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笔下的雨景山水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雨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无奇特可言,但历代文人墨客往往藉其抒发情怀,于是雨也就随之“文化”了起来。

熟悉中国美术史的朋友都知道,古代有很多名家画过精彩的雨景山水作品,他们有的直接画雨,有的画雨虽不见雨,却能使人产生下雨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研究了画雨景的规律,比如:“烟中每有无根树,雨外尤多没骨山”。

雨景是不好画的,因为雨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明显的色彩。不仅中国画,就是西洋画画雨时,在技术上也有很多难处。正因为如此,雨景山水反而让画家们有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和创作的冲动。

这次书画新风景共搜集整理从宋以来至近现代数十位名家的近60幅有代表性的经典雨景山水作品,为便于大家欣赏细节,大部分图片为高清格式,所以还建议在WIFI下欣赏,这样会更流畅一些。

南宋 苏显祖《风雨归舟图》

《风雨归舟图》绘近处巨岗高树,中部为广漠的江河,并置沙渚、坡岸、板桥、行舟、人物等,远处山峦耸峙,景色具有江南水乡山崇水阔的特点。

画面又着意表现出风雨急骤时的特殊景致,图中树木的枝叶在狂风中摇曳,板桥上的行人撑伞顶风冒雨艰难前行,河中小舟上的梢公费力地撑篙破浪行驶,形态都表现得十分生动。整个画面把江南风雨景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美奂绝伦。

南宋 李迪《风雨归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表现的是风雨将作时,两个牧童驱牛回家的场面。作者对背景的处理巧用心机。两株古柳出枝挺拔,支撑着迎风翻舞的柳丝,侧面地表现了风势之猛。坡上杂木,岸边芦苇,叶落枝摧,风势之急得到极度的渲染。

从笔墨处理来看,古树勾中带皴,一丝不苟,颇得娟秀之气。密密的柳叶,勾点结合,浓淡相济,层次丰富、朦朦胧胧,给人以大雨将作,细雾先到的清润之感。

南宋 夏圭《冒雨寻庄》大都会美术馆

南宋 夏圭《风雨行舟图》团扇

《风雨行舟图》又名《雨江舟行图》、《风雨山水图》,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南宋书画以团扇、册页或小幅画面为主,摒弃了北宋以来大山主峰为中心的高山瀑布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创新出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以简代繁的艺术风格。

南宋 马远《春雨富士图卷》 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宋 马麟《芳春雨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荒野平溪,窠石疏林。枝上嫩叶初露,春意浓郁。远方烟霭出没,隐约可见。画中怪石用山斧劈皴,老树用严谨的双钩填墨法,树叶用淡褐色点染。全图用笔瘦硬劲峭,构图简括,画风学马远而又有自己的创新,为马麟山水画佳作。

米芾《云起楼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宋 米友仁《郭升归鱼图》

元 黃公望《溪山雨意圖》

元 王蒙《溪山风雨图册》

元 倪瓒《雨后空林图》

元 高克恭《春山晴雨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 高克恭《春山欲雨图》上海博物館藏

元 高克恭《林峦烟雨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绘暴雨降临的瞬间,风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颠簸摆荡,行人迎风而行的情景。为了捕捉这大自然戏剧性的一刻,戴进运用宽阔的湿笔,快速斜扫过画面,表现大雨滂沱如泼、雨雾翻腾的撼人气势,同时他也画出翻折的树叶、芦苇,和逆风行走的小舟形成一种垂直逆向,加强整幅画的动势。

戴进这幅画以自然中的风雨云雾为创作主题,可以追溯到南宋夏珪的传统。不过,和宋代绘画相比,戴进的构图动势更强烈,笔墨也更加奔放纵恣,这件〈风雨归舟轴〉影响了后来的明代宫廷画家,成为他们描绘这类风雨山水图的典範。

明 孙克弘《雨景山水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中画远山雾霭,近树清波,板桥屋舍,点缀其中。用笔圆润,墨色浑厚,表现了春天的雨后景色。此图自题诗云:“僧房十日掩紫关,闲看浮云自往还,无限天机心会得,起来磨墨写房山。”全幅诗情画意, 皆含仿米之意。

明 沈周《雨夜幽寂图》

明 董其昌《云藏雨散》

清 王翚《溪山雨霁图》大都会博物馆

清 恽寿平《秋雨烟峦》

清 金农《风雨归舟图》

《风雨归舟图》画面纵向,上方是雨中迷蒙的远山和山脚下岸边随风雨起伏的苇丛。中间留白处是大片的水面。画面右下方,工细写出峭立的山岩和岩石上经受狂风骤雨的树木。而这一切作为铺垫,衬托了风雨交加的水面上,一叶孤舟正在顶风逆水而行的场景。船头一人撑伞蜷缩,船尾艄公身裹蓑衣在奋力摇橹。画面全以淡墨勾描渲染,风雨大作的气氛和小船赶路心切的情态跃然纸上。

