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固化让中国画家沉迷于模仿

心像艺缘

在这个学术已成故作矫情的无病呻吟时代

心像艺缘绝不做通常意义上的“学术”

我们更愿意

回归到最本真的人文关怀上

来探讨

人与艺术

艺术与时代人文

艺术与人类文明进程

等等

诸多话题

在一系列的探寻与追问中

重新疏理生命意义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

先插一段广告

有想要参加2019北京艺术博览会的机构和艺术家联系我,展位费可以给优惠

展览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

举办时期:2019年8月29日—9月1日

展厅面积:15000平方米

主办单位: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

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

承办单位:北京艺博嫦娥国际会展中心

北京艺企藏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参展对象及范围

1.参展对象:画廊、画院、美术院校、美术机构、文化文物公司、艺术品拍卖机构、艺术协会、艺术工作室。

2.艺术范围:中国画、油画、水彩画、壁画、漆画版画、雕塑、装置、艺术衍生品、多媒体等。

思维固化让中国画家沉迷于模仿

杜洪毅

  绘画作为最古老的图像创造手段,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担的使命有所不同。至少在摄影术诞生之前,绘画除了拥有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艺术价值外,更多的是担当着实用性文化传播的功能。在没有其他技术手段替代的古代社会,以手工复制图画的方式来传播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当我们看到历史上存留下来的许多艺术品都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时,就应该意识到,不能以今天的原创标准去审视过去的艺术。

  而当下,技术进步成就的现代图像制作、复制手段早已取代了古代绘画的诸多实用性功能。如果说绘画艺术还有什么重要意义,那一定是存在于文化探索上,一定应具备前瞻精神价值创造功能。反观眼下,画家们还继续将模仿性制作视为艺术呈现方式,实际上是一种严重滞后于时代文明进程的观念所致,是长期思维固化的结果。

  以继承传统的理由来为抄袭、模仿找借口,只是无能者自欺欺人的诡辩。我们知道,古代艺术品存在大量程式化模仿现象,这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意识相协调的。比如古埃及绘画样式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没有多大变化,完全与法老王朝固化守旧的文化和治国理念保持了一致。同样,中国绘画整体风格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变化非常小,也是因为古人缺少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创新思维,骨子里装满复古守旧理念。考虑到古代社会在科学、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我们完全可以接受古人长期按同一模式进行绘画创作的事实。

  而今天的世界则完全不一样,人类文明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向前推进,任何一个领域都不能缺少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如果我们的艺术家还继续把工艺手法模仿制作当作艺术创作,岂不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吗?即使要继承传统文化,也应该是从过往文化遗存中吸取营养,进而将其推向新的高度,而不是以传统为卖点来进行拙劣的复制,那样无疑是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推向绝路。

  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之所以缺少独创精神,同样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于过去时的工艺制作阶段。虽然许多人口头标榜着“前卫”“创新”,但那只不过是一种为寻求名利搞的把戏。这类艺术家最为常见的手段是照搬西方现当代艺术形式套路或观念外壳,以貌似“标新立异”的手段来哗众取宠。其中不乏一些连基本形式转换能力都不具备的人。很显然,正是因为中国艺术家将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创新精神误读为外在形式和观念的外在演绎,并借其从中牟取现时利益,而忽视了其本质上的文化创造任务,才导致集体上的创造乏力。如果这类思维方式不能得到彻底突破,我们又怎能指望“当代”艺术家创作出多少真正具有文化前瞻意义的优秀作品来呢?

  或许有人会觉得,模仿是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并以此类推认为创作中存在一些模仿和借鉴就不可避免了。可是,学习归学习,创作归创作,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当一名画家掌握基本的技术语言进入创作阶段后,就应努力摒弃他人模式带来的束缚,努力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创造之路。即便在后续阶段还需通过模仿学习提升个人能力,也不应该将习作拿来当成原创作品。如果真要把习作进行公开发表或出售的话,除了要特别注明外,还必须严格遵守《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

  画家们在创作上存在的思维严重固化、滞后现象普遍存在,是与当前中国学院派艺术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密不可分的。这些人受教于以模仿思维为基本教学理念的各大美院。且不要说素描、写生、临摹在今日国内美术院校课程中还占据着极大比重,就是那些看似适应潮流的跨媒体艺术、综合材料艺术等专业,本质上也是在传授已经被西方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东西,并不具备任何开拓意义。正是由于高等艺术院校一味向“后”看,只传授模仿技能,忽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未能给予必要的思想启蒙,才导致了学院派艺术家难以走上真正的文化创造之路。

