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只因经常吃这个患上了鼻咽癌,很多人都爱吃

俗话说,“咸鱼白菜,各有所爱。”腌制鱼是我国的传统风味菜肴,因口味独特一向颇受大众喜欢。

然而,偶尔吃可以,经常吃却可能暗藏健康危机,有人还甚至因此惹“癌”上身!

究竟吃多少算多,隔多久吃一次对患癌风险有着怎样的影响?

近期,湖北省肿瘤医院营养科医生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更进一步阐明了摄入腌制鱼频率和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关系。

43岁女子爱吃咸鱼咸菜,查出鼻咽癌晚期

43岁的刘女士(化姓)是湖北大悟人。今年5月,刘女士总觉得右侧视力下降,偶尔会有面部麻木、鼻塞、耳鸣症状出现,当时没有在意。后面几个月随着症状不断加重,并开始有反复鼻出血的症状。

今年9月,刘女士相继来到当地和武汉的医院求诊,万万没想到,居然被确诊为鼻咽癌,随即入住湖北省肿瘤医院。并且,根据肿瘤大小和范围诊断,刘女士的病程已到了晚期。

这么年轻,又没有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为什么就得了癌?

据刘女士回忆,她在生活中比较喜欢吃腌制鱼,每天餐桌上也几乎必备咸鱼。每年春节前和平时都会腌制很多,为了方便保存,通常还会把鱼腌制得特别咸。接诊医生判断,刘女士患上鼻咽癌,和她平时爱吃咸鱼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刘女士正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

每3天吃一次咸鱼,发病风险增加1.5倍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研究发现,腌制鱼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因此早已将其列为一类致癌物,尤其针对鼻咽癌而言。

日前,湖北省肿瘤医院营养科医生金鑫在《现代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更进一步阐明了摄入腌制鱼频率和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关系。

该研究是一项针对腌制鱼摄入与鼻咽癌发病风险剂量反应的Meta分析,共纳入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地区近30年全部已发表的33项病例对照研究,涉及研究对象39951例。

分析结果提示,进食腌制鱼会导致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与不吃腌制鱼的人群相比,每月进食一次腌制鱼,则鼻咽癌发病风险增加9.7%;每周进食一次腌制鱼,则发病风险增加44.9%;每3天进食一次腌制鱼,发病风险增加152.6%(即上升至约1.5倍)。

金鑫介绍,腌制鱼引发鼻咽癌的机制主要与亚硝胺有关,亚硝胺具有强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一般新鲜鱼类等水产品中仅含有少量的胺类,但进行腌制等加工处理或者腐烂变质时,便分解出较多的胺类化合物,而腌制过程中添加或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与鱼肉中的胺类反应,生成大量亚硝胺,进而引发癌症。

金鑫建议,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在生活中应尽量食用新鲜鱼类,减少腌制鱼的食用,如果偶尔食用腌制鱼,可以搭配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猕猴桃、橙子、杏仁和西蓝花等,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亚硝基化反应的作用,降低致癌风险。

EB病毒比咸鱼更危险,鼻塞耳鸣要当心

“除了饮食诱因外,一种叫EB病毒的感染是比咸鱼更加危险的鼻咽癌诱发因素。”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主任助理吴媛副主任医师介绍,在鼻咽癌诊断中,EB病毒检测是一项比影像学检查更敏感的指标。

据悉,被确诊的鼻咽癌患者,90%以上的患者EB病毒都呈阳性。EB病毒是什么,又该如何防范呢?

“我们知道有一些明确与病毒相关的肿瘤,比如乙肝病毒和肝癌,HPV病毒和宫颈癌,而和鼻咽癌相关的病毒就是EB病毒。”

吴媛主任说,EB病毒被认为是鼻咽癌最强的致病因素,EB病毒感染不仅会增加鼻咽癌的发病率,也会增加某些类型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吴媛进一步解释,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以唾液传播为主,“所以,打喷嚏、咳嗽、共用餐具、甚至接吻这些日常生活细节都是常见的传播方式。”但遗憾的是EB病毒还没有疫苗,不能像乙肝和HPV病毒一样,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主动获得保护性抗体。

感染了EB病毒也不一定就是鼻咽癌,鼻咽癌的发病与地域和遗传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据统计,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亚洲,我国就占了约50%左右,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份,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

因此,高发区域的人群要定期检查EB病毒抗体。此外,长期食用腌制类食物的人、长期烟酒不离口的人、有家族遗传史的人,都应该定期筛查鼻咽癌。

如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

因此,一旦出现鼻出血,尤其是鼻涕里带血丝或血块,以及感觉耳朵被什么东西堵住的耳闷塞感,脖子一边大一边小的颈部肿块,都应该引起警惕。还有持续性的单侧鼻塞、耳鸣,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通过抽血检查EB病毒相关抗体 这是目前最方便,易于操作的鼻咽癌筛查方式。”吴媛主任说。

来源:极目新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