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万的房子,她闭着眼睛买.......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
文/晏凌羊
最近有几个朋友要买房,要找我付费咨询。
我说,除了广州之外的城市我都不熟悉,没法给具体的选筹意见,这种咨询业务我做不了。但是你的思维是对的,几百万的房子,咱们真不能闭着眼睛买。多咨询一下信得过的人,为有效的投资信息买单,可以避开很多坑。
但是,鉴于很多人是买房小白(第一次买),不知道怎么做决断、怎么选筹,我还是整理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仅供参考,不形成购买建议):
第一、地段最重要。
请一定要树立“钢筋混泥土和砖头不值钱,值钱的是地段以及配套的资源”的意识,不要一看到郊区又大、又新、看起来又有诗意的房子,就走不动路。
有些房子,只是给你缔造一个休闲梦想用的,但根本不实用,甚至拿来养老都不合适(老了以后,对医院、交通、生活配套等的依赖度会更大)。
买房选筹时,很多人容易走偏,那就请记住一点:组成房子的钢筋、混泥土、砖头不值钱,值钱的永远是地段。前者若是值钱,你家乡下的自建房可能都价值千万了。
第二、要考虑通勤时间。钱是可再生资源,而时间不是。
能省时间的房子,比能省钱的房子,更值钱。这一点,之前我在这篇文章中也写过了:《你在广州买房的“姿势”可能是错的……》。
第三、看地段买房子,也要考虑城市规划。
城市的“中心”一直在变(“市中心”不是恒久的),买房之前多研究你所在的城市的规划,看它到底是在往哪儿发展,然后,顺着规划去买房。
比如,上次我去重庆,我就觉得重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往平地多的地方发展,山城开发起来太费劲了,开发成本太高。
看规划买房的话,不要看远期规划,看5-10年内的就好。一个区域要发展、成熟起来,需要很多年的时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必能得到最大的利好。
如果不知道城市规划,可以买学位房和地铁口盘,居住氛围好,交通便利,保值增值性好,将来出手容易。
第四、买房要有投资思维,别老想着长持。
买房不仅考虑自住,更要考虑增值空间,也不要老想着长持,毕竟,人生的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
之前我也讲过,高密度高楼层的房子未来可能会成为贫民窟,大家可点击这篇文章《再过30年,你住的地方可能会变贫民窟……》。
但是,但是,但是,那是很多年(至少30年)以后的事情,你不需要在人家刚建好的时候,就担心它会变成贫民,然后就拒绝这类房产。
不要一买首套房,就想着要在这套房子里住到天荒地老。基本上,每隔5-10年,你对房子的需求就会发生改变。大概率上,一套房子你不可能住到退休、住到死。五年十年你就要换一次房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五、年轻人买房,尽量买跳起来够得着的房子,而不是“平着够”“往下够”。
买房对普通人来说是一大笔投资,且买房的时间、精力和税费成本挺高的,能一步到位跳起来买三房,就别买两房“将就着”。
人的收入曲线呈倒U形,年轻人大多处于收入爬坡的阶段,四五十岁后你收入可能到达顶峰,你买房时月供三万觉得有点吃紧,但五年后你应该就能缓过来了,到时候可能就会后悔当初为啥不跳起来买大一点的。
第六、能买中高端社区,尽量不要买老人扎堆的低端社区,因为老人扎堆的社区,公共事宜维权难。
建议大家尽量别买老年人扎堆的刚需盘(注,是刚需盘,不是豪宅盘)。
我们小区离学校超近,住在里面的年轻的宝爸宝妈占了绝大多数,但因为小区绿化好、密度低、安静、离地铁口不远等原因,还是吸引了一些老年人购买房子在此养老。
维护公共权益时,思想最顽固的就是老年人,他们基本上脑子转不过那个弯,想不明白“维护好公共利益,自己也会因此受益”的道理,大多只肉疼眼前那点“支出”。一栋楼里,有这么一个老顽固业主,整栋楼都跟着“头大”。
我们小区这还算是好的。那些老年人扎堆的小区,年轻人长期住下去可能会被气炸。我一个朋友住的小区,就是老人扎堆的刚需盘。台风来临前,物业公司想修剪几棵树的树干、树枝,老人们齐声反对,然后,台风天一过,树底下停着的车都被树枝给砸坏了。
大家还可以看看这个案例。
说真的,我要是住这小区里,非被气死不可。这也是我为啥建议大家买房时,别去买老年人扎堆的小区的原因(蠢人率高)。
坏可以治,蠢则无药可救。有些人激烈反对的,恰恰就是自己的利益。这也算是人类社会的短板效应了吧?一个事情能发展到什么水平,不是由最聪明的人决定的,而是由最愚蠢的人决定的。
我这么说,估计又有人说我歧视老年人了。是,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如此,但老人扎堆的小区,维护公共权益的难度确实会比较大。这个建议,您不听也成。
建议大家尽量买中高端社区,是因为我觉得随便买什么房都能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房价涨幅可能会分化严重,且也会存在“马太效应”。越贵的房子,越能涨;越便宜的房子,升值越是乏力。
别的东西,可能存在价格陷阱,但我觉得房子这玩意,价格哪怕贵十万块钱,也都有贵的道理。物以稀为贵,而稀缺的东西,将永远稀缺,永远贵。
