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见首不见尾,有一种神出鬼没,彻底暴露薛宝钗浮躁的内心

薛宝钗的诗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历来都被推崇,但是它的意义却似乎是贬义。薛宝钗沉吟此句,应当是暗示出了她明显的处世韬略与心理倾向。

薛宝钗的淡,仅仅只是她妆容的淡,只是她生活上的故作简朴,但目的却不是为了淡而淡,是为了更艳,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引发大家的关注,也就不是红楼梦所提倡的道家的那种自然的境界。

上次说薛宝钗在生活上过于简朴,不注重打扮,是鸡立鹤群,话语虽然有点刻薄,但是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薛姨妈都说他们家的宝钗古怪着呢,从来不爱这花儿粉儿的。可见,其与大多数正常打扮的女孩子确实不同,贾府里别的姐妹不说都花枝招展,但过的最起码都是有品质的生活,处于贵族之家,穿着打扮,衣食住行都十分得体。薛宝钗追求的这一种极致的淡,处于她们之间,自然立马就会引发别人的注意。

但是,宝钗如此就是那灯火阑珊处的女孩了吗?如果宝钗读过辛弃疾的词,显然就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意味。

词中的女孩是一种真正的淡然与淡定,她没有挤进“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一群美女中间,而是最寂然地呆在灯火阑珊处。

真正的淡,向来都是甘于寂寞,不把“淡”作为“艳”的终南捷径。

古代的皇帝为了为了充当贤君,都力争做到野无贤才,因此每每都向社会上一些隐士伸出橄榄枝。一些文人无法通过正常手段上位,则就走了上“归隐”,做假隐士的这条道路,也就走所谓的终南捷径。

薛宝钗如此闲达,鸡立鹤群,无非就是想引起贾府里长辈们的注意,让人们知道她才是更艳更美的花朵,最优秀的女子。她才是古代淑女的典范。

这不是薛宝钗的淡,而是薛宝钗的浮躁。去参选嫔妃铩羽而归,在古代她已经是大姑娘了,若想嫁个门当户对的,对于终身大事,其内心必然有所焦虑吧。浮躁也就是一定的了。

其实吧,这些还情有可原,薛宝钗有一种神出鬼没,应当最是令人头疼的吧。

前天发一视频,宝玉给黛玉讲故事,宝玉大展才艺,二人卿卿我我,很是和谐,很是开心。

令人头疼的是,宝黛二人最兴奋,最开心之时,薛宝钗却神出鬼没地走进了黛玉的房间,不知道避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来的当这电灯泡。

这电灯泡却还亮得很,宝钗接住林黛玉的话茬,问是什么典故。又讥笑宝玉别的典故多,却在元春省亲时把个现成的典故忘了。宝黛之间好好的气氛就被宝钗破坏了,此举,真可谓是不解风情,大煞风景。贾宝玉只好傻笑一气。

去潇湘馆如是,去怡红院,薛宝钗也如是,她从来都是一声招呼都不打就跑进去了。所以,正在缝制宝玉兜兜儿的袭人,都被她吓了一好跳。而这个时候,正好是人家的午睡时间,这么跑进去唠嗑,也一定是很令人头疼吧。当然袭人很是欢迎她的到来,只是怡红院里的其她的丫头们则就不尽乐意吧。

日也来,晚也来,经常来,晴雯这个火爆脾气的女孩,有一次忍不住,就大肆牢骚一番,不知道宝钗听了,颜面上是否过意得过去。

有时候感觉宝钗似乎就是跟踪宝玉似的,大烈日底下,宝玉拉着林黛玉直喊“你放心”,后来宝玉的表白又吓坏了袭人,这一切可都似乎是看在宝钗的眼中。因为宝玉走了,宝钗就突然出现,间接地问袭人刚才发生了什么。

总怀疑这是一种明知故问,就如同她向小红问颦儿哪里去了一样,令人不禁细思极恐。

到处都脱不了她的身影,如此,宝钗是不是像一个游神一样呢?如此频繁的活动,实则就是一种浮躁的表现。宝钗似乎总是很难沉得下心,很难耐得住寂寞。

她不像林黛玉一样,林黛玉一个人在潇湘馆,写字、读书、作诗,一安静下来就是一整天。这是她母亲对她的告诫,这是她最自己的严格要求,或许更是她内心里一种天然的修养吧。

林黛玉做的是一个最安静的女子,所以如果说林黛玉才是辛弃疾那首词中的女子才是十分妥当的,宝钗秀口引出“淡极始知花更艳”,只不过是在东施效颦,薛宝钗从来都不是一个安静的女子,从来都不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的女子,她只是刻意追求淡,终究是无法让自己的心沉下来,她经常的神出鬼没,出卖她浮躁的内心。一个自己内心都不曾安顿不好的人,则必定是最浮躁的人。

珍爱红楼梦

伴你轻松读红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