城田园综合体的命名,也是对涪城田园综合体的指向。具体而言:
1)“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意味,同时,“田园诗”更多体现为对农业文明、农耕文化的观照和反应,最能体现农村文化的神韵。
2)“田园诗”最能体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最能彰显“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
3)涪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当像创作一篇体量宏大的“田园诗”那样,既凸显田园风光,又体现农业的诗意。
4)“涪城田园诗”虽然是一种抽象概括,也能体现为具象表达,而且这种表达,不只是固定的形态、现成的表达,更是不断的丰富、持续的生成。
5)“诗”具有明显的教化作用,且能寓教于乐。中国古代即有“诗教”一说,并一直重视“诗教”。
3、从内在逻辑看,欧公一生为官,无论是地方小吏,还是京城要员,都始终心怀田园,心系农业。他的诗词作品中,有大量关于田园、农事、农村的抒情表达——某种意义上说,农业因此而具有了诗意。
因此,“天下欧公家”与“涪城田园诗”之间有着天生的内在关联。以“天下欧公家,涪城田园诗”作为涪城田园综合体的主题概念,最能体现和彰显二者的内在关联。
4、特别建议:基于对绵阳旅游资源和周边农旅项目发展状况的总体分析,个人以为,“涪城田园诗”需要充分做好“教育城”这一最具有持续性的庞大市场。
简单说,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和研学旅行的相关规定,立足于涪城辖区百余所学校、十万余师生的刚需,建议将“涪城田园诗”项目定位于学生社会实践、家庭亲子休闲,把整个项目规划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集观光、休闲、教育于一体,侧重于参与性、操作性、融入性、体验性、互动性、生成性,以十万在校师生带动百万消费人群。
五、概念诉求
1、千载欧公故里,无尽诗意旅程。
2、在这里,发现欧公和田园。
3、相约田园,相遇诗意。
4、看得见的田园,记得住的乡愁。
5、读得懂的诗歌,走得进的田园。
6、田园让生活更诗意,诗意让田园更美好。
7、美好的田园诗,美妙的交响曲。
8、让我们在诗意的田园里相遇。
9、原来的田园,原来的家。
10、诗意的田园,诗意的生活。
11、风景如画,风光如诗。
12、原来的生活,未来的记忆。
13、有诗意的田园,能抵达的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