第七、房票宝贵的前提下,尽量买限购区域。
一个朋友买了房以后才来问我她的选筹对不对,说她自己是买房小白。然后,我发现,她在有市中心购房资格的前提下,图郊区的房子又大又新,把房子买在了广州非限购区域……
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觉得有点浪费了她那张宝贵的“房票”。一个区域不限购,相当于是在告诉你,那里供应量大、接盘侠少(才会不限购)。价值高的房产,才会受限购政策制约。
很多人多花十几二十几万“运作”,就是为了能拿到市中心的购房资格,她倒好,唯一的名额就这么使出去了。
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变相增加了房产流转成本。
房产交易伴随着一大笔税费,持有几套房产的人卖出房产后可能会变得没购房资格,政府在鼓励大家长持房产,业主们的心态也变得比较惜售,流转到市面上的房源也比不限购状态下少。
在限购政策下,真实的房产买卖需求是被强行压抑住了的。
如果你在广州有购房资格,我个人建议你谨慎使用这张宝贵的房票,尽量跑去限购区域内买。为啥呢?因为大概率上,限购松绑的地区库存压力大,但接盘侠少。越是限购松绑,越要谨慎购买。
第八、买房需要多考察下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他们对物业的建设和维护水平,直接决定了你的房产价值能否pk过同地段的小区。
不同开发商对房屋建设质量的把控水平不同,不同的物业公司对物业的保养力度也不同。有的小区十年后看起来就很旧,而有的小区看起来还是“次新”,根源就在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良心值”有高低。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再过30年,你住的地方可能会变贫民窟……》这篇文章里也讲过(点击蓝色字体可查看)。
每个小区的物业公司,都是那个小区的统治阶级。
他们不是在服务,是在统治。
跟衙门一样。
有时候,衙门还没物业公司嚣张,因为衙门有监督机制和举报系统,而小区物业没有。
而一涉及到集体反抗才有成效的事情,集体内部能互相推诿、扯皮到天荒地老。
这是全国性的问题了,我们普通人真的无解。虽然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有的乌鸦黑的程度轻一点,我们只能尽力选择良心值高一点的开发商和物业公司。
至于那种物业费收得很低的小区,能不考虑就别考虑了吧。涨物业费太难了(涉及公共事宜),物业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只会通过降低服务水平的方式来保证盈利,业主的利益是不会被他们放在眼里的。
第九、经济条件和购房资格有限的前提下,尽量不要碰商铺、写字楼、商住两用公寓、破旧的楼梯楼、郊区度假大别墅、十八线县城买来不住的房子、高铁房、法拍房、海外房产。
这一点,之前我的文章中也写过了《你在广州买房的“姿势”可能是错的……》《“气死了,十年前买的远郊度假别墅一分没涨”》《第一次竞买“法拍房”:玩的就是心跳》。
当然,凡事不绝对。比如法拍房、海外房产,也不一定都是坑。只是“投资有风险,买房更要谨慎”,大家如果一定要买这些房产,一定要先搞清楚里头的“道道”再入手,千万别盲买。
之前我就遇到一个读者,对法拍房一无所知,但还是买了,买完了才知道自己进了个大坑,再来找我咨询,可面对那种情况,我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第十、如果上述建议之间形成冲突,而你资金有限,那你在做决策时,优先考虑你的核心利益(比如地段)。
比方说,如果你对地段非常满意,但不满意户型,那么,舍“户型”取“地段”。你满意朝向,但不满意楼层,那就取“朝向”弃“楼层”。
这世界上没有百分百完美的房子,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选择那些能满足你核心利益的房子。就像你去搬运一棵树,但你时间、体力有限,那就尽量去搬运树干,树枝能舍弃就舍弃,因为那不是“核心利益”。
懂得了舍弃,你也就懂得了选择。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不形成购买建议,也仅针对今年的情况,希望能对买房小白提供一点帮助。今后,买房方面,我觉得随买随涨的时代可能过去了,很有可能楼市也会像股市一样波动,也有潜力房和垃圾房。
无论如何,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选择做决定就ok了。
别人的建议,随便听一听,自己的生活自己定。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几年前某次聚会遇到一朋友A高谈阔论说自己特善于理财投资,已在北京按揭买了房,TA嘲笑另外一个跟TA一起去北京发展的朋友B,说B二逼,到现在还租房住。
我跟B聊起这事儿,B快笑岔气了:俺在深圳全款买了三套,老家买了一套,以后要去深圳定居,干嘛要在北京买?你别跟TA说我情况,让他继续鄙视下去吧。
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哦。
关注「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