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珍品《万岁通天帖》

“书圣”王羲之,千余年来,人们对他的敬仰有增无减,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从东晋到北宋,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几乎无迹可寻,因此像唐朝的一些王羲之书法的精摹本就被当作真迹看待。到了清朝以后,就算是临摹本也已经寥寥无几。

《万岁通天帖》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原搨本28人书10卷,现存《万岁通天帖》共七人十帖,含草书、行书、行草、行楷多种书体,包括王羲之的《姨母帖》和《初月帖》;王荟的《疖肿帖》和《翁尊体帖》;王徽之的《新月帖》;王献之的《廿九日帖》;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王慈的《柏酒帖》、《汝比帖》;王志《喉痛帖》;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的衔名。因其摹制于万岁通天二年,故称《万岁通天帖》。

▲王羲之《姨母帖》 行书

▲王羲之《初月帖》 草书

▲王荟《疖肿帖》 行草书

▲王荟《翁尊体帖》 行草书

▲王徽之《新月帖》 行书

▲王献之《廿九日帖》 行楷书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行楷书

▲王慈《柏酒帖》行草书

▲王慈《汝比帖》草书

▲王志《喉痛帖》行书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精于书法,对于王羲之的字帖,更是爱如至宝,曾遍寻王羲之真迹。公元697年(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上王氏一门28人的墨迹珍本十卷。

武则天得到真迹后,自是爱不释手,于是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共赏王氏书法真迹,并且命中书舍人崔融作《宝章集》,记录此事。武则天虽然非常喜爱这件作品,但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而是命内府弘文馆善摹拓者以王氏一门书帖原作为底本,复制了摹本,其摹本神韵逼真,并将王方庆进呈的原件加以装裱锦褙,重新赐还给王方庆,并嘱咐王方庆,这是祖先的手迹,后代子孙应当善加守护。令人叹惋的是,后来此作在王方庆的后人手中遗失,存世的只有武则天时期的摹本。

《万岁通天帖》文字内容虽短但精,每篇只有几十个字,其实是王羲之等人的十封书信、手札,然而艺术价值极高,其价值不仅仅是忠实地显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书法面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万岁通天帖》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书圣家族从东晋到宋、齐、梁、陈200年间书法风格的变化,为我们认知和解读二王以及东晋至六朝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明代文徵明赞《万岁通天帖》:“右唐人双勾晋王右军而下十帖,岳倦翁谓即武后通天时所摹以留内府者。通天抵今八百四十年矣,而纸墨完好如此。唐人双勾,世不多见,况此又其精者,固当为唐法书第一。”

清代朱彝尊评价称《万岁通天帖》:“钩法精妙,锋神毕备,而用墨浓淡,不露纤痕,正如一笔独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