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馆藏之钧窑折沿盘:折进去的钧之年华
| 一色美术馆 · 钧窑天青釉折沿盘 |
盘为折沿制式,规整大气。盘折沿口,浅腹,底为平切圈足。通体遍施天青釉,釉质温润湉静,富有乳浊之感,细微开片遍布内外两面。口沿处釉薄而呈淡淡的褐色,使得器物轮廓鲜明。
观其盘心,出乎意料的玫瑰紫斑泼洒其上,如晚霞变幻又如山水氤氲,引人遐想,整器光素,惟以釉色及形制为佳,朴雅沉着,静穆恬谧。此种器形宋代较为多见。
钧瓷以开片为奇,开片又称“迸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就在釉裂开片中出现了人力不可为的奇迹: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兔丝缕、蛛丝张网,蚯蚓走泥。即成瑰宝珍品。
钧瓷上的斑彩是以铜红釉粗犷刷绘,或涂覆于天青釉面、高温中还原,融合一体而形成。如此斑纹,若有似无,以釉料分布及两彩比重见高下,如此特质,与抽象画作异曲同工。本品紫斑超卓臻善,令人惊叹。
折沿:陶瓷容器口沿形式之一,造型为直口,向外翻折出一周或宽或窄的沿,一般都有一道较硬的转折线。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盆即有所见,历代盆、盘、瓶、罐等器上亦较为多见。
此天青色釉折沿盘,盘心底部有轻微塌底现象,系因器物胎体较软所致。盘口外沿处的一圈凸棱,增加了器物节奏感,体现了实用性与装饰美的巧妙结合。
在古代瓷器作坊中,圆器拉坯时,如果器物要折出平沿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但若在器物折沿边上折出一道棱线,则更容易把握器物的成型。这种做法大约在北宋后期就已经流行了,元代时应用更加普遍,甚至成了元代同类瓷器的典型风格之一。
该盘内外满施天青色乳浊釉,釉层厚薄稍欠均匀,在棱角处因釉薄露出赭褐色胎骨,形成一道道有节奏的弦纹,在素净的釉面上利用胎釉的变化使器物在崇尚自然的朴素风格中彰显出创作的灵感和韵味。
清代《陶雅》云:“古窑之存于今世者,在宋曰钧,曰汝,曰定,曰官,曰哥,曰龙泉,曰建。”将钧窑放在了第一位。
说明晚清时期,钧窑的地位非常高的原因。晚清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当中写到:“宋最有名之窑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钧窑的地位似乎又在五大名窑之上。
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青釉三足筒式炉
青如雨过天晴色,红胜霞迎日出时 钧瓷以窑变为神。
烧制中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呈五光十色。故云“入窑 一色,出窑万彩”。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幻无究的神奇,有“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称,所以极具收藏价值。
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青釉紫红斑菊瓣碗
钧窑大体上有唐钧、宋钧、金钧、元钧之分,而具体到器物上,宋金之间、金元之间、宋元之间器物的断代在学术上还存在争议,这就为钧窑的收藏有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钧窑也由此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未解之谜最多的窑口之一。
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蓝釉菱花口折沿盘
参阅:
1、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钧窑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钧窑荟萃》北京;
2、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故宫藏瓷大系:钧窑之部》图版54、55;
3、东京出光美术馆馆藏钧窑天青釉紫斑折沿盘;
4、伦敦大英博物馆馆藏钧窑天青釉紫斑折沿盘,《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Ru, Guan, Jun》图版A66。
圖:余航
文:陶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