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为了什么?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读书是为了什么?

作者:周传福

宋代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就是那个与辽订立“澶渊之盟”的家伙,善写诗又善书法。虽然人们对他了解不是太多,但他的两句诗却是流传后世,妇孺皆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被批为腐朽的封建糟粕。即使现在,人们仍然认为这两句话,太“物资”,境界不高。查阅这两句诗的出处,为宋真宗的《励学篇》,另一种版本叫《劝学诗》。
这皇帝也挺好玩,好好地做你的皇帝罢了,竟然也写这样一种诗歌。虽然“警句”流传千古,但给人的总的感觉品位不上档,从字面文句,到诗歌样式,到思想境界,通体透漏出一种俗气,真与帝王气派不相吻合。原诗是这样的(另一版本附后):
励学篇
宋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可我突发奇想,这皇上的诗可否“歪解”一下,让它体现出一种“皇上圣明”呢?我们如果换种方式解读,或许能提升这首诗的帝王做派和诗人气质。
诗中的四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如果作一种相似性联想,可能会恰如其分地来告诉我们读书的目的。且来试试。
“粟”,粮食,喻精神食粮;“千钟粟”,代表丰富的精神食粮。“屋”,居所,喻生命的价值;“黄金屋”,代表生命的崇高价值。“颜”,美女,喻美;“颜如玉”,代表陶冶性情的美的境界。“马”,行走,喻畅游;“车马如簇”,代表精神的自由畅游。如此说来,我们读书的目的就可以解读为: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生命的价值,得到美的陶冶,享受精神的自由。作此解读,那干脆就把那赵宋皇帝的最后两句也给他砍掉吧,就算给皇帝瘦瘦身!
名人大家们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甚多,但他们毕竟过于高大上,我们不妨以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谈一点接地气的感受。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是精神的外化产品,如同自然界的秋收冬藏,当人们把自己孕育成熟的思想的果实凝聚于书中的时候,就算是完成了一个“秋收冬藏”的过程。我们读书就是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占有、吸纳“千钟粟”。我们因此而变得富有,因此而变得充实,因此给自己的精神找到了一个厚实的靠山。所以,读书就是为了吸收人类的精神营养,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是让自己充盈厚重。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常说读书人和非读书人就是不一样。那不一样在何处呢?不一样在精神气度,品质境界。也就是说,一样的肉体凡身,“附加价值”差别很大,而这个“附加价值”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价值。有人说,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能拓展生命的宽度,这“附加价值”就应该是拓展了的生命的宽度。那么,读书就是培育我们的精神品质的过程,就是就是引导、矫正我们精神方向的过程,就是提升、净化我们精神境界的过程。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们读了许多好书的时候,我们就见识了许多高尚的人,领略了许多高尚的精神品质,我们不自觉的就会“近朱者赤”,生命据此而有了丰富而高尚的意义。它山之石尚可以攻玉,那么,他人之“黄金屋”,则可以助我们筑起自己的生命的“琼楼玉宇”。
“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行万里路”不仅仅是指实践,指经历、经验,也指欣赏。读书如行路。行路之时,尽可以一路风景一路歌,尽可以“慢慢走,欣赏啊”,那么,读书时,当然也有类似的心路历程。既可以感受名山大川般的威武雄壮,也可以品味小桥流水的旖旎秀丽;既可以穿行于原始森林,感受粗犷豪迈的雨瀑风吼,也可以轻摇一叶扁舟,欣赏婉约如处的静美清秀;既可以走入异域,领略别样风味,也可以穿越古今触摸历史的脉搏……足不出户,遍赏无限风光。何止是“颜如玉”?读书不仅让我们随作者游历自然,醉情山水,体察人文情怀,品味艺术意趣,还可以让我们感受思想的高度,仰视精神的灯塔,沐浴文化的光芒。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凝视林黛玉之美,也可以想象与意中人言欢;不仅可以面对可触可摸的黄金分割,也可以用自己美妙的神思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维纳斯。
“书中车马多如簇”。“车马多如簇”意味着一种行动的自由,但我更愿意指精神的自由。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能被别人偷走的就是思想,而思想的自由才是人的最大自由。自由之于人之重要不言而喻,“不自由,毋宁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之类的名言比比皆是。如果一个人坐井观天,何来精神之自由?读书可以打破一切阻挡我们精神的壁障,让我们的目光穿行于天地之间,让我们的思维游走于任何的领域,让我们的意念自由地搭建我们精神的3D世界。读过许多书之后,我们才能有资格解释“我是谁”,才能感觉我就是我,才能用量子纠缠类的理论重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每一本书,都是你精神的车与马,每一位作者都是你精神的车夫或向导。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我认为,就是为了丰富,崇高,愉悦,自由。
附《励学篇》另一版本:
劝学诗
宋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作者简介:

周传福,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躬耕讲台三十年,笔耕不辍记杂言,桃李之下有成蹊,梨枣之上筑美篇。先后有数百篇文字发表于《美文》《意林》《中国教师报》《教育文选》等杂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