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家林曦浅谈作为当代艺术家的困惑
艺术家林曦告诉我们,艺术家在这个时代面临着两个最大的问题。
第一个是,作品的源头从何而来?
如果生活只局限在画室里,那么艺术没有源头,我们需要真切的生活。
林曦记得她在美院念书时,学校会组织课外活动,去平谷或是延庆的农村,跟老乡住在一起,她们每天的功课便是把他们画下来。而当时,林曦心里疑惑的是,这不是我的生活,我体验的是他人的生活,而后将他人的生活变成作品,所以她自己很难在其中投入真切的感受。
如同作为一个运动员,没有人陪练,只靠自己单打独斗,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林曦想,不必将自己置于一处与世隔绝的境地,而是让自己真正融入这个时代。古人说大隐于市,小隐于林。身处山林里,与世隔绝,清静也是必然。而投入红尘滚滚,心中却依然留有一片清静的园地,才是长进了。
艺术家们困惑于“作品源头从哪里来”,之于生活中的我们,那也许便是,“生活的新意从哪里来”。缺乏兴致,难以找到开心快乐的感觉,是我们太常有的感触。
同样的,在生活里,我们也需要借事以磨心。每一件事,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能令自己长进。既然如此,便不如全情投入生活中,去磨砺、去游戏吧。
小林老师眼中的枝桠与天空
艺术家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你的知音在哪里?
阿德勒说,如果一个人是单独的,那么他所有的烦恼都不存在。正因我们都是既自立又依存于这个世界,所以无法永远独立在外。而往往需要先表达自己,才会有人懂得你。
记得今年林曦画过一幅《五髻文殊童子图》。画完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作这张画时的一些想法。一位画家朋友看到,打来电话提醒林曦,说其实艺术家很少会这样解释自己的画。
《五髻文殊童子图》林曦
林曦很感谢来自于朋友的关心,但她也有自己的坚持。最近在北京琉璃厂的清秘阁办画展时也是如此,林曦希望能够一张一张画地为大家讲解。因为她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强大,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天地之间。她很普通,也很“俗气”,这样的“俗气”是指,林曦需要大家,需要知音。
最近有许多暄桐的同学,在看了林曦的《笔墨游戏》作品展后,都会在各大平台上留下自己看展的感想。有同学说,我看到了林曦老师说的生宣纸的随机性,那种水分在纸上游走的效果。我看到以后非常感动。
所以,林曦一直以为懂得你的人,是与你一起成长的。她相信每个人都是在拥有越来越多的知音时,获得了一种认同和快乐。
那么知音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正如俞伯牙不可能不弹琴,钟子期就知道他弹的是高山和流水。只有我们努力地打开了心,才会有知音到来。
在暄桐教室,我们与古人应心
民国时期有那样多了不起的文人艺术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艺术家们有强大的票友。梅兰芳的梅党是可以与他一句一句切磋台词,讨论戏曲创作的。
而于今天的艺术家,同样需要能够与自己砥砺前行的人。如果没有真正懂得艺术的受众群体,那么承托艺术的土壤便会越来越贫瘠,整个艺术的生态也会随之出现问题。想来这也是林曦老师想要开始好好做美育这件事的初心。
确实,美的培养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所以,林曦老师建议不如打开我们的心,去关心这个时代,关心时代里的每一个人,在这个时代里,去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