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拍难逃人多环境乱?教你几招拍出寂若无人的照片,以备不时之需
你是否经常被旅行博主种草,喜欢到各种景点拍拍拍?但是却一直好奇,为什么他们拍的照片都是“人景交融”,无论是在闹市,还是著名的地标建筑,甚至热门的旅游景点,似乎都不会被其他游客所干扰,而自己拍的照片却永远都是“人人人人人景人人人人人”。
旅行旺季来临,大家都想趁着节假日放松自我旅拍留念。但反而到处人满为患,一大堆的拍摄构思无法实现,本想找个四处无人的位置,可是场景杂乱。别担心,本文我将分享一些实用的小技巧,让理想的照片简单实现!
仔细挑选你的拍摄角度!
想要拍出旁若无人的照片,最简单的技巧是顺应地势,从不同角度考虑被摄主体。
如果拍摄的背景环境包含较高的建筑或树木,可以尝试低下身子,由下至上使用低角度仰视(主体人物应处于稍高的位置),以建筑或树木为背景进行拍摄。这样既能避开人群,又能简化场景,强化主体规模,配合广角镜头,还能产生大长腿的透视效果。
反之亦然,如果拍摄的背景包含海滩或低矮的植物,可以将机位升高,由上至下使用较高的角度俯视(主体人物最好处于蹲、坐、躺等摆姿),以地面为背景进行拍摄。总之尽最大的努力,在合理的范围内,尝试不同的角度躲避人群,提高拍摄的机会。
尝试为画面添加“障碍”!
利用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躲避”人群,同样也可以利用场景元素为画面添加“障碍”。
面对一些相对复杂的场景和大量的人流,躲避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为画面增加前景,“屏蔽”掉不必要的场景元素,同时还可以巧妙地结合框架式构图,起到突出主体、增加视觉层次、烘托画面氛围。
这种构图方式几乎可以为我们带来无限种可能。利用建筑元素是最简单的拍摄形式,各种形状的门窗、桥洞或隧道、交错的楼梯等,都是理想的选择,不仅能够将人物设为参照,反映建筑的规模,还能进一步突出建筑的线条与结构。
当然,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山石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通过花草树木创建模糊的前景你所能想到的开口或形状都可以用来塑造你的主体。
任何的物理结构,只要细心观察都有可能成为理想的选择。如果环境非常局限,我们甚至还可以借助一块简单的玻璃或镜子的反射,创造所需的框架构图或前景元素。
这种形式不仅仅可以依靠真实的物理结构,还可以通过光影产生,这是一种更微妙的构图方式。寻找场景中大光比的区域,将人物置于高光之中正确曝光,利用相机的宽容度限制,让阴影处丢失细节,也能产生“屏蔽”杂乱元素的作用。
将人群转化为“优势”!
一些方法可以避免人们进入镜头,但是另一些方法也可以艺术性地使他们成为照片的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考验你的相机控制、创造性的眼光和计划,但结果非常值得。
其实有些照片在有人的情况下会更好!空荡的环境反而看上去单调凄凉,人群能够让画面更具氛围感,但前提是不要影响到主体的视觉关注度,最简单的方法是
用大光圈或长焦镜头产生的虚化效果,模糊掉人群细节,但是在旅行摄影中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因为同时也影响了观众对环境的感知,失去了旅拍的意义。
动态模糊似乎成为了最妥当的处理方式,让人物主体和环境保持清晰,模糊掉运动的人群。实现这种效果最常用的方式分为三种:
慢门拍摄:人物主体保持绝对静止,通过较慢的快门速度,模糊掉运动的人群,需要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性,在比较明亮的场还需配合减光镜才能实现(局限性较大,不推荐使用)。
图像堆栈:通过机位绝对静止的情况下实现多次拍摄(需使用三脚架),第一次拍摄为正常拍摄(人物 环境),随后多次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单独拍摄环境。在后期处理中将背景环境进行堆栈(实现长曝光人群虚化效果),随后将正常拍摄图像与堆栈后图像进行合成。
后期处理:为实现最佳的处理效果,在拍摄时尽量不要让被摄人物与人群在画面产生叠加,在后期处理中,将人群进行统一抠图并复制为新图层,通过滤镜栏中的动感模糊实现慢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