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秦纪二》(八)

读《资治通鉴·秦纪二》

八)

二世皇帝上

元年壬辰,冬,十月,戊寅,大赦。
  春,二世东行郡县(效仿其父出巡天下),李斯从;到碣石,并(沿海)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彰显)先帝成功盛德而还。

半民:把他老爹所立的石碑全刻上字,真是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难道就是“官二代”最早的范儿。全部刻上,很有寓意,前人的积攒,全部败光。
  夏,四月,二世至咸阳,谓赵高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白驹过隙,忽忽短暂)。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尽)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穷奢极欲),以终吾年寿,可乎?”

半民:这就是秦二世的世界观,从根本上讲,人来世上就是为了极尽耳目口舌之欲。作为一个普通人,或者一个富贵王爷,有这样的扭曲的想法,勉强尚可以原谅,但作为一个丝毫不被节制管束的帝王,这对天下和他本人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司马光也是让二世的事迹好好地给后世君主看看,“这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贤明的君主该做的事),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虽然(即使这样),有所未可(暂时还不行)。臣请言之: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来路不正,人心狐疑)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这类人)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陛下安得为此乐乎!”二世曰:“为之奈何?”赵高曰:“陛下严法而刻(酷刑)刑,令有罪者相坐(株连),诛灭大臣及宗室;然后收举遗民,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此则阴(暗中)(感谢)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堵住奸谋),群臣莫不被(音:批,蒙受)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肆意)志宠乐(想怎样就怎样)矣。计莫出于此。”

半民:赵高,作为帝师,就是这样教自己的帝王“学生”的,要么是个“反面”老师,要么是个别有用心的“野心家”、“阴谋家”。

二世然之。乃更为法律,务益(更加)刻深,大臣、诸公子有罪,辄下(交给)(赵高)令鞠(音:居,通"鞫"。审讯或审查)治之。于是公子十二人僇(音路,通戮)死咸阳市(示众于市),十公主矺(音:折,古同“”,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死于杜(秦地名,杜县),财物入于县官(充公,县官是国家),相连逮者不可胜数。

半民:杀戮宫室宗亲,自己的骨肉兄弟被弃市,自己的姐妹被肢解,残忍至极,强于乃父,甚于禽兽。这难道是残暴无道的秦始皇的“报应”吗?
  公子将闾(人名)昆弟(始皇帝的儿子)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行刑官执法)焉。”将闾曰:“阙廷(朝堂)之礼,吾未尝敢不从(不听从赞礼官指挥)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接受命令,应答质询),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诏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公子高欲奔(出逃),恐收族(牵连全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先帝赐我衣食宝马)。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孝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骊山之足(骊山脚下)。唯上幸哀怜之!”书上,二世大说(悦),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连死都顾不得,哪有机会谋反)二世可(准许)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半民:看起来效果不错,自己的亲兄弟急的“求死”,恐怖的力量总是那么迅捷而直接。当年商鞅给秦孝公讲王道,讲帝道,孝公听得昏昏欲睡,这就是“速效”的霸道的极致,这也是“速效”霸道的效果。孝公泉下有知,可做何种感想?
  复作阿房宫(继续阿房宫工程)。尽征材士(身强力壮之人)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消耗粮食),度不足,下调郡县(从各郡县征调转运),转输菽(豆类)(谷物)、刍(饲料)稿(干草)。皆令自赍(音:击,粮食自备)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老百姓不能吃他秦二世的狗粮)

半民:政敌肃清,可以高枕,实现自己做人的“理想”了。可惜,他们师徒看得见的“危险”清楚了,看不见的“危险”却在暗潮涌动,而这一批“眼睛一直朝上”的野心家的眼睛也就只能看这么远,谁又在会“黔首”这帮不起眼的家伙的力量呢?

(0)

相关推荐

  • 【通鉴0168】欲加之罪,不需要说辞!

    通鉴原文 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 敢失节也:受命 ...

  • 秦二世是怎么被赵高带沟里的?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末代皇帝. 始皇帝英勇神武,欲建千秋万世的基业,奈何二世而亡. (一)沙邱之变--被蛊惑篡位 秦始皇巡游到沙邱时断气了,断气前下了一道诏书,大概意思是让长子扶苏回咸阳即位.赵高与扶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八) 孝和皇帝  永元三年辛卯 春,正月,甲子,帝用曹褒新礼(曹褒制作新礼),加元服(加冠礼):擢褒监羽林左骑. 窦宪以北匈奴微弱,欲遂灭之,二月,遣左校尉耿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一)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一)   肃宗孝章皇帝下 元和二年乙酉 春,正月,乙酉,诏曰:"令云:'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免三年人头税).'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怀孕养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二)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二)   肃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三年丙戌 春,正月,丙申,帝北巡,辛丑,耕于怀:二月,乙丑,敕侍御史.司空曰:"方春所过,无得有所伐杀(不要给地方造成伤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三)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三) 肃宗孝章皇帝下 章和元年丁亥 春,正月,帝召褒,授以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经(合乎儒家经义),今宜依礼条正(改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四)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四) 肃宗孝章皇帝下  章和二年戊子,春,正月,济南王康.阜陵王延.中山王焉来朝.上性宽仁,笃于亲亲(重视亲情),故叔父济南.中山二王,每数入朝,特加恩宠,及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六)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六) 孝和皇帝上 永元元年己丑 春,迷唐欲复归故地.邓训发湟中六千人,令长史任尚将之,缝革为船,置于箄(音:牌,筏子)上以渡河,掩击迷唐,大破之,斩首前后一千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七)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七)   孝和皇帝  永元二年庚寅 春,正月,丁丑,赦天下. 二月,壬午,日有食之. 夏,五月,丙辰,封皇弟寿为济北王,开为河间王,淑为城阳王:绍(继承)封故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八) 真定王杨(刘杨)造谶(制造谶文)记曰:"赤九之后,瘿(音:英,瘤子)杨为主."杨病瘿,欲以惑众:与绵曼(地名)贼交通(勾结).帝遣骑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九)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九)   更始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以檄叩地曰:"郾(郾城)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贾复率然(不假思索)对曰:&quo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八)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十年(甲午)   春,正月,吴汉复率捕虏将军王霸等四将军六万人出高柳击贾览,匈奴数千骑救之.连战于平城下,破走之. 夏阳节侯冯 ...