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军:外婆的炊烟|散文选读

作者|费军

来源:当代乡土作家(微信公众号)

小区倪奶奶用柴火烧煤球升起的浓浓烟雾,让我想起了外婆和她老人家亲手创作的炊烟。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对炊烟都不会感到陌生,都不会忘记乡下屋顶上那一幅幅浓烟滚滚的场景。

我从小随外婆生活在柏坊铜矿旁边的一个小山村,祖祖辈辈吃土地饭,住的是几辈人住过的老土砖屋。这土砖砌成的房屋,靠墙脚的地上聚着一些从泥壁上散落下来的土块,没有掉下来的裸露着,牵连着些稻茎,倚在墙面上,风一来便摇晃几下,掉些尘土,蜘蛛网星罗棋布,可见家庭筚路蓝缕,条件异常艰苦。我家九口人,老老少少挤在二间老土砖屋里。窗子也是黑乎乎的那种木格子窗棂做成的。烧火做饭的灶屋在前面的那间小屋。灶台连着两方墙,灶口前面堆柴垛,灶台上比别人家多了个瓦罐,那是外婆的专利一一节约罐,逢米下锅,外婆就会从中抠一把米放在瓦灌里,几天后罐里涌出的便是一天的粮食。无论夏日炎炎,还是寒冬腊月,外婆都坚守生火做饭的岗位,一生与炊烟为伴。寒冷的冬天里,我虽然醒了,但仍然赖在床上,脑袋不时地往外伸,看着外婆在灶台上做饭,看到那火光拽动外婆劳作的背影,感慨良多。泥灶里的柴火噼噼啪啪地唱着歌,那火苗在呼呼地跳着舞,从锅盖上冒出来的腾腾热气,飘荡在灶台的上空,如同浓雾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早些年,我家灶屋的烟囱没有别人屋顶上的那种高烟囱,只是在灶尾上方简单地开一个长宽各约二三十公分的洞,我们管它叫“烟眼”,它四周的缝隙用泥巴糊上,每当烧火做饭的时候,柴草燃烧的烟雾就会窜到灶尾的“烟眼”那里,然后一股脑地冒出来并往外窜,外婆利用这些余热烧水、热饭、热菜。炊烟的形状和爬行高度取决于风向,若顺风,炊烟就会被吹散得不成体统,如同战场上吃了败仗的土兵四下逃散,若逆风,炊烟则像恋母的小鸡,久久地盘旋在烟眼上方不肯散去。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回忆那袅袅绕绕的炊烟,依然一往情深。在我的记忆里,炊烟还与柴火的干湿有关,柴干风正则炊烟具有柔美、温顺的一面,反之就会令人讨厌和生气,尤其遇大风,烟火不畅,浓烟会一股脑地像白龙一样从灶下呼通呼通地窜出来,特别呛人,浓烟夹杂的火焰,扑倒你脸上,燎眉毛的事也时有发生。

炊烟和人一样,脾气复杂。柴灶造就了炊烟,风考验着炊烟的性情,还有那些柴火的干湿决定炊烟的颜色,那时候,常常看到外婆被灶下冒出的浓烟呛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尴尬样子。但无论炊烟再怎么捣乱,外婆总是一声不吭,坚持做一家人的饭菜。外婆大部分光阴都是在烟熏火燎的炊烟中度过的。炊烟陪伴了外婆的一生,直到她老人家去世前一阵子还在与灶里的炊烟交往。后来我非常后悔没有多打些干柴,使灶里的火保持半红透亮,让外婆小熏点烟,但为时已晚。好在外婆去世的前几年,家里盖了新房,还修改了“烟眼”,在屋顶上装上东白村罐子窖生产的瓦罐,并按了水泥,烧火不冒烟和烟火不畅的情况终于得到了改善。天不好风力大的时候,冒出的炊烟也乖巧了不少,并且还有了过去没有的温柔。

