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 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睡眠有关不良认知的改变

关于认知与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绪ABC理论模型。

A表示激发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激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此理论认为激发事件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的间接原因,而引起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因此,针对这些负面的认知与评价进行干预至关重要。

在失眠患者中,他们常常对睡眠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灾难化失眠的后果,或对失眠进行错误的归因。

一些常见的不良认知有“一定要有八小时的睡眠才能令我感到精力充沛”、“已经几晚睡不着了,我今晚一定要睡着”、“今天表现这么差,一定是因为我昨天晚上睡不好”等。这些不良信念与认知增加患者的焦虑和压力,并加深睡眠困扰,导致失眠的恶性循环,另外还容易影响患者执行失眠行为疗法策略的依从性。

而CBT-I中的认知疗法则是帮助长期失眠患者识别和改变对睡眠和失眠的一些不当的想法和信念,包括建立更现实的视角,加强对睡眠问题的控制感,以及避免给自己施加过度的压力以达到自我的标准,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焦虑并使失眠持续化。

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DBAS)是目前临床及研究当中最常用于评估睡眠相关不良认知的工具。

DBAS主要有30个项目的原始版本(DBAS-30)和16个项目的简化版本(DBAS-16)。DBAS-30包括5个分量表:

(1)对失眠成因的错误观念;

(2)夸大和错误估计失眠的后果;

(3)对睡眠不切实际的期待;

(4)控制和预期睡眠的感知能力下降;

(5)对促进睡眠的行为的错误认识。

目前多项以DBAS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的随机研究发现,面对面和网络化CBT-I均能明显改善不良信念与态度,而这部分的改善与睡眠质量、白天症状、抑郁症状、疲倦以及更好地维持治疗效果有关,然而不良信念以何种方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与失眠及相关症状的改善相关,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些初步研究表明:对于睡眠自我效能低,以及关于睡眠不足的后果以及无助感等不良认知更严重的失眠人群,CBT-I是较好的选择。

另外,Eidelman等学者发现,单独的行为疗法可以显著而持续地改善认知成分,而单独的认知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均比单独的行为疗法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有证据表明,认知疗法中的“设定烦恼时间”增强了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的疗效,从而更大程度地减少与睡眠有关的忧虑,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认知疗法中的不同策略在减少关于睡眠不良认知的额外益处,并明确是否可以在真实世界中运用并为患者带来更显著的改善。

总的来说,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于睡眠有关不良认知的改善是显著的,但其中与失眠改善的相关机制以及在真实世界不同的运用情况,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Thakral M , Korff M V , Mccurry S M , et al. Changes in Dysfunctional Beliefs about Sleep after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19, 49:101230.

作者介绍

张继辉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睡眠医学首席科学家

速眠CBTI由香港及内陆知名睡眠医学专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研发而成,该课程除了提供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视频内容、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外,还可以记录睡眠数据,查看专属睡眠报告,使用多种睡眠改善工具,线上、线下持续远程管理,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

编辑:彭志平;审核:左和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