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别书法优劣的8个点,从此告别书法“外行”(附书法之歌)
第一,看字体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
写毛笔字,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一个字的间架搭好,这个字的字体也就确定了。
“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有不同的间架结构。每个书法家在字体上求变,首先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李斯在史籀大篆字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创造了小篆字体的间架结构;程邈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成隶书。王羲之也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大成楷书、行书、草书。他书写的字体间架结构就非常美。后世的大多书法家都在他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化,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连字最基本的间架结构都写不好,那他就成不了书法家。
“真、草、隶、篆”,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的行笔的法则。行笔法则变了,字体也跟着有所变化,也许新的、更好的、具有审美性的字体就产生了。
第二,看笔法是否丰富完整、笔力是否有神有韵
我们赏析一幅书法的好坏一定要从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去看,看起笔是否有力,行笔用力是否均匀流畅,在写点、横、折、竖、勾、撇、捺、提等笔划时,是否符合这种字体的行笔法则,这些行笔法则都是前辈大书法家千锤百炼出来的。每个大书法家在行笔都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写的每一笔划都有功力,都有审美价值。
书法家在行笔上没有功力、没有审美价值的笔划叫“败笔”。所以书法家不可不以前人好的行笔法则为学习基础,练好书法行笔中每一笔的基本功。
第三,看章法是否完整、美观
一件完美的书法作品,除了点画精到,结构优美之外,还要注重其章法的完整与美观。章法就是指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全盘的安排,又称作是大布白,或者叫篇章结构,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幅作品的艺术要求,不仅需要把每个单字写好,而且应当把众多的字组成完整的章。无论字与字间、行与行间,以至天头地脚、题款用印,都须作一番总体设计,合理布局。作品内容怎样排列、怎样题款、怎样盖章,这些都是章法的内容。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巧布虚阵,寓情寄意,都是章法组成部分。
第四,书法中是否有文学的内涵
好的书法作品不但每个字都体现着该字的字意,而且通篇都反映出文章的含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通篇文字不但映射出字体的美,而且还反映着文章的美,把文字的美和文章的美都内涵在书法作品中。苏东坡的书法作品《赤壁赋》也是这样。这些书法作品被称为“文人字”。
第五,书法作品是否给人以联想
我们看一件书法作品时常评曰:“这是文人字”、“这是书家字”、“这是匠人字”。这是由于写字人的文学水平不一样,反映在字上,字中表现出的内涵不一样、所产生的感受也不一样。读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思想以驰骋的余地,让人欣赏书法就像是在欣赏诗词,因为书法本身就是思想的写照。读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就像读田园诗,会勾起对田园的联想。读林散之、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也都会给人以诗词的联想。
第六,书法作品中是否内涵音乐的韵律
好的书法作品中,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结构都有音乐的韵律,你读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就仿佛感到世界上最雄壮的交响乐在奏鸣。
第七,书法中是否内涵着画的意境“字画本一体”,字乃抽象的画,好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示着画的意境。
第八,书法中内涵的势态
书法中内涵的势态包括大气还是小气,是潇洒、飘逸还是拘谨,是格调高雅还是低俗,是厚重还是轻浮等等。这些统统和书法家的品格有关,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王羲之的字潇洒飘逸,颜真卿的字厚重,文征明的字格调高雅。毛泽东书法大气磅礴,这是由大政治家的气魄所决定的。总之,书法作品所涵盖的丰富语言,从某一角度来说,应是书法家人格的写照。
书法之歌
篆书之咏
学篆通古,乃知文字。汉字初萌,肇自石器。象形指事,赋以图形,史载仓颉,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殷商甲骨,揭古字谜。宣王太史,籀著大篆,铭铸钟鼎。昔秦皇,扫六合,统天下,同文字,李斯小篆,古字造极。
学篆通源,乃知五体。蔡邕论篆“处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观,摛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闲”。篆开先河,乃有隶、楷、行、草诸体。书道漫漫,墨客万千。学篆起步,通古达今,过关隘,越城垒,眺楼台,识烽燧,登攀书之雄关。
学篆通道,乃知气韵。甲骨谨严肃穆,金文依势生态,石鼓浑厚雄强,盟书纵横生趣,简牍帛书随性率意。书写锲刻,应物赋形,姿态飘逸,不拘一格。观其气,恢宏若曙光之喷薄;品其韵,天成若婴儿之初啼。伟哉,篆书!妙哉,篆书!