那时候,我和乡村里的男孩子一样顽皮,经常趁着外婆做饭的时候,结集在湾前屋后的晒谷坪上,或在村口的老枇杷树下玩耍,做着“老鹰捉小鸡”、“抬轿轿”、“躲猫猫”、"抽陀螺”等最具乡土气息、最有趣的游戏。有时玩过了头,忘记了吃饭,听到外婆叫回家吃饭的吆喝声,才恋恋不舍地回家。有时怕耽误吃饭,怕大人训斥,玩一会儿就站到石头上歇一会,看看屋顶上有没有烟冒出来,若是没有了烟,说明饭已经做好,该回家了。那时从屋顶上飘出的炊烟,仿佛像挥动的“”手臂",等待饥肠辘辘的归家者,而遥望炊烟的我们已经从这“手臂”的挥动中感知到家的温暖和美食的召唤。那炊烟,成了外婆是否做好饭菜的“告密者”,也成了我们回家吃饭的“信号灯”。

后来借光家族阿姨,有幸在柏坊铜矿子弟学校读书,既离家近又省学费。可好景不长,上初中时,学校就搬迁到离家十五六里的柏坊阳家湾,为了不误上学时间,外婆每天四点就得起床生火做饭,还要为我准备中餐的咸菜,每天的咸菜外婆极其用心,或是炒或是蒸,尽量减少盐份,做点味道,然后再为楼梯般的弟妹服务。下午放学后就盼着回家吃一口外婆预留的麦麸米汤冲饥。到了村口,多么希望家里屋顶上能冒出一股又一股炊烟,想象着外婆给我做好吃的情景,心里格外的温暖,步子也不由地三步并作两步,回家的路或许正是为了那道炊烟而近了许多。

伴着老家的炊烟,走过了自己贫寒的儿童、少年时期。那时,春醒了,我与小伙伴到水田边摘鱼腥草;夏凉了,就到水塘中戏水弄鱼、捉蛤蟆;秋凉了,狂采野菊花换钱交学费;冬临了,与伙伴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成年后,我在县城买了房子建了小家,烧火做饭用的是天然气,彻底结束了那种烟熏火燎的日子。但每当回到老家再不能看到那浓白而又冒得老高的炊烟,心里难免泛起了层层涟漪。外婆离开了那间土砖屋,也离开了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炊烟。站在老屋的院子里,再也听不到外婆的呼唤声,看不到外婆慈祥的面容,看不到外婆亲手创作的炊烟,吃不上那特别香甜的柴火饭菜,悲凉顿时从心头涌起,鼻子一酸,泪水禁不住潸然而下。

通往老家的路,由原来的石板小道变成了水泥马路,但却也从此变得漫长和陌生,回家,不再急切。偶尔回到老家,独自徘徊在荒草萋萋的院子里,脑海里常浮现出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人和事,仿佛又看到了炊烟,嗅到了灶下飘出来的炊烟味道,还踮着脚、伸长脖子,朝着屋顶的那个烟囱看啊,看……此时此刻,回首一幕幕熟悉的往事,真是“心有千千结,欲语竟凝噎”。

如今,乡村的老房子都已经改造,外婆的炊烟也不再待见,但它却根深蒂固地根植在我的心中,永远地飘荡在我的心田里。也正是那炊烟记录着许多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那如诗如画的炊烟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温馨和幸福。

(0)

相关推荐

  • 高荣丽: 炊 烟

    炊  烟 文 / 高荣丽 好多天没能回去看望妈妈了.这天,一大早就驱车前往乡下的老家,那里有我暂住乡下的妈妈. 车子在蜿蜒的乡道上穿行,当轻摇下车窗,沁凉的风迎面清爽而来,露水站在草尖上晶莹闪亮,远远 ...

  • 李国坚:乡村柴火灶

    闲来无事,打开手机的酷狗音乐播放邓丽君的专辑,一首<又见炊烟>让人思绪万千,袅袅炊烟从烟囱升腾的情景立刻浮现在眼前.炊烟是乡村的图腾,而炊烟来自柴火灶. 我们这地方并没有柴木可烧,柴火灶的 ...

  • 【洞庭作家】夏四文/灶边的那根吹火筒

    灶边的那根吹火筒 作者:夏四文 近来,一部<装台>火了.于是,又追了原著陈彦的另一部作品<主角>.其主人公忆秦娥在乡下演出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烧火丫头,八九岁的样子,拿着一根吹火 ...

