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泰州往事回忆-四类分子印象

四类分子,就是地富反坏四种人,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后来又加了一个右派,称为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但我们还是习惯称之为四类分子。

每天早晨,如果醒的早,往往会听到窗外传来刷刷刷的扫地声,经验告诉我这个小孩子,不是环卫工人,要么是盛瘸子,要么是东边院里的嗲嗲(爷爷),因为他们都是四类分子,每天早起扫大街,是他们的工作,刮风下雨,也不能停止。当然,这工作没人付工资。

小时候的印象里,四类分子都是有文化的,和善的,不怎么说话的,很谦卑的。男的留胡子,女的裹小脚。

父亲喜欢跟四类分子玩,以至于我母亲经常数落父亲:你就喜欢跟四类分子玩!父亲笑笑,不说话。父亲要么找邑庙街的沈宝义下棋,要么找盛瘸子聊天。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父亲解放前算是小业主,在泰州城有三间洗染店,后来都公私合营了,一无所有了,好像有点对社会不满,虽不是四类分子,但思想上跟四类分子相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屁股决定脑袋,跟四类分子打成一片,也就可以理解了。

每年春节,泰州的习俗,家家都要蒸包子,泰州叫蒸馒头。沈宝义以前是开馒头店的,又跟父亲是朋友,理所当然的,做包子肯定请沈宝义做。

馅是我们在家做好,肉的,干咸菜的,豆沙的。拿到沈宝义家,面粉也拿去。沈宝义和面,揉面,切,包,上笼,他说好了,下屉,我们小孩子就把包子拾到凉匾里——当然了,最初几笼包子,都拾到我们肚子里了,等到吃撑了,才可能拾到凉匾里去。

77年恢复高考,我姐考中专,考上了江苏外贸学校。也要感谢四类分子,沈宝义院子里住着一个右派,老清华毕业生,帮我姐姐补习了数学。我那时候虽然小,但听他跟父亲议论起邓小平,脸上抑制不住的笑,还是那么清晰的留在我的记忆里。

门口的嗲嗲,除了早上出来扫大街,基本上不出门,但他定了一份报纸,《参考消息》,这个我印象很深。经常看到他在窗下看报纸。他有个太太,还有个姨太太,我们叫姨嗲,都是极和善的人。

四类分子,除了扫地以外,学习和接受批判,也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因为年龄的关系,都印象模糊了。

后来改革开放了,他们都摘了帽子,不再是四类分子了,都是人民的一部分了,但他们都老了,有的已经过世了。

中学学历史,知道历史上印度有个种姓制度,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一个最低等级的贱民阶层,甚至被排除在了四个种姓之外。

四类分子,算哪个阶层?

(0)

相关推荐

  • 张小莲‖英雄的父亲

    "梆梆梆!" "谁呀?大半夜不让人睡觉?"父亲警觉地问. "梆梆梆!" 听到暗号后,父亲一骨碌翻身下床,轻手轻脚地拉开了门栓,"吱 ...

  • 【郁氏文化】父亲的战争,父亲的故事 ( 文/郁强)

    郁氏文化  父亲的战争,父亲的故事                       文/郁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 ...

  • 我的双亲,眼泪永远都是流在故事的结尾

    图源网络 我的双亲 文/杨进涛 一晃母亲离开人世已经36年了,父亲也走了28年. 母亲离开人世的时候大哥结婚不到两年,二哥还是懵懂少年,我那年12岁. 母亲病了很久,后来才确诊为癌症.母亲从发病到离开 ...

  • 回忆我的父亲:写在父亲逝世三十八周年

    本文作者:刘继东 2021年阴历正月十四,是父亲逝世三十八周年的日子.父亲是在1983年正月十四,因数年前患的肺心病并发了急性胃出血,导致不可医治,溘然去世,终年六十一岁. 父亲的童年是不幸的,九岁失 ...

  • 中秋印象

    又是一年中秋,古人写月儿.中秋的诗词,我能背下来已不多.印象最深的有这四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 ...