隶书之咏
学隶通本,乃知其肇。书之有隶,始生于篆。“隶书者,篆之捷也”。古籍有载: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书曰隶书。星移斗转,隶随汉兴。
学隶通变,乃知其贵。隶贵在变,变篆自变,为捷为用,古隶、秦隶、汉隶、清隶,衍生几度,包孕自我,催生古字之立新,再生华夏文字法书之天地。“隶变”昭昭,彰显其道,变则弥久,通则不乏。
学隶通规,乃知其朴。道曰:“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隶精朴厚,方正古拙,拙中见巧,大度雍容。横画蚕头雁尾,撇捺波鳞如翼;竖则灵动,点则玲珑,钩则自然,折则方棱,体势若繁星之灿耀,笔墨若锦绣之成章。壮哉,隶书!趣哉,隶书! !
楷书之咏
学楷通脉,乃知其初。楷萌于汉,兴于魏晋,盛于大唐。钟繇创楷,二王领军,太宗弘文,书法取士,欧虞颜柳,唐楷圣杰,一代新风,万世师表。后世书家,几欲越唐,呈领风骚。
学楷通静,乃知其功。楷乃静为,致虚守静,澹泊清心,红尘滚滚,世事纷纷,作楷入静,物我皆尽。静乃归根,知常如明。神似挟飞仙以遨游,志若抱明月而长终。
学楷通法,乃知其势。人之习楷,其难称最。楷亦真正,其书如立,法为其规,势为其形。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傍通点画,穷变态于毫端;依法顺势,合情调于纸上。雄哉,楷书!巧哉,楷书!
行书之咏
学行通宗,乃知其圣。行书之体,始于后汉,书论有记,刘德升造。行随楷起,代有圣迹。东晋羲之,书坛称圣,《兰亭集序》,书中冠首。盛唐鲁公,别开天地,《祭侄文稿》,不分伯仲。北宋苏轼,创法尚意,《黄州寒食帖》,世传为佳。后世众家,灿若星河。
学行通简,乃知其活。行书如行,务简务活,相间流行。简则点画连笔,如高峡飞瀑,形断而意连;活则结体取势,如行云流水,扬波而砺艺。简活趋时,艺乃更新。
学行通意,乃知其境。意先笔后,意境皆备。意乃运心悟道,境乃神采造化。手熟臻于心精,顿悟始于渐悟。通意达境,要在积学。盖有学而未能,未有不学能成。神哉,行书!逸哉,行书!
草书之咏
学草通史,乃知源流。草书之先,称之曰“藁”。屈原创藁,乃为草篆。草之流兴,始于东汉,张芝崔瑗,草称时最。魏晋章草,学者宗之;二王今草,历代尊之。盛唐之音,狂草崛起,张旭怀素,激颠激狂,豪放纵逸,世称草圣。清初草杰,青主斯觉,再展风姿。
学草通妙,乃知法度。书体之美,草至为奇。其形态异,如画图之灿烂;其气韵美,有乐音之和谐;其意象新,若舞蹈之传神。师自然之妙,运笔稳健疾风掠草;取自然之势,节奏跌宕余音绕梁。大巧若拙,拓魏晋法度;天趣自然,开时代新风。
学草通理,乃知品格。草乃发奋之作,形虽颠狂,理乃中和。喜则气舒,怒则势险,哀则气敛,乐则逸丽。笔笔心表,字字情出,行行言立,草书者,写人也。笔势飞舞,皆有其人之情志;气韵纵横,尽现其人之品格。博謇好学,人品高焉;遵道得路,草品神焉。奇哉,草书!善哉,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