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对身体最好的滋养?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一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所以气一旦郁了之后就化火,人的心态一旦郁滞了之后就容易想不通,想不通就钻牛角尖,一钻牛角尖就会化火,身体就容易上火,这是心情。我们身体各个地方的火气大多数都是这么来的。成年之后上实火的很少,都是本虚标实,本身身体是虚的,但表面上看上去像实火一样都堵那了。所以在临床上我就劝告我的这些患者,给他们一些善意的提醒,其中就有一条是心态保持平和,不生气,不着急,不怨人,少操心,不挑刺,不郁闷这些都得注意,这些注意了之后心情就舒畅,心情舒畅气血就通畅,气血通畅火就下去了。
气血不通畅,心态郁滞就上火,这个火还不是实火。因为心情不舒畅所导致的火大多数都是虚火,有的人牙疼,有的人眼睛红,有的人血压高,有的人鼻子疼、口腔溃疡等等,这都是上火。但是你再去详细问他冬天怕不怕冷,他也特别怕冷。脚冰不冰,脚还特别冰凉。吃点凉东西就腹泻。(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就是火在上面郁着,这个火本来是应该温暖脚,温暖肚子的,结果它不在本来的地方待着,这就是我经常说的全身能量分配不均匀。火是流行全身的,不仅是往上头走,还要往下头走。所以这种情况本来是寒,本来是虚的,还容易上火,还有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这些都是虚火。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一方面得泻火,怎么泻火呢?很多人就说用黄芩、黄连,当然该用的时候得用,但是大多数的时候在泻火的前提下得疏肝理气解郁,把郁解了之后火才能下去。郁解决不了火下不去,怎么解呢?一方面给患者一些善意的提醒和劝告,希望他们把心态调整好,因为杜绝不了发病的根源,你再用中药也不好使。比如用上黄芩、黄连、生地滋阴,再加上竹叶清着火,再加上莲子心等等,就是你开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药方,但是架不住他回家之后见到一些人或者事又开始生气,又开始郁闷,又开始睡不着觉,这叫做拿着一杯水去救火,叫杯水车薪。
你这边给他开的药好好的,他喝完了之后一生气一着急,当然这个药也会起作用,会起多少呢?百分之三十。三分治七分养,剩下百分之七十靠谁呢?靠患者本人,他这百分之七十不扭转过来,你只用这百分之三十行不行?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非常有限,所以这症状可能都消除不了,该上火还是上火,该睡觉不好还睡觉不好。但是他可能会觉的比以前稍微轻点,但还是不行。这就是我经常说的患者一直在制造疾病。你在这给他治疗疾病,你这边治着,他那边造着。就像一个游泳池蓄满了水,咱们帮他把下水道打开往外泻水,但是他本身自己还拧开水龙头继续往里灌,也就是他还在那继续造病,这个事他就难办了,什么时候是个头,我这边给他往外泻着邪气,调着身体,他那边继续制造疾病,这就是用《愚公移山》那句话讲叫做“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样永远完不成这个工作了。
所以在这里我劝一句,大家如果有这个病的话,先把心态修正过来,心平气和,把生气、着急、郁闷、操心等这些心态上的问题先解决了。要是心态解决了之后就会发现病就好了一大半,但是也不是所有病就能好一大半,我的经验就是有一些比较轻的病可能就会缓解很多,这个时候你再找中医看也好,找西医看也好,这时候用药,用这些方法可能效果就会比你不调整心态要好很多,所以说老话∶“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就是靠患者自己本人。养不仅有饮食、起居,同时还有心态。心态非常重要,心态要是不好的话,再怎么吃好的,再怎么休息睡觉,锻炼身体都是有限的。心态好了是对身体是最好的滋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