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 如何修复生物钟 重享好睡眠?
生物钟紊乱
生物钟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又称为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CRSWDs),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日间思睡、疲劳或多项均有。
临床可分为3大类:
第一类为内源性昼夜节律失调型,又称睡眠时相障碍,主要为昼夜钟结构或功能紊乱所致,包括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晚睡晚起,入睡困难为主),睡眠-觉醒时相提前障碍(早睡早起,早醒为主)、非24小时睡眠-觉醒障碍(多见视力障者)、不规律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痴呆或居家老人多见)。
第二类为外源性昼夜节律失调型,主要包括时差变化睡眠障碍和倒班工作睡眠障碍;
第三类为非特殊昼夜节律性睡眠-觉醒紊乱。
一项临床调查显示:
最常见的CRSWD为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约83%,其次为非24h小时睡眠-觉醒障碍约为12%。值得注意的26.1%-32.1%倒班者可出现倒班相关的睡眠障碍。不论那种CRSWDs,除出现明显睡眠-觉醒问题外,还可致精神、躯体、社会、职业、教育或其它重要功能受损、重者可致多种精神及躯体疾病,严重损害了患者身心健康。
一、什么是生物钟?
医学上将能够调控人类生命活动节律的神经结构称为生物钟,分主控钟及外周生物钟,主控钟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外周钟分布在整个大脑及全身各器官及组织。
人类的内源性生命活动昼夜节律为24.18h,为了保证每个生命活动的24小时节律,主控钟每日需与外界授时因子校准。能够影响主控钟的因素被称为“授时因子”,
授时因子包括太阳光的明暗变化,运动及社会活动、进餐习惯及时间、某些药物等。
太阳光是最强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其明暗变化直接影响主控钟调控的褪黑素分泌时相、核心体温及皮质醇分泌时相。
在外界光刺激下,主控钟通过室旁核环路调控松果体抑制褪黑素分泌,促进觉醒,反之,促进褪黑素分泌,促进睡眠。
在与外界校准同时,主控钟不仅将调控信息传递到中枢及外周生物钟同时还接受其二的反馈调节,如此构成了人类生命活动的昼夜节律调节环路。
由于授时因子可影响主控钟的调控,临床上将授时因子的调控和管理作为生物钟失调的睡眠-觉醒障碍治疗的重要靶点。
二、昼夜钟坏了
如果出现慢性反复(≥3月)失眠或/和过多日间思睡,起因于内源性昼夜节律与期望的睡眠-觉醒时间不一致或内源性昼夜节律与个体外环境、社会/工作时间的不协调或因倒班或飞行时差致睡眠障碍并导致临床显著不适,终致精神、躯体、社会、职业、教育或其它重要功能受损,则被认为是昼夜钟坏了,医学上被诊断为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
临床最常见是个人内源性节律为晚睡晚起型,夜间严重入睡困难,但又因工作或其它需求必须早起或倒班者。
在生活中,如果你习惯晚睡晚起,不需要因为外部环境、社会/工作时间而改变自己睡眠习惯,只要睡眠质量正常,就不能诊断为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
三、如何修复生物钟?
生物钟修复核心是加强行为昼夜管理,重置睡眠-觉醒节律。美国睡眠医学会主要推荐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调控方法(非药物)可分为:
①睡眠卫生和行为管理:制定新的规律的睡眠-觉醒时间计划和调整身体活动及锻炼时间;
②光照管理:包括光照时间、强度、波长、光照设备的调整和避免不恰当光照;
③联合治疗:最常用的昼夜钟修复技术是光照、身体运动或活动调整的联合治疗。
人类进化而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睡眠-觉醒是人类健康的基石,如果逆行,日夜完全或部分颠倒,则可致昼夜钟紊乱、出现明显睡眠-觉醒障,严重者精神、躯体、社会、职业、教育或其它重要功能受损。
全球脑健康报告显示:长期睡眠不良增加痴呆、抑郁、心脏病、肥胖、糖尿病、跌倒损伤、癌症风险。加强行为管理,修复生物钟,重置合理适应生活工作需求的睡眠-觉醒时间,则可乐享夜夜好睡眠,日日好精神。
作者介绍
邓丽影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 ;
江西省睡眠医学会会长。
速眠CBTI由香港及内陆知名睡眠医学专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研发而成,该课程除了提供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视频内容、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外,还可以记录睡眠数据,查看专属睡眠报告,使用多种睡眠改善工具,线上、线下持续远程管理,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
编辑:彭志平;审核左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