  •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

    悠悠岁月,漫漫路. 日子消停了,人也老了,好像周围的一切都静了下来. 人生,有了闲暇时光,慢慢打开自己的心路,去寻找过去的旧岁月,那些曾经的事和人. ----- (一)炊烟 夕阳,映红了天. 村庄,笼 ...

  • 【中州作家】李鸿源:岁月飘逸的袅袅炊烟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56] 岁月飘逸的袅袅炊烟 福  建       李鸿源 有多少时光缓缓地飘走,但在流年旧事记忆的深处里,经历过风霜雨雪阴晴圆缺的人们总喜欢带上岁月的感悟出发,频频 ...

  • 乡土散文: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

    文:李金松 图:来源网络 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总是舍不去的. 早晨的炊烟薄薄如纱,淡淡如诗般升起,伴着些雾气,在朦朦胧胧的天空中缓缓舒展,一天的生活,一天的希望,就此而始.中午时 ...

  • “柴火灶”的设计尺寸多少合适?

    农村建房,"柴火灶"的设计尺寸多少合适?听听老师傅的建议 知否伦墨 6天前 导读:农村建房,"柴火灶"的设计尺寸多少合适?听听老师傅的建议! 柴火灶台对于农村来 ...

  • 毕侠:想念一缕炊烟|散文选读

    作者|毕侠 来源:颖州文学(微信公众号)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前几天,我在看德云社的相声视频时,听到岳云鹏唱的这首歌,一下子不由得陷入久远的回 ...

  • 相茹:风吹麦浪,杏儿飘香|散文选读

    2021-05-28 19:40 风吹麦浪,杏儿飘香 文/相茹 来源:涛声里的梦(微信公众号) 又是一年风吹麦浪,又是一年杏儿飘香,时光的脚步,匆匆,太匆匆-- 周末出行,田野里,大片变黄的麦田,风吹 ...

  • 邵军/麦穗泪光(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麦穗泪光 邵   军 一股清香沁人的草味,唧唧喳喳的虫叫声,吸引我走进田埂边,步入麦田深处.我慢慢弯下腰,圪蹴在高跷跷秸秆的身边,用双手捧起一颗绿盈盈的麦穗,眯 ...

  • 李现森:闹婚|散文选读

    2021-06-04 07:28 作者|李现森 来源:前平说事(微信公众号) 闹婚,又叫"吵房",我的家乡嵩县叫"闹洞房". 这是古老的婚庆传统习俗,通常是婚庆 ...

  • 周明金:栀子花开|散文选读

    2021-06-11 13:01 作者|周明金 来源:往流周明金(微信公众号) 进入农历五月,小园内一棵巨伞状的栀子花枝上便缀满了含苞欲放的花蕾.倒卵型的花骨朵高居枝头,像急待发言的孩子举起小小的拳头 ...

  • 魅力太行·河北·张合军 ‖ 春雨蒙蒙(散文)

    文/张合军 春雨蒙蒙,春雨润心,春雨轻拂使大地慢慢苏醒活跃起来.沙沙沙,沙沙沙,听,那美妙的声音,轻轻地落向大地,多么动听悦耳! 喜鹊喳喳地欢快叫着,时高时低出入于鸟巢和天空中间,它们尽情地欢歌和飞舞 ...

  • 【三秦文学】陈艳姗:【龙华山人之我外婆】(散文)

    <龙华山人之我外婆>  文/陈艳姗 秋日的早晨,静卧于床.太阳透过窗纱斜斜地洒在床上,投射在棉被上的光是如此温暖,柔软.这一大片柔和的温暖,不免勾起我对外婆的思念来. 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双江 ...

  • 【三秦文学】李尚海:【外婆】(散文)

    外      婆 作者:李尚海 外婆生在清朝末,主要经历在民国,新中国建立之初度过晚年,可谓三朝稀罕的平民女性. 由于父母包办,本是读过几天书的且算得稍稍体面的外公糊里糊涂地用花轿抬来一个新娘子,经一 ...

  • 【三秦文学】宁小红:【忆外婆】(散文)

    春天来了,关注我们吧!!       忆外婆 作者:宁小红 外婆真的走了,丢下了孤独的我,从此再也没有温暖慈祥的笑可以抚慰我受伤的心,也没有了温厚踏实的臂弯,任我自由哭泣.我最亲近的人,就这么突然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