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教我学中医:抄诵《四圣心源》】(28)
《劳伤解》
1.中气
作者:清·黄元御
【一元堂按:
一
中醫讲理、法、方、药。古人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可見,知物之本,了事之終,有先有后,就离道不远了。此謂明理。
明什么理?天人合一。善言天者,必验於人。卷一、卷二讲的是天理,从本卷"勞傷解"开始言人理,脾胃、陰陽、精神、氣血、官窍之理。
理通則法随。法门百千万种,以何為则?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抓住陰陽,以平為期。
二
"中氣旺則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中氣衰則升降窒,或精病,或神病,或血病,或氣病。"可見,中氣者,枢轴,至要也!
中氣旺衰,如此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中氣呢?
黄師曰:"升降之权,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问题又來了,何謂陰陽之交呢?
黄師在卷一《天人解》"陰陽變化"中說:"陰陽未判,一氣混沌。氣含陰陽,則有清浊。清則浮升,浊則沉降。升則為陽,降則為陰。清浊之间,是謂中氣。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枢轴,所謂土也。"
土者,脾胃也。
原來,中氣者,脾胃也。
《内經》:"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此之謂也?】
原文:
1. 中氣
脾為己土,以太陰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主降。升降之权,則生陰陽之交,是謂中氣。
胃主受盛,脾主消磨。
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
脾升则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
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
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氣之善运也。
中氣衰則升降窒。
腎水下寒則精病,心火上炎则神病,肝木左郁則血病,肺金右滞則氣病。
神病則惊怯而不宁,精病則遺泄而不秘,血病則凝瘀而不流,氣病則痞塞而不宣。
四維之病,悉因於中氣。中氣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謂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
醫書不解,滋陰泻火,伐削中氣,故病不皆死,而药不一生。
盖足太陰脾以溼土主令,足陽明胃从燥金化氣,是以陽明之燥不敌太陰之溼,及其病也,胃陽衰而脾陰旺,十人之中,溼居八九而不止也。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溼則中氣不运,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浊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醫家之药,首在中氣。
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於火而火死於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溼,泻水补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於此矣。
黄芽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炙) 茯苓(二钱) 干姜(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中氣之治,崇阳补火,則宜参,姜。培土泻水,宜甘,宜茯。
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煩乱,則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腎水下寒,遺泄滑溏,則加附子,川椒以温腎。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則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氣右滞,痞闷不通,則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肆維之病,另有专方,此肆維之根本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