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两次被抛弃,如今却被奔驰当“宝贝”

前段时间,有国外媒体报道,称戴姆勒高管表示将投资110亿美金进军新能源,并且计划研发10种新能源车型,其中三种将归于Smart品牌车型中。

从新闻里可以看出,戴姆勒公司对Smart可谓是“宠爱有加”。然而,如今备受宠爱的Smart,却曾经两次被抛弃。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一个叫尼古拉·海耶克(Nicolas Hayek)的瑞士人,萌生了创造一辆与众不同的微型车的想法。

这个尼古拉是谁呢?

SWATCH手表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个尼古拉就是SWATCH手表的母公司SMH集团CEO,也是SWATCH手表的创始人

没听过SWATCH的,应该也在商场里见过这个牌子:

尼古拉老爷子作为一个手表公司创始人,为什么会想到造车呢?这就要联系到当时的手表产业的发展来说了。

在70年代的时候,瑞士手表曾陷入低谷,为了度过难关,尼古拉老爷子研发出了一种新的制表工艺,让手表变得更加轻薄,从而一举让SWATCH手表闻名世界。

从这次超薄手表工艺的成功当中,老爷子就发现,轻薄小巧的手表更受大众的欢迎。于是,老爷子又尝试着推出了色彩丰富,外形时尚小巧的塑料壳手表。结果自然是这批手表大受欢迎。

受到手表趋势的启发,尼古拉老爷子就想到:汽车既然和手表同样是身份的象征,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汽车也将趋于小巧和时尚?尼古拉把这种小巧又时尚的汽车概念称为“swatchmobile”。他还成立了一家机械公司,想要设计一台双门双座的混合动力微型车。(没错,Smart最初就是为了混动而生的。)

第一次被抛弃

大概是因为觉得隔行如隔山,尼古拉老爷子并没有选择独立研发,而是选择找一家有丰富造车经验的汽车公司合作。1991年7月,尼古拉找到了擅长制造小型车(Polo、Gol等)的大众汽车并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但是车子还没造出来,大众的CEO就换成了费迪南德·皮耶希(保时捷创始人的外孙)。小皮一上台就把“swatchmobile”项目给停了,因为当时大众正在研发车型相似的LUPO,小皮觉得自家四门四座的LUPO更有前景,没必要花功夫陪一个“门外汉”玩。

于是,Smart还在图纸上的时候就遭到了第一次的抛弃。

第二次被抛弃

一看大众不想合作了,尼古拉老爷子只能去寻找其他的合作伙伴。但是问了一圈,宝马、菲亚特、雷诺、通用统统都拒绝了尼古拉老爷子,大家都不看好这个还在图纸上的项目。最后,尼古拉找到了戴姆勒公司,戴姆勒竟然同意了合作!

为啥戴姆勒这么爽快的同意合作呢?

因为早在70年代石油危机的时候,戴姆勒就有了制造微型车的计划,在1982年的时候推出了一台名为“NAFA”的两座微型概念车。NAFA同样以微型城市车作为开发概念,前置引擎四轮驱动。这款车最终没有量产,是因为在碰撞试验中安全系数不过关,再加上后来石油危机过去,造微型车的计划也就此搁浅。

这一次尼古拉带着他的微型车计划来寻求合作,戴姆勒公司想起了当年被搁浅的“NAFA”,于是爽快同意,重启微型车计划。

1994年3月4日,戴姆勒- 奔驰正式宣布将与SMH公司共同注资,成立奔驰微型汽车公司(MCC),SMH出资5000万瑞士法郎,掌握公司49%的股份,而戴姆勒- 奔驰公司则占有余下51%的股份。新工厂成立的时候,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与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在内的政界要员纷纷出席。

1995年,Smart的雏形成功开发。尼古拉老爷子觉得,这车是我家设计的,概念也是我家提出来的,必须要用我家的名字“SWATCH”来命名,比如“Swatch mobile”或者“Swatch Car”。

但是戴姆勒方面觉得,这名字太不时尚、太不洋气了,坚决不同意。可是也不能为了名字就和合作伙伴撕破脸啊,于是戴姆勒机智的想到了一个好方法:

Swatch+Mercedes+ART=Smart

就这样,Smart之名诞生了。

1998年3月,MCC推出了第一款Smart城市微型车,然而这款车却并没有立即投入生产。因为,戴姆勒公司经过检测,发现这车的动力输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稳定性,为了进行改良,戴姆勒决定延迟上市时间,并且任命了新的主工程师,进行大幅度的改正。把smart 原型车的底盘降低、宽度加大,并在悬挂及转向系统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1998年10月,Smart的第一款车型Smart City(后改名fortwo)成功在欧洲九大国家发布。因为Smart City搭载了3缸汽油引擎而非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严重违背了尼古拉老爷子的初衷,所以尼古拉老爷子一气之下,抛弃了这个“亲儿子”,撤资了。

被“宠爱”的Smart

虽然被“亲爹”抛弃,但是戴姆勒公司倒是非常喜爱这个“孩子”。不仅花钱买下了尼古拉老爷子抛掉的股份,还在2000年的时候,清理了所有股权债务,将MCC正式改名为Smart GmbH。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Smart。、

实际上,Smart推出后虽然一开始卖得挺好的,但是后来的销量并不理想。在2000年的时候,戴姆勒公司和克莱斯勒合并,Smart也跟着成了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旗下的一员。在此期间,Smart 车型被改造成跑车甚至四门小车,但是销量惨淡。

从2003年到2006年,三年时间,Smart不仅没给戴姆勒赚钱,反而亏损了40多亿欧元。即使是这样,戴姆勒也没有直接砍掉Smart,只是削减了一部分Smart的投入。

2006年,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分手”之后,Smart的发展才稍微平稳一点。直到2014年,和日产-雷诺合作,Smart的持续亏损才有了转盈利的迹象。

虽然Smart曾经两次被抛弃,连最初的亲爹都不要自己了,如今却被戴姆勒-奔驰当成了“掌上明珠”。相比之下,同样是亏损的迈巴赫直接被停产,然后变成了梅赛德斯-迈巴赫,刀妹只能感慨一句“时也,命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