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路上“雷”太多,三种错误教育法,父母记得要避开

前言:想让孩子拥有好的成绩,自然就得培养他保持学习动力,因为在动力的趋势下,孩子才能更愿意去自主的学习,当然成绩上就不用太担心。只是现在孩子的现状让人揪心,明明是学习的大好年纪,可他们偏偏却已经没了想要学习的兴趣。

多数家长还在固执的以为,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初中课程太难的缘故,总觉得是到了初中之后孩子才不爱学习的。但其实,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们自幼身上就有表现,只是小学阶段被隐藏的很好罢了。之所以会在初中的时候爆发厌学情绪,就是因为从小教育上埋下了“雷”。

一、唠叨

通常教育中妈妈最容易扮演“唠叨”的角色,只要教训起孩子,好像碎碎念就停不下来一样。要知道被长期唠叨,是很容易让人心生厌烦的,想必妈妈本人也是不愿被他人唠叨的吧。可是既然自己都不喜欢被唠叨,为何要把这些唠叨声强加在孩子身上呢。

不论大小事,总是习惯性说不停的家长,真的会把孩子逼疯的。可能家长想着唠叨是在提醒孩子,甚至觉得唠叨教育比打骂孩子更好。但其实唠叨的太多,反而会让孩子处于被动的地步。在唠叨声中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责任心,因为孩子会有错觉感,觉得这是父母该做的事情。

另外唠叨还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对孩子的极度不放心和不信任,要不然也不会各种唠叨不停。若是经常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唠叨,那孩子很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因为他不想听到家人的唠叨声。

二、忽视孩子对安全的需求

关于心理安全,很多父母觉得给孩子更多物质,或者是多点时间呆在他身边就够了。但其实这时父母对安全感的理解,于孩子而言这些东西都是徒劳的。因为孩子内心对于安全的要求并不是物质,更不是只要父母呆在身边。而是希望父母可以有效的陪伴,待在一起的时间做些相对有意义的事儿。

其实孩子对心理安全的需要更大一些,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安全感,只能在父母这里寻找。那些总是喜欢捣乱,并且课堂上没有专注力,且无法保持安静的孩子,他们多数都是没有安全感的。

为了能够引起父母,孩子试图用叛逆和捣乱的方式,只是到了最后家长却会错了意,甚至还为此暴揍了孩子。当然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的冷却,对于父母也不再有任何的期待了。

三、习惯性比较

“别人家孩子”几乎快成了父母的心病了,有多少孩子每天听到的不是父母的关爱,而是跟别人家孩子的比较。说实话,没有哪个孩子不讨厌这样的对比吧。因为在自家父母心中,好像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然后一而再的否定自己的做法。

或促最初父母是为了激励孩子,希望能够激起孩子的斗志,然后向着优秀的孩子靠齐。可结果这种错误的方式,导致孩子一再的被打击,当然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的,孩子注定变得越来越差。很多孩子被父母打击到没有勇气重新振作,然后对于学习再也没有兴趣。

可能孩子觉得,无论自己怎样的努力,始终都不能让父母觉得满意,而且还总是被否定。所以也不想再去改变自己的现状,只能“破罐破摔”的心理生活下去。

总结:学习路上充满了一切的未知,哪怕现在的成绩没有很优秀,但若是家长懂得给予孩子引导,相信未来的成绩会有大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