  • 田家声‖老佟

    老佟的老家在河南,客居我们村大约半个多世纪了.一个外地人因何流落异乡?我年幼时无从得知.后来,听人说大约上世纪60年代,老佟的家乡遭年谨,父母双双饿毙,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孤身一人流浪到这里.那时老佟大 ...

  • 泰州上美国电视了, 整整10分钟, 在全世界都出名了!激动!

    <印象泰州>英文版 <印象泰州>英文版 展开

  • 秋天里拾到的心情

    秋天里拾到的心情 河堤路上的落叶,越来越厚了,秋,也深了. 母亲昨晚回到我这里,说是要回乡下看看七舅父.七舅父的小儿子,表弟李腾也在斗门,跟我住得不远,昨天打电话给我母亲,说要回家,问母亲回去否. 昨 ...

  • 老泰州往事回忆-寒冷的冬天

    现在的冬天不那么冷了,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还要搞个什么公约,好让温室气体不要排那么多,小时候的冬天,可真是冷啊! 泰州不南不北,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理论上还算南方.南方的冷跟北方的冷不一样.南方是湿冷, ...

  • 老泰州往事回忆-茶水炉子

    相信很多年轻人都没见过茶水炉子. 小时候,家里都是烧炭炉子,烧煤饼,煤饼是定量供应的,家家有个煤本子,每个月去买煤,本子上盖上戳,可以少买,不能多买.因为煤比较珍贵,所以很多人都不在家里烧热水,而是到 ...

  • 老泰州往事回忆-稻河路头巷

    近日微恙,卧在床上,难免会胡思乱想. 印象中第一次住院是在四五岁的时候,刚刚记事,得的是伤寒,这个伤寒究竟是个啥病,我现在也没闹明白,据说挺凶险的,于是只好住院. 小时候对住院有某种强烈的好奇,以后甚 ...

  • 老泰州往事回忆-男女生不说话

    一上中学,就会有几个明显的变化. 一是书包从斜挎变成直挂,挂于左肩或右肩.似乎是一种宣言:我长大了! 二是不叫老师,改叫先生了.中学老师,不论男女,一律称为先生.我太太来泰,对此颇为赞赏,认为我们泰州 ...

  • 老泰州往事回忆-幼儿园

    我上过两个幼儿园,一东一西. 先上的东边邑庙街上的幼儿园,其实就是蒋老师家里,房子不大,有个小院,老师就蒋老师一个.后上的是西边钟楼巷穿过去往南转到关帝庙巷,一个院子里. 东边那个幼儿园,印象已经不深 ...

  • 老泰州往事回忆-烧饼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烧饼,上大学时,才知道,未必各地都有泰州那样好吃的烧饼. 泰州烧饼,叫做草炉烧饼,烧饼店里都砌着一个高高大大的"壁炉",不像西方人家的壁炉,那个太矮了,做烧饼的炉子 ...

  • 老泰州往事回忆-癞小

    朗妙好:我和任小弟在同一年出生,都住在老泰州古楼路与邑庙街的交叉口,两家挨得很近,他家的地身处就是现在的新会宾楼酒店,我家的地身处就是现在的重庆足浴店,我们是一起长大的发小,一起上的幼儿园.小学,后来 ...

  • 老泰州往事回忆-石板路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吃饱喝足以后,要出去旅游. 如果去江南小镇旅游,我想大家一定对小镇的石板路有很深的印象.在我的家乡,多的是这样的石板路--当然是小时候. 我家往东的邑庙街,就铺着这样一条石板路 ...

  • 老泰州往事回忆-衣着四则

    一,金光闪闪的毛线衣 小时候,我有一件金光闪闪的毛线衣. 我们就是这么称呼这件毛线衣的.虽然比较繁琐,但就是这么叫的,比如问弟弟:你有没有看到我那件金光闪闪的毛线衣? 那件毛线衣是紫色的,最早是姐姐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