徐悲鸿认为,金农的《风雨归舟图》是中国画中的奇迹,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支柱之作。

清 石涛《堤畔烟雨》

清 石涛《烟树涨村图》

清 弘仁《雨余柳色图》上海博物馆藏

清 龚贤《夏山过雨图》南京博物院藏

一般画人求墨韵往往以湿墨涂抹,而龚贤明确指出:“墨言韵,明其非湿也,润墨鲜,湿墨死”,具体指出;“皴法先干后湿,故外润而有骨,若先湿后干,则死墨也。” 以其言论参其画法,可知龚贤之“润” ,实乃湿度适可,关键在于皴染之时能见笔,如太湿,则墨汁粘滞,笔墨相碍,浑沌一片,是为“死墨”。

龚贤的这幅画,也是润湿得体,笔墨融融,层次分明,足证其所画“先干后湿”、不是“先湿后干”,“外润而有骨”,他用积墨法,一层层点染,一层层地积,其韵无穷,无怪乎时人曰“半千之所以独有千古更在墨”。

清 龚贤《溪山欲雨图》

清 樊圻《江干风雨图》上海博物馆藏

张大千《溪山过雨图》1981年

张大千《雨后岚新》1967年

齐白石《烟雨人家》1922年作

款识:不教磨墨苦人难,一日挥十日闲。幸毫有杨枝慰寒寂,一春家在雨中山。壬戌四月,白石山翁制并题。印鉴:白石翁

白石老人常言:“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其作品常具有独特的风格,也突出了他独立的创造性。

此帧水墨淋漓,雨景山水,一气呵成。远处画云山,近景画丛树村舍,再配以小桥,层次分明。山外烟雨蒙蒙,为整幅山水格外增添了生气。

白石老人的山水画是参入了花鸟篆书笔法写成,气势雄浑,趣味高古;而且他的构图,大胆奇绝,又新颖绝伦,展出出人意料的奇想,其艺术成就绝不亚于他的花鸟草虫画作。从花鸟写意入手,再加以转化成文人画风的山水意境是19世纪之后山水画的画龙点睛之笔,齐白石便是悟出此类画法,并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山水意境画家。毫无疑问,民国的山水画家之中,齐白石应该是最具有特殊地位的艺术家之一。

齐白石《雨中归来》

齐白石《雨后烟云》

齐白石《雨后云山》

齐白石《雨后云山》

齐白石《雨后云山图》 手卷

此幅《雨后云山图》画面墨气十足,寥寥几笔便描绘出雨后云山朦胧荒寒的意境,笔虽简而意不简,墨色俱致,气足味浓,给人以言己尽而意无穷之感。齐白石运用大面积泼墨,并趁湿焦墨点树干,形象生动。烟雨山林之间,又信笔勾勒几个小房子,使得画面增添了些许生气,创造出动人的意境,而又不失亲近之感。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徐悲鸿《漓江春雨》

在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淋漓的山水间带有明显的素描式光影效果,用笔轻快、松秀,保留了传统笔法的提按顿挫的节奏感、韵律感,最大限度发挥了国画用纸和用水的特点,注重烘染气氛,营造空间的迷蒙清幽的气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黄宾虹《雨过云犹湿》

黄宾虹画雨景堪称高手。他画雨景,既有雨中之景,又有雨后之景,亦有雨后初晴之阴山,更有深山夜色之雨景。此画用他那纯熟的积墨、破墨、淡墨诸法,任意泼泻。再以花青、淡赭色作为适当铺设,使之浓淡相宜,色墨交融,浑然一片,传神般地传达出“雨过云犹湿,平桥水乱流。莫言风浪急,野岸有渔舟”的溪山晴霭的动人境界。

《雨过云犹湿》此画描绘的是山村野渡的景致,几丛小树,几重山石,几间茅舍,独木桥横卧两岸。两位山野逸人在坡坪上热切交谈,一条溪涧直贯画中,悄然无声地向远处流去。那几笔浓淡相间似随意抹成的浮云,呈现出雨后初晴的神奇妙境。

黄宾虹《青城山中坐雨》

黄宾虹《山雨湿蒙 》

黄宾虹《西泠遇雨》

黄宾虹《孤城寒雨图》

黄宾虹《深崖秋雨》

黄宾虹《溪山过雨》

《溪山过雨》表现雨后的山川景致,虽渲染不多却有笔有墨,给人以苍郁滴翠、灵秀空灵之感。图中重峦叠嶂,林木蓊郁,树法多样,各种点法交施互用,以营造雨后山青水秀的意境。树木、山川、溪流被濛濛雨雾笼罩着,使人心欢悦,山如笑,树如舞,是一幅清新灵秀的优美画面。

