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苏の日志 | 怀众长程戏剧治疗工作坊记录篇(10)
上堂课后半程我开始头痛,用手敲了好久,情绪太厚重了。
课程中上演了四段关系的场景,两段是被追,一段是心动但自觉不配而选择放弃,一段是婚姻。
付衍清老师让c同学根据自己的感觉选出代表来演绎自己生命故事中的角色。
我一直记得c同学说的:“。。谁可以演我爸呢?那种,穿透我骨头的爸爸。。。”
第一段场景中,c被人追求,惶惑不安的收下了对方的情书,生命进入了感情的萌发期,这是天性使然。但是却引发了爸爸巨大的愤怒。
“爸爸,你不要生气,我真的没做什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我白养你了!你这个样子,叫我怎么爱你??!”
第二段场景,还是被人追求,但是严格控制在“安全”的时间范围内,也不让爸爸知道。但存有隐隐的希望,借邀请朋友来家做客,把这男生安全的挟带其中来见爸爸,结果被爸爸的算命大法,给“算”到户口本之外去了。
“这个男生八字克妻,不能要!
“.......”
在戏剧治疗中,治疗师会让案主观看别人演第一遍,在观看别人演绎自己的生命故事中,我们会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这会很深的支持到自己,也会为接下来自己的亲自上场,做好情绪上的暖身。
付衍清老师筛选出几个场景安排她自己上场演。
我们可以看到,她在被人追求时,表现出来的紧张,害怕,恐惧,和面对爸爸时的乖巧和顺从,形成了极大反差。
世间的关系,亲子关系真是极难极沉重。中国家庭精神边界普遍不清,互相胶着又相爱相杀。
父亲的严历和压抑,即是防御自己的失控,也是在防御自己对孩子的爱,如果他真的懂什么叫爱的话。
或者,结合时代背景来看,那个年代的大多数父辈,不敢懂爱。
他们的童年是在极度匮乏中度过,他们面临的是生与死的处境,能活下来是最大的成功。这是他们的有限性,我们不能怪责他们。只是,不了解自己,所带来的最大危险,是代际传递匮乏。
鲜活的活着,对他们来说,像死一样可怕。生命的蓬勃不能让他体会到喜悦,相反给他带来深深的恐惧。必须极力压制它,才会觉得安全,才对的起自己的命运。看见他人的生命,等于看见自己的死亡。
没有好好活过,才会惧怕死去。他们的存在,依附于别人的顺从上。而这个人,最安全的就是孩子。
在童年,孩子依靠别人的评价来确定内在体验,直至确定自我。如果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不懂如何爱,孩子把虐待当成正常都是极有可能的。
孩子会在这种对待中,产生“不配,不值得被爱,自卑”的自我评价。
所以在第三场戏中,面对那个让自己心动的男生,战争还没开始,c已举了白旗。
这是内化了他者对自己的认定,也是对父亲的忠诚。是在用自己的顺从和退避,保护那个脆弱的父亲,这才是孩子的伟大之处,也是其幼稚之处。
因为这个行为,只会纵容控制者的无意识。
在第四段场景中,成年的女儿带男友回家,共生关系在形式上必须切断了。返厦的路程中,父亲借题发挥,在电话里破口大骂女儿整整一天。
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无意识,只是由着情绪纵情倾倒在c的身上,如果c不看清它,就会陪着他继续玩这个沾滞沉重的游戏。只是在父亲逝去时,暗暗吐出一口长气,但随后又活在内疚中。
就算你逃家千里,也逃不掉心里的他。
这才是c 同学最主要的一段关系,它垂帘在四段关系之后,像一双阴鹫严历的眼睛,听政你的生命。
最后出乎意料(从来没有“出乎意料”这一说)的出现了一场父亲去世时的情景,那里面有不舍,有关爱,有父亲回归的温情。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才会松弛下来,去掂量灵魂的重量。
就如付老师在收尾时所说:
我们最终都要走向他们,接受自己就是他们的一份子。
这个过程中,如何走?以什么心情靠近?你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这条路上的一切,都由你来决定。
是的,从情感上深深的理解他们,为的是,看清他们,和自己。
接下来的路,要自己走。
以上
记录者:苏小菡怀众第一期戏剧治疗长程团体助教
怀众第一期戏剧长程团体共20次,已结束
如果你为错过第一期而感到遗憾
那么让这将会是一个好消息
怀众第二期戏剧长程团体开始招生啦!
来,点开这个链接吧~
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世界
怀众12年专业沉淀,毫无保留倾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