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显示,东北“变暖”速度超全国平均水平

日前,《东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020 决策者摘要》(以下简称《决策者摘要》)正式发布。

《决策者摘要》披露,百余年来(1905-2017年),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温趋势,升温速率为0.18℃/10年,远高于全球近百年平均升温速率和全国同期平均升温速率。而1961-2017年,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达到0.31℃/10年,亦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升温速率和全球近50年升温速率。

气候变暖,似乎在东北区域得到更明显的印证。东北区域气候变暖,有什么样的背景?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疑问,北国客户端专访了沈阳区域气候中心主任赵春雨和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玉书,看看她们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解读。

核心看点:

四季都在升温。

冬季升温有利于降低采暖季能源消耗,但是夏季升温会增加制冷能耗。

全球变暖的主因是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

过去和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许多变化,特别是海洋、海平面发生的变化,在数百年到数千年内不可逆转。

城市规划、基础设施设计运行等应提前考量气候变暖的因素。

时长

05:54

核心看点:

东北是全国的“粮仓”,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总体上利大于弊。

未来气候持续变暖,会对辽宁湿地带来不利影响。

时长

02:19

《决策者摘要》指出,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明显。

(1)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显著上升,高温日数增加,低温日数和寒潮减少(高信度)。1961-2017年间,东北区域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0.15℃/10年和0.63℃/10年的速率升高。

1961-2017年,日最大降水量以0.33毫米/10年的速率增多;大雪日数以0.10天/10年的速率增加。

(3)大风、冰雹、沙尘暴等日数明显减少(高信度)。1967-2017年,大风日数和冰雹日数分别以3.9天/10年和0.3天/10年的速率明显减少,沙尘暴、扬沙和浮尘日数分别以0.23天/10年、1.3天/10年和0.26天/10年的速率明显减少。

21世纪以来,

暴雨、干旱、台风、龙卷风等

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频发

未来东北区域气温

继续上升仍是大概率事件

《决策者摘要》指出,到21世纪远期(2020-2035年),在低排放情景(RCP 2.6)下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可能比基准期1986-2005年上升1.2-2.0℃,在中等排放情景(RCP 4.5)下可能增加3.3-3.9℃,在高排放情景(RCP 8.5)下则可能增加5.3-6.2℃。从空间分布来看,21世纪近期(2046-2065年)、中期(2081-2100年)、远期增温幅度均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辽宁南部增温幅度最小,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增温幅度最大。

而降水方面,未来东北区域降水可能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差异大,呈西部减少、北部和东部增加的分布特征(中等信度)。在高排放情景下,降水平均每10年增加1.8%,中期和远期增幅较明显,分别平均增加10.5%和6.6%。

考虑到人口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21世纪近期和中期东北区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由辽宁中南部向北延伸,面积会有所扩大;同时,东北区域中等级别以上高温风险区域由辽宁西部向北和省会城市扩展;至21世纪远期,沈阳、长春、哈尔滨均在中等以上风险区域内,其中沈阳、辽宁东部山区暴雨洪涝风险较高。21世纪近期和中期,辽宁中西部地区干旱风险较高,干旱面积向西略有延伸。


来源: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

记者:胡海林、赵婷婷  编辑:王晓领  责编:方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