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平等学习权建设的尝试
关于课堂平等学习权建设的尝试
以往的课堂中,我与孩子们的交互基本是一对一,在一对一的交互中,丧失了对其余孩子的观察,甚至忽略了对于其他孩子的评价。
以往的课堂中,我的课堂提问基本是举手的孩子来回答,基本以教师的听和判断为主,丧失了其他孩子倾听的训练以及学习评价的机会。
以往的课堂中,学生作业也往往以寻找准确答案为主,甚至有的孩子一听到观点合理的答案,立马写上去,作业评价也往往以页面书写清晰为主,丧失了作业过程的思维评判。
读了莫老师《学生的思维历程不能被答案替代》后,大家一定会非常赞同“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个别优秀学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的观点,这一常见的课堂现象也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难以突破和解决的问题。
作为工作室学员,自当主动尝试学习问题的解决。自参与工作室学习以来,课堂平等的学习权、保障学生话语权、倾听关系的建设等等一系列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观念颠覆了以往为完成学校评价的缪念。学以致用代表要改进服务学习的课堂设计,我做了一些小的尝试。
统编四上第一单元,班级进行了第一步大改造——倾听。
倾听需要身体的外在表现——转过去看着说话的孩子。这个过程中,要给以发言的孩子回应——鼓掌。这种倾听的建设学生会主动迁移到对教师课堂讲解的倾听,这个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倾听意识的训练,时常要请个别孩子回答其他孩子说了什么,还有升级型——请孩子总结前面3个孩子的观点来提升倾听的认识和习惯。
这样形式的倾听习惯训练,不仅提升了孩子学习的参与度,保障了学习权的前提,还间接优化了第二单元的学习。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第二步大改进——提问。提问的过程性设计,充分保障了学习权的参与。第二单元中,孩子经历了“暴露、梳理、整合”的提问过程,11组学习小组经历了提问的原生展现、自主发现、充分理解、深度追问的过程。(详见:课堂高质量提问的生成过程/统编四上第二单元反思(二),课堂高质量提问的初级生成/统编四上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三单元为载体的平等学习权建设,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展开了法布尔和叶圣陶的中、法观察大PK。在这个大单元整合的过程中,先用三首古诗引导学生发现表达观察中“景——情”的关系,发现古人表达观察的智慧,感受精炼语言下的观察过程。然后前置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通过自主提问,来整理出写好习作的困难。最后,借助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的阅读,来寻找解决写作困难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第三步大改造——合作,这个过程的小组压力来自于发言者不扣分,发言者没有发言能力,组内成员要扣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服务意识。
总的来说,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由于学生才经历了一个月的训练,在主动表达的理解上,在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这个过程中学生虽然说得声音小、不全面等等问题,课堂上依旧强调强烈的掌声来鼓励。(尤其是这个过程中,轮到小组发言的孩子是平时课堂上从没有发言权的孩子鼓掌2次以上。)
在这样的平等学习权建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淡出了站在讲台的地位,经常站在教师后面从大多数学生的角度去倾听,我看到了所有孩子在倾听过程中的问题,仿佛从后脑勺看到了发言前有一团思维的热气萦绕在孩子乌黑的头顶。
我想,第一、二单元的顺利以及第三单元的失败,一定可以改革第四单元充满丰富想象的神话单元,让孩子童年的飞腾幻想回落在这些炽热的小脑袋上。
以上三个单元的设计改进是以学生充分学习权建设为基础,是亲历了绍兴市小学语文莫国夫名师工作室后的一些实质性的改革尝试,希望有同僚能够留言指导并建议。
END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