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危险吗?它真的能让你安心入眠?| 图文
1962年的一个清晨,36岁的玛丽莲·梦露在洛杉矶的自家卧室离奇死亡:她浑身赤裸、手里拿着电话听筒、身上只有一张被单。
尸检报告显示,梦露的血液中含有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它们是梦露死亡的直接原因,也是第一代安眠药的两种代表成分。
水合氯醛与戊巴比妥都具有耐受性和成瘾性,而且只要浓度稍高,就会抑制神经中枢,让人在睡梦中窒息而死。
1893年,物理学家丁达尔的妻子就是一不小心弄错了药瓶,按照肠胃药的剂量给丈夫服下了过量的水合氯醛,让丁达尔不幸身亡。
所以第一代安眠药已经被淘汰,现在更多的是作为动物麻醉剂或安乐死药物使用。
如今的安眠药还危险吗?它能不能拯救失眠?
视频版
↓↓ 看完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
↑↑ 信我,真的超级好看 ↑↑
图文版
安眠药不是单指某一种药物,而是一大类药物的总称。它们在医学上叫“镇静催眠药” ,其中“镇静”是指稳定情绪 ——没错,一些安眠药和治疗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药很相似。
如今最常见的安眠药,是以“苯二氮䓬类”为代表的“第二代安眠药”。
第二代苯二氮䓬类化合物有很多,它们的化学结构相似。不同的侧链基团,让它们具有了不同的药物属性。
比如这是“地西泮”,也叫“安定”。它安眠效力长,还能抗焦虑、癫痫,是全世界处方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 ;
把它外接的氯换成硝基,就得到了“硝甲西泮”,也叫“一粒眠”,在临床上治疗失眠和酒精戒断。但同时又属于新型毒品,具有严重的成瘾性和致幻性。
不管是哪种第二代苯二氮䓬类药物,全都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相比于杀死梦露的第一代安眠药,第二代安眠苯二氮䓬类药的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小,但仍有一定的风险。
第二代苯二氮䓬类药物也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和依赖性。也就是服药次数越多,就需要越大的药量,才能达到原本的效果;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如果停药,那么患者接下来几天的睡眠质量,甚至会变得比吃药之前的状态更差,这被称为“反跳性失眠”。更麻烦的是,突然停药还可能引发癫痫、紧张焦虑、记忆减退、恶心干呕等一系列戒断反应。这被称为“戒断综合征”。
为了预防“戒断综合征”,医生要通过控制药物剂量、更换不同的药物种类等方式,避免对单一药物的蓄积和依赖。一旦出现戒断症状,需要到恢复到上一剂量,以更小的减药幅度撤药;如果没有戒断症状,就可以逐步减量直至完全摆脱药物依赖。这一过程往往需要两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而且不保证100%成功。
不过如今已经有了更新型的第三代安眠药,主要有这三种。它们的首字母都是Z,所以也被称为“Z类药物”。它们的副作用更小,耐受性、依赖性和戒断反应风险都更低。
不过想要弄清楚两代药物之间的区别,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安眠药是怎么帮助你入睡的。
睡眠过程与一种叫做GABA的神经递质有关,它能抑制与睡眠有关的中枢神经元。
当GABA与GABA受体结合时,神经元突触中的离子通道会打开,让氯离子流入细胞,引发神经冲动,抑制下丘脑和脑干中的“促觉醒基团”,然后你就睡着了。
如果GABA数量不足或功能下降,就会导致失眠。而安眠药能够替代GABA,与GABA受体结合,帮你启动这套入睡机制。
关键的来了:
GABA受体上有许多不同的亚基。
第二代苯二氮䓬类药物在与GABA受体结合时,会同时作用于这四种亚基,产生所有和它们相关的药理作用,所以副作用相对较高;
而第三代Z类药物更专一,只作用于α1亚基,所以副作用更低。这就是两代安眠药副作用大小有所区别的主要原因。
除了副作用外,不同的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也不同。这就要谈到你的睡眠周期了。
在一场完整的睡眠中,你会以每70-120分钟为周期,在“快速动眼期”和“非快速动眼期”之间交替切换。
其中“快速动眼期”是梦境形成的阶段,主要恢复你的精力;
“非快速动眼期”又可以根据睡眠深度再分为3个阶段,其中N3被认为是质量最高的睡眠阶段,也被称为“慢波睡眠”,主要恢复你的体力。
你的睡眠越接近N1时,越容易清醒;越接近N3时,睡得越沉。所以有时候半夜自然醒会感觉自己异常清醒,早上被闹钟叫醒时却会迷迷糊糊。
一般来说,快速动眼期和N3持续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好。
而第二代苯二氮䓬类安眠药主要延长的是N2阶段的睡眠,但同时却可能减少快速动眼期和N3的睡眠 ,所以患者虽然睡着了,但睡眠的质量并不一定好。
第三代的Z类安眠药不会影响正常睡眠结构 ,合理使用后能改善睡眠质量,获得更加接近自然入睡的效果。
所以,用最新款的安眠药就能拯救失眠吗?
这得看情况。失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有人因为焦虑失眠,有人因为疾病失眠,有人因为受到应激刺激失眠,还有好多人是因为太担心自己会失眠,而失眠。有些人是死都睡不着,有些人是睡得特别轻,有些人是醒得比鸡还早……
所以和很多事情一样,安眠药也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适合患者的选择。
像第三代Z类安眠药只作用于α1亚基,只有镇静催眠功能,并不能抗焦虑 。很多人失眠就是焦虑导致的,那他们用第二代苯二氮䓬类安眠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许更好。
此外,对于难以维持睡眠和早醒的患者,选用药效更长的第二代苯二氮䓬类药物,也许效果更好。而Z类药物以短效为主,适合于入睡困难的患者。
而且实际上,只有满足这些条件,你才会被诊断为失眠:
如果只是偶尔睡不着,那不用太担心。如果被诊断为失眠,那除了用药外,也要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来解决问题 。千万不要私自购买和服用安眠药,这一来很危险,二来很可能根本没用。要想用安眠药拯救失眠,前提是要正确地挑选和使用它们。
当然,更别想利用安眠药,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
第二代苯二氮䓬类安眠药的毒性相比于第一代更低,所以中毒者从服药到最终死亡的过程往往会更加漫长。在此过程中,中毒者会出现呕吐、血压下降、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呕吐物和胃酸会沿着食道进入咽喉、鼻腔,甚至肺部,产生强烈的灼烧感。而由于中枢神经受到抑制,中毒者基本无法做出任何行动,只能在意识模糊的边缘,承受着强烈的痛苦。当中毒者体内的安眠药吸收量达到正常剂量的15倍以上时,药物会抑制呼吸中枢,直至窒息而死。整个过程从头到尾,都跟“安详”两个字没有半毛钱关系。
总而言之,只靠安眠药本身,并不一定能解决失眠问题。
而生活比失眠还要复杂,更不是加大剂量就能解决的事。研究者们一代代地更新药物,是为了让你安全、安稳地睡个好觉,在新的一天里开启新的生活。别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