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月壤最新研究发布后,欧阳自远为何感叹“受到极大的震撼”
“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是全世界研究月球科学的最重大的关键问题之一,现在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也可以参与其中了。”86岁的中科院院士、“嫦娥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感慨不已。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最新研究成果——月球直到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相比之前的研究延长了约8亿年。“这个非常不简单,对于研究月球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嫦娥五号当时落在哪里,也大有讲究,不能随便抓把土回来”】
“距今40亿年到30亿年的月球,这一段的历史清清楚楚,但两头是空白的,我把它归纳为'一老一新’的问题。”欧阳自远介绍,月球是45亿年前形成的,它从诞生到40亿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并不清楚;月球从距今30亿年至今,没有任何记录,到底发生了什么猜也猜不出来。
怎样才能实现突破?还是要用科学问题做引导。比如,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冯·卡门撞击坑内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这里有一个40亿年前撞击出的巨大月球坑,直径为2480公里,这里还有着最古老的月幔,可以探索“一老”的问题。
“嫦娥五号当时落在哪里,也大有讲究,不能随便抓把土回来。就像研究黑土要去黑龙江,研究黄土要去甘肃和陕西……嫦娥五号在月球上的着陆点位于风暴洋西北处吕姆克山附近,这里的土壤相对更年轻,能否解决'一新’的问题,去探寻月球'最后的岁月’的演化呢?”
在欧阳自远看来,只有解决了“一老一新”的问题,对于行星演化才能提出完整的科学证据。“这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工作,国际上已经对此研究了五六十年。”
【研究0.5克月壤,发表了14篇论文】
43年前,欧阳自远曾参与研究美国赠送的月球样品,今时今日有何不同的感受?
“当时是对我们的考试,这一次显示了我们科技人员团结协作之下的高水平。”欧阳自远回忆,1978年5月,美国总统卡特的安全事务顾问,赠送了1克月壤给中国领导人。当时,我国还没有科学家专门研究月壤,后来就找了研究陨石的科学家来研究。“我第一次看见月壤时,因为上面有个放大镜,以为有十来克重,后来发现只有黄豆般大。”
这1克月壤大家都舍不得用,其中0.5克,送给了国家天文馆,专门向人展示。剩下的0.5克被分成几份,组织了全国的力量,挑选了最好的实验室,先做非破坏性研究,再做破坏性研究。“我们一共发表了14篇研究论文,开国际会议时,美国人很奇怪,怎么我们都知道。我们甚至知道,他们是从编号为70017-291的月球样品中敲了一小部分给我们。”
【目前还是优先中国科学家进行研究】
未来,是否会考虑把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
“我们一直鼓励与国外科学家开展联合研究,接下来会制定细则,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按照国际惯例,目前还是优先中国科学家进行研究。”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三期部部长王琼介绍。
据悉,基于中法两国科学家在空间领域的长期友好合作基础,中国科学院和法国空间研究中心以及法国科研中心在月球样品合作研究方面已初步达成共识,双方将以人员交流和共同研究项目的形式开展互补合作。未来,中国科学院还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科技界在月球样品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