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习俗——羊羼板守护驼羔

蒙古习俗——羊羼板守护驼羔

新月

羊肩胛骨俗称羼板子。在边境牧区,关于羊的肩胛骨,流传着一个将羼板子和二羊棒(即:羊后腿上半部分和羊拐相连接的部分)拼接在一起成祈福与守护组合的民间故事。

一家牧户的儿子,有一次父母出远门,就把他一个人留在蒙古包里,天黑以后突然来了一群土匪、恶霸,准备打抢这人家的牲畜和东西。牧人儿子发现了土匪们就埋伏在蒙古包外不远处的下风口两边,他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由于牧区家里平时吃肉多,骨头多,就将家里的全部骨头拿出来,把灯全部点上,在灯影下将很多骨头直立在桌上,把羼板子和二羊棒树立起来,像人站立射箭的模样,然后自己壮起胆子制造出声响,并假装成众多人在场说话吵闹的情景。与此同时,毡包外面埋伏在不远处的土匪们看见的情景即是:屋里站满了带着弓箭的壮汉们,他们剑拔弩张的气势一下将土匪们都吓跑了

自此以后,羼板子和二羊棒的组合在牧区就有了保护、保佑的意思。

另一种说法是:“将羼板子和二羊棒绑扎在一起戴在骆驼脖子上,当骆驼奔跑起来的时候,羼板子煽起的风声以及羼板子和二羊棒的撞击声是耳朵敏锐的草原狼所惧怕的声音,加上羼板子和二羊棒组成的人形射箭的模样,狼等野生动物就被吓退了。所以在牧区,人们才会在 2 岁骆驼脖子上挂上羼板子和二羊棒,为的是保护骆驼不受野生动物如狼等的伤害,也有一定的祈愿的意思在里边。

新月—— 王颖莉,编辑、策划。双本学历——吉林大学中文系、中国传媒大学。主修古典文学和编剧编导,广告宣传,品牌包装。蒙古国蒙古史在读博士,主修蒙古史。原《京华时报》副刊编辑,现任影视编辑,广告文案编辑,品牌包装策划,文化旅游宣传,文化旅游课程研发等职。写有文化散文集《霜天残月》,抒情散文集《城事赤峰》,历史文化剧本《日出红山》,蒙元文化系列书籍《行走在文明的长河——蒙元文化巡礼》。

天下掌故           —天下掌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