画家既师古人,亦师造化,生平遍览名山大川,盘桓于大江南北,因而胸襟豁达,探胜撷景,搜尽奇峰,心慕手追,使山水画达到真情外溢,如临其境,雄奇秀伟,别有一番风姿。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李可染《春雨江南》

李可染《雨中漓江》1977年 家属藏

潘天寿《溪山烟雨》1920年作

潘天寿《烟雨楼阁》1922年

潘天寿《雨后千山》1962年

傅抱石《万竿烟雨》1944年

这幅画中,蔽空的竹,漫天的雨,大自然在混沌中颤抖,以雷霆万钧的力量和雄浑的气势,表现出绘画中从未有过的境界。除了远山和占画面一角的溪水,小桥上撑伞佝偻前进的人物,半幅是浓重泼墨,正如石涛题画诗中所描写的:“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花叶宽,试看笔从烟里过,波澜转处不须完。”

傅抱石《万竿烟雨》1955年

傅抱石《潇潇暮雨》1945年作

《潇潇暮雨》也是写生与诗意结合的典型,取自明人李东阳《乐麓寺》前四句诗意: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是将优美的诗词意境与四川真实的山川境象结合起来酝酿而成的一幅雨境精品。

傅抱石《西风吹下红雨来》1956年

傅抱石《风雨归牧》

傅抱石是写雨景的大师,有“傅氏风雨下钟山”、“一半山川带雨痕”的美称。

傅抱石笔下的雨景,魅力无穷,风格独特。他用大笔破锋,快速运笔,扫出的雨丝,苍苍茫茫,恢恢蒙蒙,飘洒逸宕,氤氲和融。他的雨景画大气磅礴,气势过人。

(0)

相关推荐

  • 齐白石山水《借山图卷》5幅

    齐白石山水《借山图卷》5幅

  • 国画大师齐白石画中的不平凡

    2021-06-04 09:32:35 来源: 書畫聯盟 本文来源于<书画世界> 2016年第3期 齐白石是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中国绘画大师.一生贫穷,历尽沧桑,但却未曾放弃自己对 ...

  • 齐白石诗意山水画

    齐白石(1864─1957年),祖籍安徽,生于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 ...

  • 听听那雨声--历代名家笔下的雨景山水

    南宋 李迪<风雨归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表现的是风雨将作时,两个牧童驱牛回家的场面.作者对背景的处理巧用心机.两株古柳出枝挺拔,支撑着迎风翻舞的柳丝,侧面地表现了风势之猛.坡上杂木, ...

  • 听听那雨声——历代名家笔下的雨景山水

    南宋 李迪<风雨归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表现的是风雨将作时,两个牧童驱牛回家的场面.作者对背景的处理巧用心机.两株古柳出枝挺拔,支撑着迎风翻舞的柳丝,侧面地表现了风势之猛.坡上杂木, ...

  • 「最美雪景」14幅历代名家笔下的雪景山水图

    王时敏 <仿王维江山雪霁图>轴 纸本设色画 133.7×60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仿王维江山雪霁图>作于戊申(1668)画家时年七十七岁.图上山岩有着倾斜的走向,构成奇特 ...

  • 中国历代名家笔下的雪景山水

    以下文章来源:书画新风景 明 文徵明<关山积雪图>长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只要谈到中国的古代雪景山水,不得不提及唐朝大诗人."南宗画祖"王维.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 ...

  • 历代名家笔下的秋景山水(高清80图)

    <丰稔图> 唐 · 韩滉   故宫博物院藏 最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中,就已经出现了描绘秋季丰收捕猎的场景的画作,而秋景真正进入画家的笔下,是在唐代,李白就曾为王志安所画之秋景作题跋:" ...

  • 头条 | 历代名家笔下的秋景山水(高清80图)

    <丰稔图> 唐 · 韩滉   故宫博物院藏 最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中,就已经出现了描绘秋季丰收捕猎的场景的画作,而秋景真正进入画家的笔下,是在唐代,李白就曾为王志安所画之秋景作题跋:" ...

  • 历代名家笔下的秋景山水

    <丰稔图> 唐 · 韩滉 故宫博物院藏 最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中,就已经出现了描绘秋季丰收捕猎的场景的画作,而秋景真正进入画家的笔下,是在唐代,李白就曾为王志安所画之秋景作题跋:"博 ...

  • 国画|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 , 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水画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之后,1600多年来,桃花源经历代名士高宦的诗文点缀,成为人们向往的仙境,让人心驰神往.历朝历代,人们总是怀着美好的希冀去追寻梦中的桃花园.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历代山水 ...

  • 秋之意象——历代名家笔下的山水秋境

    <说文解字>:"秋,禾谷孰也",秋天万物丰收的季节,作为中国古典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极为独特的内涵及意义.齐国的名相管仲曾把春与秋作过对比:&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