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茶楼 || 十年之后
我曾经做过一个QQ群的群主,当年,正是大家玩空间最火的时候,来自五湖四海的有着同样爱好的人,在一起写同题作文,最多时候收到精品稿件四十五篇,为保留这些作品,我特意新开一个QQ空间“青藤茶楼”。后来,随着空间的冷落和数位好友的离开,青藤茶楼自此销声匿迹。偶尔有朋友提及,仍不免唏嘘。
自有了微信公众号之后,我亦很少去打理空间,常常把那里当作记录心情的驿站。那日回去,见到诸多友人的身影还在,眼前似乎又浮现出当年情景。当年的青藤人马,也各自分流在不同的微信群里,我极少回到空间,也是怕睹物思人。一些朋友倦了,不再写字。一些朋友疏远了,不再亲密。一些朋友狭隘了,不再互为友人。
原以为成长能够带来长久的陪伴,岂不知,越是年长我们越是没有了耐心,越是缺乏容忍和理性。—— 如果,再回到曾经,我们断不会这样轻易地失去彼此吧?才不会让今日的痛成为无法疗愈的伤口,触之,即疼。
前日,偶起兴又建“青藤茶楼”,找回昔日朋友数人,提起同题一事,都颇有感触。兼之又到了当初约定的十年之后,遂决意起笔同题《十年之后》。我本以为有多人参加,然截止到上周六晚,只收到两篇同题。我应允将文字发表在落笔天涯的公众号里,既出言,必行动。遂将好友文字收录在此,以做珍藏。
十年之后,青藤茶楼的朋友们,你们,还好吗?
十年之后
文 / 寒沙
很远的路,走过几个来回,就觉得不那么远了。人生的十年,经历过几个,似乎时间便不那么长了。特别是有过十年之约的人,时间更是变得肤浅,你也只是说说而已,它便“很不要脸的”马上到了。
有我们网络上一起写过“十年之约”的朋友说:再写个“十年之约”吧!我气气的说:当初就是你让写的“十年之约”,这一不小心就穿越了,如今你这主意又来了,你是想害死我们吗?
是啊!再有十年,我不敢想象啊!爬上皱纹的脸,岁月沧桑的身骨,粗重的嗓门,可能有人会说:成熟了啊!可你愿意要这样的成熟吗?写什么“十年之后”啊!馊主意啊!馊主意啊!
玩笑这样开当然是最好,转过头来想了想,这也是很有内容的十年。网络相识,大家一直在,友谊一直在,没有过滋扰,有的是关心和问候,共同写字的爱好让大家相互学习和不断成熟。其实写东西成熟不成熟不是很重要,毕竟都不拿这当饭吃。但写东西成熟却代表着思想的成熟,代表着对事物梳理能力的成熟。这种成熟,显然不是老了,这是人精神层面的活力啊!
十年,我们变得更有定力了,大浪淘沙般留下的这些网络上的朋友,其实更值得珍惜,更值得感动。放下这十年现实生活中的得与失不提,网络这十年,我们与正能量同在。大家闲暇时一起网络上玩耍,涉及的事物那叫一个广泛,大到政经军事,小到柴米油盐,或严肃讨论,或嬉笑调侃。相交愈久,愈变得坦诚无忌,更是大大的减少了生活中那些必须的谨慎和伪装,成就了一个理想中自由与快乐的“王国”。感慨总因东流去,欣怀俱是不了情。伟人诗中道: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当然有着对光阴失逝的无限感慨,其实更包含着多少人情与变迁,岁月能改变很多东西,那些没改变的,应该是最真诚的,好像就没有理由不去珍惜了。
再写“十年之约”,这不只是约定我们未来十年的友谊,更是对过去十年的交代。我们都好好的,十年又十年……
十年之后
文 / 王淑梅
十年之后,我想说,我还不算老。
今天小雪,天气预报说,明天会有大雪。可立冬后不到一个月,就下了两场雪。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或许还晚些,好像一直没怎么下雪,只记得人们盼雪的心情像儿时盼过年一样,有些望眼欲穿的赶脚。好不容易下场雪,就把人们乐巅了。唉,东北人的冬天,缺啥也缺不了雪呵。眼下虽然只下了不大不小的两场雪,也算开个好头了,换言之雪勤,也就有人嚷嚷着“瑞雪兆丰年”。言外之意,希望明年经济形势快点好起来,希望大大小小的实体店铺也快些盘活起来。
雪后的大街上虽然清扫很干净,但路口道边也有没打扫利索的死角。尤其是过路时一个中年男子不小心滑倒了,他身后紧跟着转过来的公交车瞬间放慢了速度,我心里一慌,这要撞上或摔个好歹可不是闹着玩的。晚风有些大,本来穿得厚实没感觉冷,可因为眼前的一幕,倒有些冷风袭进怀里的感觉。抬头看看火车站大屏幕上的时钟,以及身边匆匆而过的行人,我下意识地停下来,看着这些过客恍然一笑,自己曾经也是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啊,虽然近些年稳定了些不再东南西北的跟火车打交道,可搬来火车站旁也近三年了,仿佛跟火车天生有缘,即使已很少出行,却也是每天都看到窗外的火车出出进进,总是愿意多看几眼这些行色匆匆的人们,也难免为此而生些感慨。真不知道,十年之后,是否还住在这里,是否还能五冬六夏地站在十四楼的窗前、或地面,惯看秋风般看这站前风景?