  除了创作实践类专业以传授模仿技能为主之外,在理论研究的教学上同样缺乏创造性、前瞻性。目前国内高校的艺术理论专业基本上是按西方模式建立的,“艺术史论”和“艺术理论”似乎可以互画等号,研究对象无非是古代艺术或已经存在的艺术,不能为当下艺术创作提供任何可行性启示和意见。让我一直不解的是,当今世界对艺术创新如此推崇,艺术理论领域为何只向“后”看呢?虽然说艺术史论的价值不可被忽视,但就文化创造的立场来说,难道艺术未来学、创造思维学等面向未知世界探索的领域不是更重要吗?如果我们的高校、艺术研究机构、艺术理论家们能拿出一部分精力多向“前”看看,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一些前瞻性思路,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吗?为什么非要沉迷于过去的模式中?

  或许,要彻底改变中国艺术创作领域存在的模仿陋习不是短时期内可完成的。但如果不能从现在开始走出固化思维模式,而继续将绘画当成以技术手段获取名利的工具,不建立起基本的文化创造共识,那么一扫抄袭、模仿之风气可能就遥遥无期了!

  本文发表于2019年4月24日《中国书画报》

附:杜洪毅待出版著作介绍

一、《生命的基石》

《生命的基石》为一部生命哲学著作,凝聚自己十多年的思想沉淀。该书稿写作过程中编入部分早年文章,但并非文集汇编,而是对自己思想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整合。全书共分为寻找信仰、何为人生、独立人格、做自己四卷。

该书以独立思考立场出发写作,原则上不引用他人著作文献。

二、《美的理想》

《美的理想》为一部艺术理论著作,但该书完全不同于学院派理论家的大作。这部书稿既没有研究艺术史,也不是对存世艺术品注解、诠释,而是以独立思考为基本出发点,追问艺术和美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探讨人类艺术的未来去向。

全书共十二章,分别是:

1人类的艺术追求、2艺术与人格、3艺术审美思维、4艺术思维与视觉心理、5原创的意义、6艺术语言、7雕塑艺术、8绘画艺术、9人与人体、10艺术家、11艺术与市场、12美的理想

因本人非体制内人员,无评职称、谋升迁、骗项目经费需求,完全是抱着像古人那样的著书立说之念头去写作的,不同于今日学院派理论家为谋取功利而只著书、不立说的写作方式。故本书只以个人视角发表观点,不拿他人理论为旁证,不搞术语词汇和文献堆砌,不做无意义的考据诠释,自成一套独立思想体系。

该书以独立思考立场展开写作,除引用一句梵高日记外,不引用其他作者的著作文献。

作者微信号:xingli153

杜洪毅《无题10》

提示:转载本人文章必须依法支付稿酬

必读:关于杜洪毅作品著作权的正式声明

精彩回顾:

学术研究不能只朝后看

中国教育之痛,于金富、吴质洁之流怎就做了大学教师?

价值观扭曲下的艺术之殇

理论工作需要开创精神

凭什么说你是很有思想的艺术家?

想象力才是绘画创作之根本

为什么说“当代艺术”不具备收藏价值?

如何发现艺术天才与未来的大师?

艺术审美思维与审美原则(上篇)

艺术审美思维与审美原则(下篇)

抽象世界与具象世界

速朽与永恒——浅论艺术品价值评估

独立人格论

唯有崇拜自己的人,才不会被时间打败

作品不好卖?艺术市场问题出在哪?

艺术与技术有何分别?

谁说这个时代出不了大师?

“学术”真是为艺术贴金的吗?

中国艺术界真的需要有个“教父”么?

艺术家标榜“国际认可”的真相是欺骗营销

当代版画艺术的纠结与出路反思

中国“当代艺术”只是丑陋的投机行为

审丑真可代替审美么?

现代?当代?艺术还能有几个“代”?

为什么说“当代艺术”不具备收藏价值?

如何发现艺术天才与未来的大师?

鲁迅与李宗吾,谁才算是真正的思想家?

盆景心得——谈谈我做盆景的一些感想

书都不愿读的人,说搞艺术都是扯蛋

作品不好卖?艺术市场问题出在哪?

原创何时成了抄袭的代名词?

联系我们

主页:duhongyi.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