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五爪猪
文/乔沐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临安附近牛家村有个张屠夫,其人三四十岁,身长八尺,五大三粗,额骨高耸,满脸横肉,平日里时常衣袖半挽,右手持铁钩,是个人见人怕,猪见猪怕的主。
张屠夫屠宰牲口的手法极其高明,不管什么牲口,一刀解决,丝毫不拖泥带水。张屠夫从事屠宰二十来年,据他说亲自宰杀的牲口,什么猪马牛羊什么的,将近一万头了,附近村镇洗年宝基本上都是请张屠夫操刀,张屠夫每每说到此处,脸色都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豪的神色。
洗年宝是洗年猪的意思。在当时的农村过年的时候普通人家家里能有一头猪是非常奢侈的事情,而且在过年的时候是要讨吉利的,与过年相关的年货都喜欢冠以发财吉利这样的字眼。比方说杀猪宰牛,杀鸡杀鸭这些事情,在平日里,说杀猪,宰猪,杀鸡杀鸭都没有问题,但是在过年的时候,就必须要改口为洗猪,洗鸡,洗鸭,这样才吉利。若是过年的时候去别人家,见到主人家在杀猪,更不可直接说在杀猪,一定要说在洗猪,不然主人家听了会不高兴,甚至说你不懂规矩,也就不会待见你。
农村人比较朴实,用一个“洗”字代替了“杀”字,既含蓄,又到位,而且“洗”字又和“喜”字同音,大家都很乐意听,久而久之过年杀猪就成了“洗年猪”、“洗年宝”。
张屠夫手艺高超,这些年赚了 不少钱,颇有家资,遂在临安城内买房置业。他在临安集市中心地段买了三间三层门面,一层摆的肉案,二层摆的茶室,三层摆的客房,出行有小厮相随,归来有美女相送,好不威风。
绍兴五年秋季的一天下午,集市外的一条小水沟里顺水走来一头大肥猪,好多人围着看热闹。有知情的村民说,这头猪是村里某人家养的年猪,临洗年宝了,才发现是个五爪猪,所以放生了,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农村里常有的。
什么是五爪猪呢?五爪猪就是阳猪。
人有男女之别,自然界有阴阳之分,动物自然也有阴阳之分。
动物是如何分阴阳的呢?当时民间动物是靠脚爪来分阴阳的:脚是单数的为阳,双数的为阴。
所以鸡和猪都是四个爪为阴,如果生了五爪,是阴阳颠倒,民间传说如果有五爪猪或者五爪鸡,不可屠杀,否则主家有大凶之事,遇见这种情况,应当及时放生方可避免凶煞降临。
张屠夫是屠夫,常年和牲口打交道,身上煞气很重,而且他也不信阴阳之说。
他见水沟里的肥猪有三百来斤,可以发个小财了,他灵机一动,待到夜深人静时,把那猪钩住,一刀宰了,运回猪肉铺,第二天一天就卖了几十两银子。
张屠夫夜晚回到家,数过钱,心里美滋滋地上了床。半夜忽生一梦,梦中他过世三年的父亲对他说:“明天早上本村吴大郎洗年宝,这是我托的生,你一定要去买过来,我不想被刀杀,然后呜呜地哭了。”
张屠夫梦中惊醒,记忆犹新,他左思右想,如鲠在喉。
第二日清晨早起,果然吴大郎亲自来请张屠夫去洗年宝。
张屠夫心绪不宁,鬼使神差般,来到吴大郎家。只见那吴大郎家冒着黑烟,正在烧水。张屠夫走到门口却抬不动脚,且不说事情真不真,也不说人家同不同意,而且就算人家同意将猪卖给自己,那买回去自己又怎么可能养一头猪一辈子呢?那得浪费多少粮食?而且还得照顾一只猪的吃喝拉撒睡,多麻烦。而且当时就是因为听妻子的话,不愿赡养老父亲,才让老父亲饥寒交迫而死,想到此处,张屠夫心中不禁忐忑起来。
就在张屠夫犹豫不决之间,那猪被拖了出来,张屠夫心中还在想着昨夜的怪梦,迟迟不肯下刀。
犹豫之间,张屠夫看见了,这只猪是五爪猪,只是有一只爪子隐匿了起来,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张屠夫和牲口打了半辈子交道,当然一眼就看出来了。张屠夫知道如果杀五爪猪,会给主人家带来不吉利。
如果此时说出来,不就可以救父亲了吗?
但是张屠夫又想到救了之后的事情,难道要将一只猪供起来不成?
张屠夫突然手起刀落,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干净利落,那猪惨叫一声,顿时就没了音。
张屠夫看时,那只大肥猪一只眼竟直勾勾的盯着张屠夫,张屠夫分明看到那只猪眼流出了泪水。
张屠夫宰猪宰牛半辈子,何尝见过牲口流泪,心中不禁七上八下,但是猪已经被宰了,张屠夫收了红包,悻悻然到回家。
当晚张屠夫又做了一梦,梦中只见他老爹血流满身,垂丧着头,呜呜咽咽,渐渐远去,口中念叨张屠夫绝情。
张屠夫见状,梦中惊醒,这下他彻底相信了,原来吴大郎家宰杀的年猪真是自己的父亲托生。自己明明可以出手相救,却出于私心没有搭救,亲手宰杀了自己父亲的托生猪。
张屠夫心中虽然有片刻的不快,但是困意来袭,张屠夫倒头就睡,第二天醒来便忘了梦中之事,继续干宰杀牲口的行当。
没几天,眼见要新年了,张屠夫突然病倒了,找了很多大夫前来医治,都束手无策,几经折腾,张屠夫便的神神叨叨,自此不大正常了。
就这样张屠夫日渐消瘦,卧床不起,连新年也没过去,就一命呜呼了。
编者的话:
张屠夫一生杀生无数,一身煞气,造业无数,本该做多善事,多行善举,来抵消所造的业。但是张屠夫没有这么做,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不惜不顾别人家的吉祥,杀五爪猪。更怕父亲给自己添麻烦,不愿赡养老父,不顾自己父亲的死活,亲自宰杀,实在是不孝不义。他最终因为杀孽太重加上为子不孝,遭到报应。
声明:本故事为原创民间故事,不得与封建迷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