都说今年的生意比以往更难做,大到企业小到商贩,多数人的日子都稀哩哗啦。我不敢说自己是个商人,只是因为除了与生俱来喜欢文学之外,还莫名其妙的喜欢奇石和书画,以及摄影与收藏。十年前的那个早春三月,鬼使神差一股脑儿成了华联古玩城的业主,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个体法人。每天与奇石相伴,与书画为友,摆弄石头写写画画之余,时常偷闲外出采个风摄个影,朝迎日出夕追晚霞之乐,反倒无意中强健了身体,不再心慌气短腰腿酸痛了。十余年的折腾,看似风风火火体体面面,可谁知道其中的艰辛?
曾经构思过一部传记式长篇《左十年右十年》,前半部分记录十年婚姻的喜怒哀乐,底稿以日记形式算是初成,后半部分待叙劳燕分飞后的日常琐碎与消解。或许因了诸多不成熟因素影响,这一构想几度搁浅。前几日文友圈好友提议,做一期公众号同题《十年之后》,便又想起了这个关于“十年”的话题。眼下虽很忙乱,却因此而触动了久违的情愫。暂且把它当做十年之后必须完成的任务吧,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那时,或许我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并非专业的“跨界之人”了。从写作到书画文玩收藏,兼及摄影,及至目前正着手运作的书画摄影策展。如果再从这一脉路慢慢回朔文学,想想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若把人生划成以十年为基数的若干段,十年之后的我,应该是中年之未。那时花开的梦想早已成过往,遗憾的是生来浪漫却疏于花前月下。那时的我,或许已银发秃眉,或许已蹒跚呆笨,不过仍相信身边还会有些老朋友相伴。即使看到满地撒欢的孩子们,也绝不轻言老。很多人的老去,首先是输给了心态,我相信自己的心理年龄还会是25岁,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呢。那时,我要快乐的宣布完成了圆梦之旅,践行了一拖十几年未成行的川藏梦,或写生或摄影或赋诗文,为自己的花甲岁月画上一个完美的逗号,亦为下一个《十年之后》开启新的篇章。抑或能力许可时,圆一个出书梦,将多年前的青涩文字,及近年的笔情墨意涂鸦之乐拟一套诗书画摄影集,不问名利,但求给自己一个真情回馈。
小我之外,畅想十年之后的长春,一定比现在更美丽。
不说闻名遐迩的汽车城——共和国的骄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不说闻名中外5A级国家森林公园-净月潭边的长影世纪城——共和国长春电影第一制片厂,不说长春近三百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踪迹——文化广场和八大处。单说那宛若游龙贯穿春城的伊通河,见证着南溪湿地及水岸家园等多处人文景观的变化与发展,便是一部写不完的人文传奇。
还记得2017年参加《新文化报》挑战四季拍摄伊通河的点点滴滴,那一年的伊通河影像,从环境改造至修堤绿化,从日出日落至花开花谢,从春燕戏水至冰封河床,成全了我对伊通河的无限爱恋。
还记得半个月前参与的宣传长春大美伊通河行走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2019“双11”全国持杖行走日-长春站樱花岛治河广场开幕式上的壮观场面,来自省内外五千人的各队人马激情浩荡的行走于伊通河畔,队伍中最大的年龄80岁,最小的才五岁,歌声口号声欢笑声吸引了路人们驻足喝彩观望,也吸引了林中的鸟儿和水中的鱼儿一同欢唱。五公里赛程我走了一个小时十四分钟,如果不是为了留下这难忘的时刻而前前后后拍照耽误了些时间,也许用不上一小时就能走完五公里。假如十年后,再让我如此的走一次,相信我也不会掉队。那时,我还会行摄于摄伊通河畔吗?还会用诗行用画笔为她梳妆打扮吗?还会为新添的景点新来的候鸟及时前往观望吗?回答是肯定的,只要我还生活在这里,伊通河做为长春的母亲河,我将一如既往的钟情于她……
十年之后,悄悄的问一声自己,我可不可以得闲再谈一次恋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